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九月的秋风是「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九月已至,秋风又起,秋天的风在不经意间,把大地点染得美如画卷:色彩错落,层林尽染,红叶簇簇,如锦似霞,仿佛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中。就如诗人所描绘的那样:色彩斑斓,迷醉人心。

在这空阔疏朗的秋天,人与秋天不期而遇,心空就像秋空一样深邃、高远、澄澈。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南北朝-佚名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全篇只写了秋风、罗帐和明月这三种物象,但是由于它们作为诗歌意象,各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的色彩,都与思妇怀远之情有着关联,因此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情调幽美、意境悠远的艺术境界。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别具一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和陈传道秋日十咏之六秋风

宋-贺铸

纷纷脱柯叶,衮衮断根蓬。

不待吹扬力,随风亦自东。

秋风

宋-陆游

秋风吹客樯,节物叹遐方。

岁事忽云暮,吾行殊未央。

霜清汉水绿,日落楚山苍。

此去三巴路,无猿亦断肠。

秋风

宋-王珪

猎桂来钟岭,翍椒度汉宫。

云飞汾水阔,叶下洞庭空。

海国樯帆壮,边城鼓角雄。

谁知洛阳客,归意在江东。

秋风

宋-宋伯仁

秋风卷秋叶,秋思满秋天。

骨立山如削,声低雁欲眠。

客愁无暇日,农事喜丰年。

说著鲈莼事,归心满钓船。

秋风

明-朱高炽

玉律转清商,金飚送晚凉。

轻飘梧叶坠,暗度桂花香。

月下生林籁,天边展雁行。

吹嘘禾黍熟,万顷似云黄。

咏秋风

明-王恭

青摐江上响潇潇,吹得林间万叶飘。

何处凄凉最关别,数株残柳灞陵桥。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清-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

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

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