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人这本书怎么样「缺德的教师节」

放下了一学期的紧张和疲惫,在轻松之余也要好好充实自己,一起来读书吧!

老师的假期阅读推荐:《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用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是第一次接触俄国文学,起初是耐着性子读下去,文中大段的心理描写和人物独白着实考验读者,后来却是如饥似渴的想要读下去,这都要归功于作者高明的铺垫技巧和对故事节奏的把握。

故事围绕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以及周围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展开,有两条平行交叉的线,一条是娜塔莎一家人,一条是史密斯一家人。这两条本是平行的线在结尾时又因为同样遭受过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侮辱和损害而交叉在一起。娜塔莎一家和史密斯一家虽然同样遭受了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侮辱和损害,但他们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史密斯一家悲惨离世,连惹人怜爱的内莉也难脱命运的恶爪, 娜塔莎一家却互相谅解开始了新生。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的悲惨、厄运、苦难的描写是毫不手软的,尤其是在描写史密斯一家时,史密斯和他的女儿在贫病交加中相继离世,少年内莉遭到房东的无情虐待,差点被卖进卖淫的魔窟,后来虽然得到了万尼亚和娜塔莎一家的关爱和照顾,最终还是悲惨死去。陀思妥耶夫斯基非但讲述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人物的不幸遭遇,他还用他高超的解剖人物心灵的技巧描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替他们发声,替他们呼喊出内心“惨痛热烈的心声”(鲁迅)。现实是如此的污浊不堪,但苦役流放的生活并没有打败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内心并没有被苦难填满,对于生活对于未来,还是满怀希望,娜塔莎一家的自我救赎就是作者的希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在读到到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终于撕下假面具,开始毫不掩饰的暴露出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荒淫无耻的丑恶嘴脸,并洋洋得意的在向万尼亚炫耀自己的恶劣行径时,我想到了北岛的这句诗。他依靠他的卑鄙拐走了史密斯的女儿和全部财产,而后又为了钱抛弃了有孕在身的史密斯女儿,使他们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为了阻挠儿子阿廖沙与伊赫梅涅夫的女儿娜塔莎相爱结婚,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恩将仇报污蔑伊赫梅涅夫中饱私囊,侵吞了他的钱,将伊赫梅涅夫告上法庭,非但如此,还玩弄诡计帮阿廖沙另觅新欢。面对万尼亚的愤怒指责,他依然能说出“只有当某事能给我带来好处时,我才认为自己责无旁贷”这样赤裸裸的话。他将自己不还史密斯女儿的钱说成是为了让她享受成为一个不幸的人的乐趣。所有这些行径,他都是以卑鄙为通关证,并一路畅通,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魔鬼。

娜塔莎是这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中主动摆脱的一个,是这篇小说里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女性形象。她聪明勇敢,敢爱敢恨,又有一颗仁爱与包容之心。在与阿廖沙的爱情中,她不惜违抗父母与他私奔(当然,这种行为本身不提倡)。面对青梅竹马的万尼亚,她毫不掩饰自己对阿廖沙的爱情,始终坦诚相告。面对公爵的挑衅侮辱,她义正言辞的予以回击,使公爵落荒而逃(甚至为此怀恨在心)。面对阿廖沙的背叛,她深知爱已逝去,决然放手,最后回到父母身边。她没有一般人被侮辱后的破口大骂、纠结不已,也没有一般人失恋后的悲天跄地、天塌地陷,她仿佛是站在高处来审视着那些跳梁小丑的卖弄。她不会放纵自己的悲伤愤怒肆意蔓延,她总能在关键时刻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自己渡过劫难。

故事的结尾,内莉病逝,娜塔莎一家因为父亲找到新的工作要到新的地方开始生活,万尼亚继续着他的写作生涯,阿廖沙与卡佳结婚,公爵依然继续着他的卑鄙行径。没有好人得到好报,坏人得到恶报的大团圆式结局,但却能让每个读者深有所思,或许,这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现实主义的魅力所在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