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关注自闭儿童,来自星星的你「跟着太阳看星星」

第十三章 教途几段路1

经过了六一儿童节的“动情”,大家连着周末休息了两天。这两天里,我大部分在宿舍里看书,主要是甄岳来老师的书。一般是早上起来(当然是会偷懒啦)洗漱早餐后,就会看书,也上上网。午饭后上网,午睡。到三点多醒来,再看看书。五六点觉得不太热,就到附近的公园里走走。我住的地方虽然是城中村,但是过了天桥不远处就有白鹭市最漂亮的公园仁孝公园。夕阳西下,鲜花盛开,公园里煞是热闹。我漫无目的地四处走。眼里好像什么都看进去,又像什么都没看。我不知道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两天的感觉而言,我觉得我的心更静了,对外界所有的东西,比如甄老师的书,或者公园里的人,花乃至一草一木,都有了一种生动感。是的,我似乎并没有刻意用眼睛去看。但是它们,不管抽象还是具体的东西,都更生动地展示在我的心里。然后,当我在心头再次掠过学校里的种种欢笑悲哀,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苦难幸福,也都很清晰,有血有肉地浮现。可是这些已经不再是我的负担。一如眼前的书、花、草、木、人,都是我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而我,愿意去让他变得更美好。

但正如艾校所说,爱是很容易说说的,做才是最重要的价值。当重新回到学校上课,我虽然感受到我面对这教学种种的看法似乎有些不一样。可是每一堂课,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又是琐碎的,千头万绪的。我隐约捕捉到什么,却说不清。这导致我在听课的时候,竟然会出现“走神”——事实是我在深思,但外表看起来我确实走神了。曲晨芬最早发现我的问题,她问我:“星老师,你怎么了,最近老是发呆?”哦,天啊!这是一种误会吧。但她在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承认我真的发呆了。因为我瞬间想到的不是怎么解释,而是在想:“我怎会这样?我这样的目的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发了一会楞,我明白过来,说:“曲老师,我说不出。等下放学后再和你说。”一瞬间我看到曲老师眼里的忧虑。可能在担心什么呢?我无暇多想。

接下来两节课,我有意捕捉我的这种状态。发现这种状态其实真不是走神,它是有原因的,往往是有直接事件的触发点。比如说,游戏课上陈星宇今天很反常地在闹,妈妈说他,他就躺在地板上,哭,踢,不起来。最后就被妈妈带出教室。以前,如果是这样,我更多会观察妈妈或老师怎么要求怎么做。但今天我的思路就跳跃起来:他为什么会这样子?他多久没这样子?上次是什么时候这样子?上次这样子是怎么处理的?这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天气热吗?是放假回来不想上课吗?是这个课的内容他不喜欢吗?如果是天气热该怎么办?这个方法会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方法没效果又该怎办?下节课还会这样吗?个训课会这样吗?在家会这样吗?······简直成了“问题老师”。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发觉,我的注意力时有从课堂的环节中脱离的。也就是曲老师说的“走神”。放学后我和曲老师私聊,将我的这些种子感受,用我尽量可以讲的明白的语言和她说。她听了后,竟然有些舒了一口气。她说:“我是负责安排功课的。我以为你的心已经不在这份工作上,想要辞职呢,吓了我一跳。”哦,我忽然明白了她刚才眼里的忧虑。连忙强调让她放心。她想了想,说:“我以前好像也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但没有像你这么早,所以我过得也很快。我也讲不清这是为什么。你下午可以问问艾校。我相信他可以帮你。”

带着问题,当天下午,我找艾校寻求帮助。果然,神奇的艾校无所不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