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小说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大概怎么写」

小说是除了游戏之外,另一大让人欲罢不能的项目。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世界,或光怪陆离、或生动有趣、或寓意深刻,让人津津有味地停不下来。

优秀的小说,可以成为跨越世纪的经典,也能让作者在当代就名利双收。


作品还不用多,只要收获足够的口碑,一本就足以让作者在文坛获得一席之地。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直接成为了业内的标杆,地位无可撼动。


如今这个时代,小说的变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仅可以获得基础的稿费,还能被改编成电影、连续剧,出售相应的周边版权,简直是一次创作,收入滚滚。


既然写小说的前景如此广阔,我们要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小说运转的秘密》就详细解释了小说的内部运作原则,抽丝剥茧般为读者拆解了许多经典小说文本,揭秘小说创作的独家密码。



作者玛戈特·利夫西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她对文学和阅读都充满着激情与洞察力。在这本书中,她用智慧且有乐趣的文章,为读者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理解方法。


关于塑造角色,有些作家天生就在这方面极具天赋,但那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打磨技巧。


如果角色缺乏生命力,就会给读者一种雷同的感觉,无法有效区分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影响阅读体验。


而成功的人物塑造,会给读者带来鲜活灵动的阅读体验,甚至让他们忽略这是虚构人物,不自觉地沉浸到故事中去。


想要塑造出成功的小说人物,就得给每个形象安排各自合适的性格,并且这些性格必须与现实中的人相似,才更容易让读者信服。


除了主角之外,那些用几句话概括的扁形人物塑造也很关键。对他们的描述虽然简单,但体现出来的深度却不凡。


这些扁形人物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随时应对故事中的紧急事故,既有调理,又有组织。


虽然人物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由作者来赋予,但作家们也不能全部都写出来,必须给读者留出自行思考和补充的空间。


在正面描述之外,侧面烘托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人物形象的塑造,出来自己的语言、行为之外,周围的环境、身边人的反应,都是很好的切入点,能够让人物的立体感更加饱满。


关于叙事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经常能代替场景,把紧迫感贯穿故事的始终。


如果不使用第一的人称叙述视角,故事的场景搭建就尤为重要,因为小说中大部分最具启示性、最令人心碎的时刻,都是在场景中展现出来的。大量对白也需要依赖场景的转换来表达人物思想和感情的改变。


关于对话,不仅要关注人物间的语言描写,还得注意有助于表情达意的所有显性和隐性周边细节,比如人物说话的时间和地点、人物的表情和手势、对话的停顿和中断等。


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想法和感受都可以很多内容,即使是最直白的对话,也可以间接传达出一些信息。


通常来说,故事的语言要比传统的语言更加丰富,比日常的对话更加精彩。人物能言善辩,对话与故事紧紧相扣,所有看似无关紧要或反复出场的人物,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果。


小说中对话的内容虽然来源于生活,但要比生活中的语言更加简练、更接近作者想要表达出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好的对话要为故事服务,弥补叙事手法无法做到的推进情节、展示人物,且不能太过直白。对话中不仅要有基本的信息,还必须有潜台词,否则故事就会显得很乏味。


如果对话的频率太高或速度太快,读者很可能会错过暗含其中的含义和潜台词。这个时候,适当的停顿、间歇能够让场景慢下来,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场景中发生的事,跟随人物的情感而动。


除了以上这些小说创作过程中的写作技巧,作者还关注了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与作家个人经历之间的联系,引导我们从写作者的角度去阅读经典文学、寻找创作好故事的密码。


只有先理解并进入文学艺术的世界,才有机会获得创造文学的能力。无论是新手作者,还是已有成就的作家,亦或是挑剔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本《小说运转的秘密》中收获文学的鉴赏与创作技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