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很多事其实我都知道只是不拆穿你,给你机会继续演戏「有些事情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揭穿」

预支五百年新意

<p style="text-indent: 2em">少年无情正传新序预支五百年新意温瑞安《四大名捕》故事系列,到底有多少部书呢?坦白说,作为作者的我,一时也未能统计清楚。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四大名捕会京师》版本为例,目前至少有57种不同地区国家的版本,给改编为影视漫画等作品也逾15次,如此换算,四大名捕故事至少已写了138集以上,字数不少于千万,版本恐也不少于二百种。可是,其实“会京师”只是20岁前后的“少作”,那只是四位捕头的“开头”前戏。四大名捕往后延伸的故事,才是比较能代表这四位似侠非侠,为民除害,当官非官,锄强扶弱,身在庙堂心在野的夹缝人物和处境。

<p style="text-indent: 2em">比较精悍短小但故事情节也较完整浓缩的,首推“谈亭会”、“碎梦刀”、“大阵仗”、“开谢花”。一气呵成,悬念惊慄、推理破案,都在八至十万字内结束,最适合小品电影的架构。至于《逆水寒》,则是四大名捕故事里长篇架构已完成也较完整的一部,约八十万字,起承转合,从一个惊变开始,全篇流亡中侠道逆处见情义,最适合影视剧改编。如今国内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便自这两个系列作为一个从头迈进的开始,实在是编辑和出版部侠友的明见,而且也应该是最符合作者和读者共鸣的一个版本。

<p style="text-indent: 2em">至于四大名捕系列,已成名的还有几个很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或扼腕叹息的故事:例如《四大名捕破神枪》(妖红、惨绿等),是尝试以文学诗化的笔触,来写四大名捕另一段轶事。《四大名捕战天王》系列,则重回武侠小说文本描叙的法则,去探讨侠骨柔情的试验。《四大名捕之杀楚》故事,则以正统公案悬念言情的程式,融入象征反映现代社会的物兢天择,朝野斗争的现实里。《四大名捕走龙蛇》与《四大名捕大对决》故事,则是把一些武侠的特质,还有一些本非武侠的元素,从惊慄、超能、念力、穿越、鬼魅、魔幻到怪力乱神,一一都在20年前的这些作品里浮光掠影过。还有最具争议性的《四大名捕斗将军》(即少年四大名捕:少年冷血、少年追命、少年铁手和少年无情),更成了所谓超新派或新世代武侠小说试炼的兵工厂,什么题材和元素都融会其间,结果读者的反应也很激烈: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灭。不论生死,都大死大活着,大成大败过,使我认为舞文弄墨的这一番心血:值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1993年我初赴北京,在金台路书市里,跟几位工作室的侠友,一气过至少找到我见过或未拜读过的温书版本137种。94年,沈庆均兄带我去五四书店,那儿有温瑞安小说的专柜,书店老板跟我说:一讲四大名捕,人人都晓得,很著名,至少比原作者温瑞安还著名。

<p style="text-indent: 2em">我笑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书生爱国非易事,提笔方知人世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艾西莫夫说:一个人必须博学、聪明、有直觉,有勇气、有运气,才有可能发明前所未有的创见。我觉得,别的我没有,在写作武侠小说上,我借力于前辈的肩膀,还有扎根于读者的步伐,总算预支了数十年新意,且不管过了多年是否变陈釀。

<p style="text-indent: 2em">特别说明的是:在这儿发布的少年无情正传,是独家新作,跟八年前某杂志因故中止连载的《少年无情外传》并无直接关系。尽管已不必以笔耕为稻梁谋,但作为四大名捕原创人,我只有在很多盗版、冒名和用各种方法阻挠和夺取版权的困扰和误会下,依然坚持我的创作不辍,这是回报我书读者深情厚爱的最好方式。

<p style="text-indent: 2em">稿于二O一二年六月卅日光线出品电影“四大名捕“将上映前。

第1章:妖艳蜈蚣-妖娆少年

老爷子一再向他教诲。一,而再;再,而三。在传授了最主要的发放、施为暗器之后,老太爷总是再四、再五,重复重复又重复,教授并强调了这句话。

总括而言 ,就是学了这些绝技,是为了帮人,而不是害人。

最后,问他:“你明白了没有?”

