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015页「范仲淹文学作品」

应天府书院三面环水,百余间书舍隐在茂密的丛林之中,一条出入之路曲径通幽,使得书院闹中取静,实在是一处安心读书的场所。北宋时期的书院,都是建在名山大川,远离闹市,只有应天府书院藏身闹市,别具一格。

朱说来到书院大门外,抬眼望去,只见门额之上正是御赐的“应天府书院”匾额,门旁有联,联曰:睢阳聚书三代千五百卷,应天痒序七榜五十六人。据说,匾额原来是戚同文手书的“天下同文”,后来的御赐的匾额却是出自参知政事陈尧佐之手。

朱说正看的入神,书院里面走出一个年轻书生,见朱说身背行囊,风尘仆仆,上前施礼,问道:“可是前来求学的生员,请问贵姓,来自何处?”

“正是,正是,我来自淄州,免贵姓朱。”朱说一面答话,一面从怀里掏出荐函和书信。

书生接过书函,说道:“我是书院生员李纮,应天府楚丘人。”

朱说从学慧通大师时,曾经听恩师说楚丘有一个李氏名门望族,兄弟三人李昌图、李昌龄、李昌言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一起进京科举,同时高中甲科进士,轰动京师。遂问道:“楚丘有李氏家族“一榜三进士”,兄弟三人都在朝为官,李昌龄官至参知政事。”

“李昌龄正是我的从父,家父早逝,是从父将我收养。”

朱说暗想,面前的书生竟与我身世相同,心中不由得亲近许多,忙从怀中掏出荐函好和书信,递给李纮。

李纮接在手中,说道:“你且稍候,我这就进去通禀山长。”

朱说赶紧行礼,回道:“李纮兄有劳了。”

不一会,李纮从书院出来,说道:“请进,我这就带你面见戚老山长。”

进入书院,是一面大照壁,上有题记,落款是当朝翰林大学士盛度。朱说不及细看,紧随李纮身后,穿过大成殿,后面就是明伦堂和藏书楼,再往前走,迎面就是巍峨壮观的崇圣殿,殿后高高耸立着魁星楼。

戚老山长的书舍就在崇圣殿前的东厢房。朱说停住脚步,整了整衣襟,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才进入书舍。

书舍不大,却都是书架,堆满了书籍,仅能放下一张书案,也是书卷横陈,满屋弥漫着书墨香气。戚老山长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荐函书信,望了一眼朱说,缓缓问道:“你跟慧通大师读了几年书?”

朱说回道:“弟子在醴泉寺三年,后来入州学五年,寒暑假时前往醴泉寺向恩师请教,只是小住。”

“难得,前后也有八年之久了。”戚老山长点点头,问道:“应天府书院为国子监官学,你来此读书,可是为求取功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