01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
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第一个人》《西西弗神话》等。
其中“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荒诞”“反抗”等贯穿于他的一生文学创作。
02 全文摘要
《局外人》全书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两个核心事件:
一是默尔索的母亲去世,默尔索毫无波澜般地料理母亲的后事;
二是默尔索枪杀阿拉伯人而受到审判。“默尔索因为阳光太刺眼而连开五枪杀人,这样的杀人动机本身就十分荒诞,更荒诞的是法庭的陪审团并未聚焦于他的杀人罪行,而是指责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母亲’。”
03 好句摘抄
1、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异类,我期待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2、于是我悟出了,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他也可以在监狱待上一百年而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决不会感到烦闷无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愉快。
3、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4、即使是坐在被告席上,听那么多人谈论自己,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检察官与我的律师进行辩论时,我可以说,双方对我的讨论的确很多,也许讨论我比谈论我的罪行更多。但双方的辩词,果真有那么大的区别吗?律师举起胳膊,承认我有罪,但认为情有可原;检察官伸出双手,宣称我有罪,而且认为罪不可赦。使我隐隐约约感到不安的是一个东西,那便是有罪。虽然我顾虑重重,我有时仍想插进去讲一讲。
5、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
6、他说他一直在研究我的灵魂,结果发现其中空虚无物。他说我实际上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人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则,所有这些都与我格格不入。
7、真是无动于衷的人们呵。可是,现实中的自己和他们又差的多远。人人都事不关己,关在自己的笼子里生活,快乐何在。
8、除了这些烦恼,我还不算太不幸。最根本的问题,我再说一遍,仍是如何消磨时间。自从我学会了进行回忆,我终于就不再感到烦闷了。
9、不被爱只是不走运,而不会爱是种不幸 。
10、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和他一样自称是我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
11、走得慢,会中暑;走得快,又要出汗。到了教堂就会着凉。她说得对。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
12、天空是绿色的,我是快乐的 。
13、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
14、我一夜又一夜,一心一意等待黎明,我从来不喜欢措手不及,要发什么什么,我喜欢有所准备。
15、你正年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你会喜欢的。”我回答说,的确如此,不过对我来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于是,他就问我是否不大愿意改变生活,我回答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的生活并不使我厌烦。
16、“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有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默尔索在死亡直逼的苦难面前“大悟”了,他回归自我,完成了和这个冷漠世界的圆融统一。他明白了这个世界虚无的本质。他意识到自己之前一切的方法,态度都是对的,都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方式。在苦难之后,他发现了自己。
17、但是它真正的病因是老化,而那是永远没有办法治愈的。
18、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
19、每个心智健全的人,多多少少都曾盼望自己所爱的人死去。
20、黑夜将近,汽笛鸣叫起来了,它宣告着世人将开始新的行程,他们要去的天地从此与我永远无关痛痒。
21、法庭是法律的产物,而有人在这里被用道德批判,这不荒诞吗?
感悟总结
“局外人”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使用“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等大致词语描述我们身边大多数人,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这是一个贬义词还是褒义词,抑或是一个中性词。
在书中,法官,律师,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是默尔索生活的局外人,他们在法庭上,用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绑缚来审判默尔索的杀人行为以及“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过”这个事实。
看起来,默尔索也是一个局外人,是对自己的审判的局外人,也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他对于审判的麻木,以及对于审判结果的理性思考,都将自己与这个事件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他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来观摩自己的人生,仿佛一个局外人。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从未是自己生命的局外人,他的坚持不撒谎,他的坚持本我,以及他在绝望的关头生发出的对生活的热爱,都无不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他是一个能把握自己的人。
默尔索在监狱中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在直面死亡的心理活动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细腻,夜晚的味道,汽笛的鸣响,但是这一切都和他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在回忆过往和看向未来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真实,对于解脱的渴望。他不相信上帝,他只是深切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当时当下,并非消极度日,默尔索只是看清了这荒诞生活的本质,不愿在这毫无意义的生活中继续寻找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的意义好似从未出现。
“法庭是法律的产物,而有人却在这里被用道德审判。”法庭上的法官,律师,旁观者全都以“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藏母亲”置喙他,可是在社会眼中,在母亲的葬礼上悲伤哭泣变成了理所当然,默尔索的冷静与麻木受到了审判,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拿着所谓的标准批判这位仅仅只是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显露出悲伤的麻木的人,指责他作为一个杀人犯的身份犯下的滔天大错。
当“我很爱我的母亲”这一事实需要用证据来证明的时候,当“在母亲葬礼上保持冷静”这一行为无法用言语来解释的时候,法庭这一神圣而又有超越性意义的事物便被消解了,法庭是法律的产物,但当一切有关道德的事物在法庭上,需要用法律来解释,需要用事实来证明的时候,法律也失去了其价值意义。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做自己生活的局外人,跳脱出这些坎坷与遭遇,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当我们以一个较高的点位去俯瞰我们的人生,以局外人的目光看待它,也许往往更能掌握我们自己的人生,更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的渴望与需求。
同时,做社会的局外人,也并非意味着被所有人抛弃,我们应该有勇气去做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世界的规定约束捆绑。
你有勇气把握自己的内心吗?
关注“盲果串子”了解更多书籍的秘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