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睿
今夏最火的悬疑剧莫过于《隐秘的角落》,其原著小说《坏小孩》也因此再掀阅读热,引发了广泛讨论,“网剧和小说的对比”是网友们乐此不疲的话题。
《坏小孩》的人物设定与网剧差异很大。剧中,由秦昊饰演的“杀人犯”张东升是绝对主角,朱朝阳、严良、普普三个小孩都是在意外或者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事态推入无法收场的深渊;而在小说中,三个小主角是真正意义上的“坏小孩”。
剧中的“严良”在书中叫“丁浩”,而书中的“严良”是大学数学系的博导、破案高手,这个角色在网剧中没有出现;丁浩和普普年龄相仿,两人在孤儿院相识,父母都是罪犯,由于普普多次被性侵,决定与丁浩一起逃离孤儿院;普普没有哮喘,弟弟也早已被杀害,她心思缜密,性格极其腹黑;网剧中的朱朝阳常考年级第一,却性格内向,面对同学的孤立只是无视,而小说中的朱朝阳热爱数学,虽然经常受同学叶驰敏的诬陷和欺负,但是会反抗。
原著小说中可谓“全员恶人”,故事更加黑暗,朱朝阳更是故事的核心。
小说同样是从张东升将岳父岳母推落山崖开始的,朱朝阳、丁浩、普普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中拍下了张东升的犯罪行为,但是他们没有报警;朱朝阳受到刺激,失手将朱晶晶从6楼推下,因担心丁浩和普普说出秘密以及长大后报复自己,决定帮他们勒索张东升;小说中张东升是妥妥的工具人,朱朝阳从小就缺失父爱和家庭陪伴,为了泄愤和继承遗产,他制定了周密的复仇计划,借张东升之手杀害父亲朱永平和后妈王瑶,又为了消灭证据,借张东升之手毒害丁浩和普普,并趁机反杀张东升。
小说将朱朝阳的犯罪事实直白地袒露在读者面前,几乎所有事件都由朱朝阳一手推动,最后却凭借一本“长高秘籍”和编造的日记逃脱嫌疑,正如书中所说:“成年人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相比起剧集温柔、隐晦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童话交织的悬疑故事,原著更加残酷地展现了小孩子的“恶”。
不得不说,原著小说的故事更加精彩刺激,重点交待了小孩子的心理变化和行事原因,尤其是对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不寒而栗,原来小孩子与“恶”的距离仅有一线之差。
《坏小孩》虽然选题新颖、架构巧妙,但实在算不上一本好小说,这次凭借《隐秘的角落》翻红之后,被许多人诟病文笔差、逻辑漏洞多,甚至包含“直男癌”和“仇女”倾向。
小说充满浓郁的“故事会”文风,语言简单粗暴,虽然字里行间都在模仿小孩子的语气,但用力过猛反而显得有些油腻,还有许多像“眼泪如兰州拉面般滚了出来”“手像张印度飞饼一样拦住”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比喻。逻辑漏洞更是硬伤,小说的背景是在微信已经普及的年代,按理说各种设施建设已经十分现代化,但张东升毒杀妻子后,办案警察没有调查取证就直接下了意外死亡的结论;天网恢恢下,丁浩和普普一直没有被抓到,而朱朝阳的简单伪装也都蒙混过关。各种不高明的犯罪方式和随意的办案方法让小说充满了不合理,有网友直言,“被剧吸引来的,没想到小说这么垮。”
不过,原著作者紫金陈曾在访谈中谈起自己的写作风格:“我写的全都是快餐文学,我只希望好看。”他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着清楚的认知:“对文学性有要求的并不是我的目标客户群,我的目标客户群就是平时会读通俗小说的那些人。”由此看来,关于《坏小孩》究竟好不好看的问题也就见仁见智了。
可以说,《隐秘的角落》改编得非常成功,网剧比原著小说更好看、更高级,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人物角色是一部剧集的灵魂,《隐秘的角落》全员戏骨,秦昊、王景春两位影帝领衔主演,张颂文、刘琳、李梦等实力派演员在剧中表现精彩,三位“00后”小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制作团队也非常靠谱,据了解,为了制造一个“真实的暑假”,剧组花10天时间走了5座城市,最终将拍摄场地选在广东湛江,给了所有观众一个潮湿、炎热的“暑假”。
成片制作精良,审美高级,呈现的效果非常惊艳。整部剧集的色彩浓烈又充满阴郁,构图十分巧妙,静谧中带有一种窥伺感;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有配乐,每个关键时刻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悬疑感,每集片尾曲都呼应该集的主题,剧中的“阴乐”《小白船》更是无数网友的心理阴影。
光是制作精良还不够,《隐秘的角落》的成功更得益于对原著的“粉碎性改编”。网剧将原著小说的重点情节分割得非常细致,几乎是打碎重来,故事分为12个篇章,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引人入胜;在细节上弥补了小说的诸多不足,使整个故事的逻辑连贯起来,比如网剧的背景设定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这让案件侦破困难有了合理的解释;所有人物角色没有小说中那样露骨的性格,而是充满隐忍的表达,每个人物角色都很饱满立体。另外,剧中设计了许多小巧思,即使看完剧集,网友们也会回味无穷地参与到“解密”之中,寻找细思极恐的快乐。(李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