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界不可忽略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在1972年,完成《鹿鼎记》之后宣布封笔,这让无数读者感到遗憾不已,有人断言"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果不其然八十年代之后,电影、电视等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瓜分走了大半读者市场,这时武侠小说走向未有过的低谷期,所有人都不相信它可以再次崛起之时,只有一个人站出来高呼:"我相信会再次崛起!"那个人便是《寻秦记》作者黄易,也是日后武侠小说的续命者和掘墓人。
埋下一颗武侠的种子黄易原名黄祖强,少年时期贫苦,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全家甚至可以说是生活于当时香港社会的最底层,父亲是船员常年不在家生活,母亲也要时常出去帮人做工,这样才可以勉强养得活四个孩子。
黄易的童年是跟着外公长大的,别看黄易的外公仅仅是一个大厦保安,身无长物胸无大志,但是外公却对于童年的黄易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间接性使他走上"武侠之路"。
或许现在提到"租书摊"听上去像是个陌生的名词,的确这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回忆,租书摊实际上就是小说文化的集散地,外公每日最大的乐趣便是去租书摊上挑选几本热门的武侠小说拿回家看。
这个租书的方式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要划算得多,买一本书读过一遍后很少有人再读一遍,如果用买一本书书的钱去租的话,兴许可以租到二十本。
外公家处于新界的郊区,那时还比较荒凉,百无聊赖的黄易一次不经意间发现了外公的"宝藏",那是他未知的江湖。
时年仅小学二年级的黄易,懵懵懂懂地看完了人生中第一本武侠小说卧龙生的《仙鹤神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黄易跟着外公一起迷上了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伴随着黄易度过了整个少年时期,他最爱的是《鹿鼎记》,最喜欢的人物是韦小宝。
虽说开卷有益,但黄易读的全部都是老师眼中的"闲书",为了守护心中的武侠梦,黄易成了学校中的叛逆少年,被开除、留级、考试不及格等等都是家常便饭。
整日沉迷于武侠世界,让他深刻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不知从何处受到启发黄易竟然将眼光放到了绘画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考上了香港大学的艺术系,专业学习中国传统绘画。
但是少年时埋下的种子没有被时光掩盖,反而在心底扎的越深,逐渐长出了嫩芽。
黄易:生生之谓"易"相较于一批年少成名的小说家,黄易开始写作的年纪稍长,直到1988年才正式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科幻小说《月魔》。
要知道当年在香港卖的最火科幻小说是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因此科幻成为了当年出版行业的大热门。黄易一开始找到出版社老板本来是商讨出版他的武侠小说事宜,但是几乎是所有编辑都不看好武侠,建议他早日放弃。
越是有人说不行,黄易越要证明这件事可行,出版社老板愿意给黄易一个机会,但提出一个要求,要他迅速交出一部科幻,放言"我要你用这本书对打倪匡。"
一星期之后,黄易带着《月魔》再次来到出版社,所有人读过之后都对他青眼有加,皆认为黄易奇货可居,不肯放他写武侠,直到他接连为出版社写作出几部大热门的科幻,赚的盆满钵满之后。
黄易见商人重利,不如自己做老板当家做主,"黄易出版社"应运而生。从此开始,黄易才正式踏入他的"新武侠"大师之路。
若问黄易1986年之前都在做什么?据我看来他是在做一个"杂家",考上大学之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这一切都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不止于绘画,他对奇门遁甲、周易、八字、手相等等皆有研究。
1986年,黄易为自己占卜了一把,卦上显示他在明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事在天,也得在人。黄易也决心顺应天意做出改变,同年十一月,他闻听杂志《武侠世界》正在征稿,以笔名黄易向杂志社寄去自己的征稿。
说来也奇,武侠小说界前后两位大师,金庸与黄易,从姓名中便可看出他们的创作轨迹。金庸恪守中庸之道,恰恰维持了旧的传统。
反观黄易,《周易》上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即意为改变,难道冥冥中自有天注定。从黄易横空出世起,就注定背负起创新武侠的责任与使命。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小说黄易的武侠是以玄幻和"异侠"两大主题进行推动的,至今很多被万人追捧的网文大神,都曾坦然承认自己或多或少才受到过黄易作品的启发。
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曾评价黄易说道:"说黄易是网络类型文的开山鼻祖一点也不为过!"
例如他被香港TVB改编到电视荧屏的经典之作《寻秦记》,便是讲述一个21世纪的特种兵男主角项少龙经过巧合离奇的经历穿越到秦朝的故事,以现在的视角看穿越题材,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过时的作品。
因此黄易才会说,小说是无限可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小说。就拿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破碎虚空》来举例,黄易提到最初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黑洞理论,由黑洞得知时空是可以被扭曲的,于是他试着把这个观念放到自己的小说当中,杂糅到武侠世界。
这就是时代性,因为你不可能要求一百年前的读者接受黑洞理论,同理你也不能要求当代的读者也爱看一百年前的创意杂糅到小说。
这也是黄易始终不相信武侠这杆大旗会倒下的原因,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易的主角好似从来没有如此高瞻远瞩的经历,他们大多出身平凡,在不断地磨炼当中修正其身。
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个性化思维,当然不管是何时的武侠,内核总是不变的,既有"武道"也有"侠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