青年回答:“明白了。”

“报仇也是另一种恶行,只有报恩才是美德。”老爷子眼神里流露着爱怜之色,但还是不放心,又问:“个人是微弱的,团结才是力量。听懂了吗?”

青年看着自己白生生但指节暗露青筋的手指,清楚回答:

“听懂了。”

然后老爷子才感到满意,挥手遣两名眉清目秀的僮子,抬起担竿着他离去。他手上还有千百件要事,以及千百名同门子弟的人事,要他解决、定夺。不过,他目送肤色白皙眉目有点妖娆的青年离去时,眼色依然有忧邑。

听懂了。

但不代表同意。

明白了。

也不等同实践。

苍白青年端庄持重的坐在滑竿上离开“四句庭”,当他转入了属于他自己范围的“艳罩门”时,他的坐姿忽然变了,身子偻佝了半截,摇哆着膝腿,他凝视自己白生生的手指,然后低声如呢喃般的在心里说一些语言:

杀人,是恶行。

杀一人,是罪行。

可是,杀百人呢?

是强敌。

杀万人呢?

是无敌。

杀千千万万人呢?

那就是开国枭雄、盖世英雄了。

想到这里,他目光一凝,吩咐:“停。”那两名抬抬竿的僮子,也真是说停便停,闻声即止。

苍白如雪的青年说:“放下。”二人徐徐将担架放到庭院石砖上。

那青年的目光,聚焦在正从草丛爬过石板的一条蜈蚣身上。

一条色彩斑斓、妖艳无比的蜈蚣。

青年若有所思,然后问两名僮子:“要是暗器就像这蜈蚣那么多的爪子,又能操作自如,你们说,这是不是我们暗器该走的路子?”

两僮子目光茫然,似还不能理解他们少主话里的玄机。

脸色如刀的青年此时神色有一种说不出的妖娆,微微一哂:“算了吧,我才不会问你们只懂单和双的家伙,懂不懂我的道理。”

然后他自己低声盘算,像在苦思破解一道难懂的术数天机:

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是很微小的…………

可是,一千人呢?

一万人呢?

十一亿人呢?

一个人是很渺小的…………

如果能以一个人震慑住千万人呢?

一件暗器只能杀伤一个人…………

可是——

这个繁华盛世的人,特别喜欢欣赏一样事物:

烟花。

这个地方的人,常常以看发放烟花为荣,以观赏烟火为娱。

为什么?

因为放得漂亮的烟花,特别花钱,而且,因为平日禁止烟火燃烧,只有特别节日和朝廷官府下令,或是高官贵人授意,方才可以燃点烟花。

也许还有一个理由:

因为烟花灿烂,而且短暂,就像流星。

人们特别喜欢这种灿烂而短暂的事物,正如人多惋惜早夭的天才,轻视老而弥坚,小觑了大器晚成一般。

乡下的人,都爱看烟花。

因为不容易看到这人造的美景良辰。

愈是大城里的人,也愈爱看烟花。

因为这刹瞬芳华,让人心醉,但又不能天长地久,让人心碎。

极欢娱的但却无法拥有,就像人在性爱时的厚积薄发的高潮一样,更让恋人事后缱眷、回味。

人常会记得也常会与人说:

啊,那天晚上的烟花特别灿烂——

可是,谁也不愿再提那天晚上的寂寞。

日后,更没有敢忆记今晚的凄厉。

•这个小城里的人,也同样爱看烟花。

这是个特殊的节日,官府颁令,可以有这样特殊的节目:

发放烟花,全城点亮!

城里的人,一家人乐融融的,成群结队闹一团的,你侬我侬相依偎的,都仰着脖子,蓬——蓬——蓬——只见一道又一道的烟花绽放,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与羡艳的欢呼中,照亮了彼此的容颜。

一道一道的光,闪烁在大家的颜面上,大家眼里,闪动着鸠饮狂醉的光芒。

直至,忽然有人惊呼、悲喊:

“爹,你的脸色怎么变成这样!”

