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格林
【编者按】近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1月5日起英国英格兰地区将开始实施第二次全面封锁。面对急速增长的病例,英国又陷入了恐惧和危险之中。
然而纵观历史,英国人对疫病并不陌生。除了中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1665年,英国首都伦敦还暴发过淋巴腺鼠疫,也被称为“伦敦大瘟疫”,造成约8万余人不幸死亡,时任英国国王的查理二世带家人躲到牛津郡避难,富商们和一些专业职业从事者也纷纷逃走,只有伦敦市长、伦敦实府参事等其他重要官员和少数品格高尚的人士,如牧师、医生和药剂师与普通百姓患难与共。当时的伦敦陷入了瘫痪,日记作者塞缪尔·佩皮斯写下当时的经历,作家丹尼尔·笛福留下了纪实小说名作《瘟疫年纪事》,为人们了解这段痛苦经历提供了线索。
后世不少专家、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让人看到了灾难中更多伦敦的角角落落。
牛津大学伦敦史博士,历史学家,BBC和ITV纪录片讲解人马修·格林撰写《伦敦六百年》,以穿越时空旅行为主题,挖掘一个个值得纪念的地标和符号,揭开伦敦历史上最黑暗、最离奇的一面。
书中专门辟出一章讲述1665年瘟疫时期的故事,经出版社授权,本文摘选其中讲述考文特花园的片段,那是灾难悲情中一幅独特的画面,不妨跟着作者的脚步,回到那个慌乱的危机年代,了解一下如今成为旅游胜地的美丽花园是如何建立并彰显蓬勃生机的。
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地铁站,右边的照片摄于1930年,和现在的车站样貌没有太大的差别。 伦敦博物馆 图
考文特花园——伦敦的第一个公众广场,与伦敦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别具新意。在21 世纪的伦敦,广场极为罕见,但这里却是实验性大广场取得成功的一个明证。
此时(编者注:1665年)这里建成还不到30 年,仍有一种崭新的感觉,未来它将展示出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伦敦的中西部此后不再是一片迷宫般的古老遗迹,而是雅致和谐、风姿绰约的时髦之地。
环顾四周,广场的北边和东边是三排雅致的联排建筑,带有同样的阳台和拱廊。建筑为砖砌,高四层,上面两层有宽大的平开窗。
天窗从倾斜的屋顶上探出,拱廊下则是21 英尺宽、铺着细石子的步道(相对于伦敦大多数地区粗糙的卵石路而言,这儿已经相当高级了),铺路的石子来自英国各地,耗资不菲。建筑外层覆以米黄色灰泥,看起来就像涂了一层做糕点用的杏仁膏,让人感觉时间永驻。
由于德鲁里巷常常拥挤不堪,因此你也许只能扫一眼罗素街外林肯律师学院广场的西南角,你会发现自己被包围在层层建筑和南边贝德福德府坚固的花园围墙间。坐落于汉普斯特德和高门的两个村落在远处闪着微光,仿佛在召唤伦敦人去打场沙狐球,或干脆一鼓作气逃离这个被毒气笼罩的城市。
1682年 林肯律师学院广场地图
广场那边是新建成的朴素的圣保罗大教堂。这座古典主义风格的殿堂前廊矗立着爱奥尼亚式立柱,庭院里有一口朝向贝德福德街的大钟,是100 年中这里建成用于礼拜的第一个地方。
圣保罗大教堂coventgarden.london 图
18 世纪的美学家霍勒斯· 沃波尔将其视为一种内敛的美——在他的《英伦绘画轶事》(1762)一书中,贝德福德伯爵和伊尼戈· 琼斯就关于圣保罗大教堂展开了一次对话。“我觉得这跟仓库差不多。”这位吝啬的伯爵说。琼斯回答:“要是这样的话,你就拥有英国最漂亮的仓库了。”
教堂两侧是两扇壮观的石门,通往教堂庭院,更外围则是两栋对称的无拱廊四层建筑,守在国王街和亨莉埃塔街的入口处。南面是贝德福德府的后花园,贝德福德府的前门面向河岸区。
圣保罗大教堂花园 flickr 图
