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曹操曾大规模屠城 只因替老爹报仇而死「刘备屠城」

文:白马晋一

曹操这人挺有意思,即便在当代,人气也是非常高。有人还专门给他写了一首歌,叫《曹操》,传唱度还挺广,KTV里鬼哭狼嚎的都是唱这个。当然,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但也很有争议的,背负了不少骂名。现代有人认为,曹操的骂名都是让《三国演义》给黑的,左一口奸贼右一口老贼地骂。其实,曹操招黑固然有许多原因,比如站在汉王朝正统思想的对立面等(至少罗贯中是这样认为),但他确实也干了不少坏事,被黑也确实不冤。比如,屠城就是影响比较坏的一件。

来看一下《后汉书》的记载:“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这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曹操找陶谦搞上一仗,赢了,顺便屠了陶谦的属城。而且,给出的数据还挺吓人:“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结果就是“泗水为之不流”。

熟悉曹操的人,应该都知道他有首叫做《蒿里行》的诗歌,挺有名。里面有这样一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个情景想想其实蛮有意思:这哥们在荒野上一通感伤感概感叹,忽然拍了脑门顿悟道:就琢磨着这人都死哪去了?原来全让自己给杀啦。

那么,为何曹操要下此重手呢?其实,《孙子兵法》有这样一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曹操不止伐城,还屠城。这可是下下策,给《孙子兵法》做过注解的曹操不可不懂。那他为何还要出此下下策呢?

当然,我们还必须在《后汉书》里找答案: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也就是说,曹操父亲曹嵩死于陶谦兵乱,作为儿子,自然得替老爹出口气。这应该就是我们普遍认为的曹操伐陶主要原因。可问题就出来了,曹操明显已经打了胜仗,仅仅为了泄私愤,给老爹报仇,就把全城的百姓给屠了,这未免也太任性了。而且,这也不太像曹操的风格。要知道,曹操这哥们在宛城那会,儿子啦、爱将啦,都让一个叫张绣的臭小子给端了,可回过头来,张绣来投诚,不仅不杀,还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当当。

很明显,曹操屠城还有其他的缘由。当然,我们还可以找找相关记载:“太祖征陶谦,谦守城不敢出,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曹操此前曾和陶谦打过一仗,没打下来。这就是原因。

大家都知道,这汉末群雄并起,战局波诡云涌,牛人一拔一拔的。大伙都寻思着兼并对方势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动作慢了,就被别人占了先机,再想翻身就难了。陶谦这块肥肉,曹操自然是吃定的,就算没有他爸那烦心事,也得是要打的。可打了几年,也一直没有打下来,后来终于打下来了,自然得做点文章。

做什么文章?《三国志》有句话,可以参考一下,也体现了曹操的战略思想:“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也就是说,先礼后兵,大家先坐下来谈谈,降不降,降,好说,给你豪华会所的VIP卡,安心去享受荣华富贵吧,不降,也好,搞一架,你输了,杀无赦。就这么简单。而陶谦治下的百姓也活该倒霉,刚好摊上曹父被害的由头,被曹操抓着了,这下,不屠城都不好意思了。

屠城立威!这就是曹操的核心思想。看来,曹操《孙子兵法》不是没读好,而是读得太好了,还搞出了一套实战理论:用屠城这下下策杀鸡儆猴,来达到伐谋、伐交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么,曹操屠城有没有效果?肯定有。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听说曹操来了,自然闻风而降。就连割据荆州多年的刘表势力,听说曹操要洗马江南,赶紧也降了(此时刘表已死,代表他的是刘琮)。不过,“成也屠城,败也屠城”,曹操这谋局只能算半场好棋,虽然一路下来拿下不少看上去还算难啃的地皮,但终于还是遇到了硬骨头。

曹操遇到的硬骨头,就是端坐江东的孙权。孙权的老爹,可是号称江东之虎、打得老魔王董卓满地找牙的孙坚,而他的大哥,又是勇冠三军人称“小霸王”的孙策。因此,孙权基因里的东西,应该还是很优秀的。而此时曹操看上的这块地皮,正是父兄留下他的家族遗产。

当时摆在孙权面前的,其实有三条路:

第一条:开城投降,然后到曹操那边报道,那张VIP卡去享受。

但这条路,直接被鲁肃反驳了:“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也就是说,领导啦,您若是降曹,还会有好日子吗?人家肯定得防着您。到时,您除了洗脚按摩唱唱歌,其他事恐怕也只能想想了。孙权想想,也对,自己天生可不是低声下气看别人眼色的主。这路,行不通。

第二条:先打打看,打不过,再坐下来谈判。其实,这也是孙权想的。可是人家曹操的军事纲领上写着:“围而后降者不赦”,到时候搞不好自己可能连洗脚按摩的地都没有了,还要掉脑袋。

因此,只剩下第三条路了:死战到底!

当然,这得先统一思想。其实,当时还是有许多人想投降的。于是,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孙权和周瑜等主战派达成了共识,并且拔剑斩案,以示决心,绝了主和派之口。然后,也就有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经此一役,曹操到底也伤了一些元气,再也无力南犯,只能抛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潜台词是什么,就是:“孙权你这龟儿子,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