“娘,你眼里怎流出血来!”

“天啊,你怎么五官都淌血了————”

然后,此起彼落的惊呼忽然噎住、梗塞了,因为惊呼的人,自己也脸容扭曲,全身僵硬,连语音也痖了。

然后,有一人连鼻子也剥落下来。

惊呼陡起,也陡落。

很多人开始连眼珠也脱眶而出,却不再有惊呼尖叫。

因为叫不出。

哭也哭不出来。

当张子牙接到紧急报告,率衙门皂快、捕役赶过到土城时,已近破晓。

破晓时分,特别凄厉。

那是因为有光。

有些微明曙光。反映出黑暗重重围困,要冲岀夜幕的重围与困境,谈何容易。

如果曾有这一点垂死挣扎而又重燃希望的光,人在无边黝暗中,反而不觉得那么孤立无助。

这是破晓的冷凛。

彻骨的寒。

张子牙赶到的时候,已满地死人。

死的人眼神都充满惊愣与诧异,脸肌歪曲搐贲,死前曾历经极欢乐遽变为极强烈的惊恐与苦痛。

张子牙也给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

他在州府里也算是第一流的捕快,外号人称“捕老虎”,而在他未当府衙总捕头之前,曾当镖头,他是从趟子手一路做到镖师的,当时人称外号“从不失手”。

他破过无数连京城名捕都破不了的案子,也办过无数人家不敢办的达官富人:他的绰号“捕老虎”就是来自他这天不怕地不怕敢打大老虎的特点。

可是,这一次,他也愣住了。

连他带来的八位衙里的精锐,全部变了脸色:

一地的死人。

满城的死尸。

他们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要杀他们?

那冷峻的青年,要两名僮子,扶持他到了围墙边那大树下,只见一队忙碌的大红火蚁,匆来匆去,搬运粮食,进入树洞,前后相连,有条不紊,像一只军队似的。

青年薄如荷叶的唇,微微笑开了。

他要了一支贡香,点燃,然后着火的香头,就往蚂蚁身上一捺,嗤的一声,蚂蚁像焦灼了,整个身子曲成∧字,状甚痛苦。

青年眼里发出异光,继续寻找他目的,点着的香就往他认定的蚂蝗身上灼去,嗤的又一声,连近几只蚂蚁,还围着濒殁的他,不知何故。

那一刹间,青年手上的香,就是天神的手,他要扼杀那一只生命,那一只生命就消失在世上。

中午他已灼杀了多只蚂蝗,有的蚂蚁后装着大量的毒汁,吃烫热的火一灼,嗤的一声,喷溅了上来,其中一名僮子,一时不察,给溅着了眼睛,痛得狂拭不已。

终于,由于灼杀太多,香头的火终于灭了。

青年若有所悟,低忖:如果暗器能打造成蚂蚁储藏在身上的毒汁一般,一旦遭受攻击便能迸喷而出,可真教人防不胜防。

然后他吩咐:“单单,再多找几只香来,点着。”

离土城不远,有座竹乡。

竹乡的小孩,最爱在紫竹林莞下,听李大傻讲故事。

他的故事特别动人。

特别好听。

而且常常令人发笑。

他讲故事特别生动、有趣,因为,他讲的就是自己的经历,他的故事。

一个人自己的故事特别有血有肉,让人听了也容易掉泪。

原来李大傻还未成为“讲古佬”、“说书人”之前,在江湖上,本来就是个大侠,他叫李丽池。

“杀人不眨眼救人不伸手”:李丽池李大侠。

这一次,他又在为乡间的小童讲故事,讲到酣时,畅快的笑了起来。

听众为之入迷,也都笑了。

笑得竹叶簌簌落下。

大家笑个不停。

不止。

直笑到脸肌抽搐,五官拧在一起,下颔脱落,口吐白泡,大家仍在笑。

痴笑。

狂笑。

直至笑死为止。

“从不落空”张子牙赶到现场时,人都已笑死了。

笑死的,有一个李大傻,还有七八个小孩,脸上还带着笑,状甚诡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