不过,说“后花园”可能不太确切,那是一大片绿地,约有三分之二个广场大小,其间树丛茂密,有一个精心打理的喷泉花园,还有一座可以俯瞰广场的露台。花园西侧是罗素街,街南边的尽头是一个更小、更私密的广场,周围是有着与大广场相似的带拱廊的建筑和小花园。
和21 世纪人头攒动、变成宰客景点的考文特花园相比,现在你面前的花园还拥有宽阔壮丽的景观。
一些看起来随时会倒下的木杆在此前10 年间一直立在这里,围出了一片地作为市场区域。小贩们站在木架摊位和柳条筐之间,筐里堆满水果、蔬菜和鲜花,还有头顶果篮的女子穿行其间。
如今的科文特市场 financial times
由于瘟疫肆虐,这里并不像往常那样繁忙,但生活总要继续——毕竟大多数小贩迫于生计还要营业,他们没有钱逃到山上去,周围那些时髦宅邸的主人才有这样的财力。
小狗在周围跑来跑去,消磨时光,它们一会儿扑向西瓜,一会儿又在装满苹果的售货车车轮下横冲直撞;马车在广场的鹅卵石地上吱吱嘎嘎地走着;一群男孩踢着球到处跑;手拿白棍子的寡妇们手挽手走在一起,哀悼去世的丈夫;一个身披猩红斗篷的江湖游医钻来钻去,向人展示他荷包里满满的护身符和药瓶。此时江湖游医正在慢慢消失。
1864年 德国画家 Phoebus Levin布面油画《科文特市场》伦敦博物馆 图
在瘟疫蔓延的最初几个月,伦敦拥入了大量江湖郎中、占星师、算命师,这些狡猾的男男女女利用心存疑虑又惧怕瘟疫的迷信大众大发横财。跟他们的“疗法”比起来,连药剂师的治疗手段都可算是经验丰富。
不过,自从瘟疫开始横扫城市,大部分“巫师”都发觉销声匿迹才是明智之举。他们跑回自己肮脏的住处,“对自己的命运也束手无策”,笛福挖苦说。
笛福《瘟疫年纪事》封面 企鹅兰登书屋 图
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城市广场汇聚了世间百态,引人前来尽享城市生活的玄妙机缘和无限可能,去探索、去漫步、去消磨、去沉溺在大都会的人情世故中吧。
考文特花园的成功证明,存在于意大利阳光普照的广场和法国优雅精致的广场上的热烈社交氛围,伦敦人也同样受用。
让我们在拱廊下走一走吧,只要你不惹麻烦,住户无权把你赶走,要感受这一片区的独特魅力,这个地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拱廊下走一走 KPF图
要知道,你正在经过一个荒凉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聚居区——隆登威克。它一直存续到7世纪,距离罗马人在公元470 年荒弃的鬼城朗蒂尼亚姆大约有1 英里。在古代英语中,“Lundenwic”中“wic”或者“wich”的意思都是人类聚居地,来自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中的“vik”,意思是“海湾”或者“港口”。
20 世纪的考古发现表明,朗蒂尼亚姆的地域范围从西部查令村的河流交汇处一直延伸到东部的舰队河岸。这一发现印证了尊者比德那晦涩的记述。在尊者比德写于8 世纪的《英吉利教会史》中有这样一段诱人的描述:“一个大都市……人们纷纷从陆路、海路来到这个商业中心。”没有考古证据表明隆登威克这个商业中心位于朗蒂尼亚姆城内,不过它也可能位于较远的西部港口聚居区。
现在看来,或许隆登威克最初只是一个营地,后来才变成了考文特花园,从街道名奥德维奇就能看出,奥德维奇的意思是“老港口”,它最早出现在1211 年,1665 年前后被称为维奇街,并和特鲁里巷交会。这两条街原来可能就在营地东侧。
考文特花园地势较高,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从这里往南走,横穿河岸街,你会经由高约200 英尺的陡峭斜坡到达泥泞的泰晤士河岸边。然而,在面对维京人的进攻时,隆登威克简直不堪一击,经历了9 世纪后期的猛攻(维京人871 年占领了朗蒂尼亚姆的周围地区,阿尔弗雷德大帝在886 年收复了失地)后,隆登威克前景黯淡,日渐荒废,后来被称为伊尔德威克(意为“老港”),又在1211年时被称为奥德维奇。
