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欢
掌上咸宁报道
采访时间:12月13日
采访地点:市区书台街
本期阅读人:张熠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1919年,《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国出版发行。当这部文学作品完成面世时,它以其精彩的情节和深刻的文字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堪称经典。
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
斯特里克兰德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赚的钱足够让全家住进市中心。他的妻子持家有方,两个孩子生得可爱,家里往来的都是国会议员这样的人物。事业有成、收入丰厚、家庭美满、地位尊崇,斯特里克兰德过着让许多人艳羡的生活。
可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在他人看来寡言少语、无趣乏味的中年男人,竟然在40岁的年龄,抛下前半生奋斗得来的所有东西,只身跑到巴黎画画。只留下一封不到十行的信告诉妻子:他不再回来了。
月亮与六便士的意思是:六便士代表现实与卑微,月亮象征了理想和崇高。“很多自视清高的人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一位评论家曾在评论毛姆《人性的枷锁》时说。毛姆喜欢这个说法,就用《月亮和六便士》作为下一本小说的书名。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摇摆,但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活一次。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的,他为了追逐画画的理想,不被世俗羁绊,毅然地选择了前者——月亮。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
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与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毕业之后,我陷入了迷茫期,陆续换了几份工作都不如意。那时我有迫切想要达成的目标、想做的事,但却受经济条件限制,常有身不由己的感慨。
我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帖询问意见。敏感脆弱的我此时就像一个缩进壳里的蜗牛,和匿名的网友交流,比和家人朋友对话,更让我感到安心。也正是这时,我投入了书的怀抱——我们正在经历的所有事情,前人都经历过,去书里找答案吧!
看书、思考、观察……文字使我冷静和充实,一些文字甚至让我有拨云见雾,豁然开朗的惊喜。看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恣意“任性”,舍弃常人所仰望的东西,正是我当时所缺失的勇气,对主人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也厘清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该不该为了月亮舍弃六便士?每个人各有答案。现实中,用六便士“供养”月亮的人,大有所在。有人在大城市朝九晚五,在业余时间去舞台串场演出;有人从事稳定的工作,在业余坚持写作……重要的是遵循本心,切莫停滞不前,而阅读是一座灯塔,灯光指引我们前进的路。
责编:聂莹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