当你漫步在伦敦这些最有格调的宅邸间时,想象一下一列战舰在舰队河靠岸,维京人手持战斧蜂拥而出。他们呼啸着奔向隆登威克,女人和孩子的尖叫回荡在旷野中,躲藏在茅屋陋室中的男人在顷刻间就被入侵者烧成焦炭。
到了10 世纪,伊尔德威克成了威斯敏斯特圣彼得修道院的财产。僧侣们把这里变成了果园、耕地和牧场(不知为何,这片地区沿用了更为古老的“Covent”,即考文特,这个称呼,而不是较现代的“Convent”,即康文特,这让塞缪尔· 佩皮斯等人倍感困惑,他们直接将其称为“公共花园”)。
英国画家John Collet约1771-1780年间作品《科文特广场和市场》 伦敦博物馆 图
在解散修道院运动之后,这块土地被归入皇室,继而又于1552 年交到了首任贝德福德伯爵约翰· 罗素手上,他的继任者第三任伯爵在河岸街北边修建起一栋带角楼和马厩的豪华宅邸。
1613 年,他又在宅地和花园周围修起了围墙,把以前修道院的20 英亩土地围在其中,规划出了伦敦第一片经过精心布局的郊区(与之相对的是威斯敏斯特与伦敦城之间自然形成的郊区)。
让精英阶层住在远离脏乱差城区的好处逐渐显现,雄心勃勃的第四任贝德福德伯爵慷慨解囊,斥资2000 英镑申请建造“绅士和人才宜居地”(这项计划尽管有悖皇家政策,但却能为空空如也的国库雪中送炭)。
1630-1631年间的考文特花园鸟瞰图,瓦茨拉夫·霍拉尔约1658年绘制 act.art.queensu.ca图
在查理一世的首肯下,杰出的皇家工程师伊尼戈· 琼斯也参与到了这项计划中。他曾长期旅居意大利,被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和谐、比例和对称的美学思想深深吸引,而在威尼斯由帕多瓦建筑师安德烈亚· 帕拉第奥操刀的建筑设计中,这种美学思想得到了完美诠释。考文特花园正是依照帕拉第奥的想法布局的。
伊尼戈· 琼斯画像wiki 图
1973年,英国发行了一套特别邮票,纪念伊尼戈· 琼斯诞辰400年waymarking.com 图
当一座城市沿街满是样式笨拙、嘎吱作响的木房时,要以平整的网格布局建一个中央广场,周围是设计一致的排屋和宽敞的街道,无疑是个十分前卫的想法。
不出伯爵所料,上流社会纷纷离开河岸街和老城,拥入考文特花园广场和周围的街道中,而这些街道的名字——亨莉埃塔街、国王街、詹姆斯街、钱多斯街——亦反映了它们与贵族阶层的关系。
1720年 科文特花园地图上标注了清晰的街名 Humphrysfamilytree.com图
跟权贵们位于乡间的豪宅大院相比,住进伊尼戈设计的排屋似乎是有点降贵纡尊,但这体现了真正的格调!这些排屋高四层,拱廊下有地下室,另外还有马车房、马厩和后面的两个厨房,一条地下排水沟穿过河岸街直通泰晤士河。
附近的高级街区也出现了一些新鲜事物——覆满藤蔓植物的阳台,在这样的阳台上向乘马车经过的权贵挥手致意,别有一番情调。这里最早的住户包括三位伯爵,到了17 世纪70 年代,这里已经住有七位贵族及一些富商。
1720年 考文特花园wiki图
难怪这17 栋带廊柱的房子年租金高达150 英镑(同样的价钱足以买下6 匹拉车的马或3 辆马车)。由于脱离了“寒酸的庭院和小巷”,这里呈现出一种不会被穷人“玷污”、纤尘不染的意式美景。
教堂庭院旁边的三条街组成了一个高档商业区,这里出售丝绸、天鹅绒、蕾丝和亚麻布,以确保权贵们能在宫廷或舞厅里衣着得体、光鲜靓丽。一时之间,考文特花园在奢华考究方面登峰造极,其富庶与超然堪比21 世纪的梅菲尔、贝尔格莱维亚和肯辛顿。
然而,在建成不过30 年后,考文特花园就开始为保持其体面苦苦挣扎。首先,这里没有修完——最初的规划是要在广场周围建造带廊柱的排屋,排屋中间的一处空缺则建成教堂,以实现意大利式的和谐统一。但后来只建成了17 栋豪华排屋,分布在广场北边和东边的街道上。
一位18 世纪的历史学家曾激动地说,考文特花园“毋庸置疑是全宇宙最精致的花园”,但这些未能按计划建满的排屋却让它平添遗憾。
《伦敦六百年》[英]马修•格林 著,李耘 陈冰 译,南海出版社,2020年7月
责任编辑:朱喆
校对:刘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