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仁/摄
在很早以前,中国有个作家李商隐,在不止一首诗里写到了复杂的时间关系。
其中一首诗《锦瑟》,前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的是作者身处现在回想过去的时光,这是当时许多作家常见的思维方式。到了最后两句,他写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是这种情感可以留待将来去回忆,可是在将来的回忆里,过去情景很难想起,让人感觉到无奈和迷失。他身处现在,想象着在未来的时间里怎样追忆过去,这种方式是当时作家里少有的。
他有一首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的后两句,也是在想象着未来,自己会在未来某一天里追忆过去的往事 。如果换成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语言,可能是这样一种描述:许多年以后,面对烛光下的你,我将会回想起在巴山被雨围困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在李商隐之后的一千年里,这种“在现在想象将来的过去”的描述方式,几乎无人使用。
传统的小说写作,在很多年月里只有过去时态。故事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那些具体事件都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用一条时间线串联起来。当然也有小说中的倒叙和插叙等方式,只是迫不得已,或者想让作品丰富一些,用起来不会破坏小说的线性叙事。直到20世纪,才有一些作家,尝试了小说的各种写作方式,包括利用时态上的变化。
我想说到中国的一位诗人、小说家,他就是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废名。在现代作家群体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接触比较多,领会比较深,因此对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和继承。有评论者认为:“他把陶渊明的朴质淡泊、庾信的清新别致、李商隐的灵动跳跃和杜甫的悲天悯人以及哈代的辞语简约、契诃夫的描述细腻,都揉合到自己的创作中。”沈从文、汪曾祺等人都受到废名的影响,演化出自己的风格。
我们可以推测,他从李商隐的诗中得到了时空跳跃的自由表达。这明显地影响到他小说创作的时态,在20世纪初的作品中就有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转换。他的这种转换,比一些具有相同追求的欧洲作家还早。
“废名的小说中的时态比较复杂,既有过去时、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甚至还有将来过去时。”作家格非评论说,“这些时态有时是交替使用,有时则是像绳子似的纠缠在一起,时间的长河往往就被压缩于同一个平面。”
格非认为,在废名那里,时间从根本上来说处于一个混沌状态,似乎从未对叙事形成任何障碍。过去与将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们同属于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瞬间,处于同等的地位,而历史则是无始无终的。正因为废名对时间与历史的独特理解,他能够自由地出入其间,无拘无束。
举例来说,废名的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一章写的中心情节是“跑反(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外地)”。废名的叙述常常偏离这一情节,将叙事引入对过去年月跑反的描述和对“跑反”这个词汇来源的考证,同时,还让时间向未来延伸,叙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地方的社会变化,以及莫须有先生以后回到北京教书时与乡亲回忆当初跑反时的情景。
在这里,废名体现出他很强的文学功底。他将过去、现在、将来彼此交织在一起,不同的叙事时间围绕着一个主题并列,尽管时态变化频繁,但叙述上自然从容、游刃有余。
请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例句,都采用了将来时态,把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与现在的情节并列起来:
“(他)现在不同莫须有先生见面,三年以后却是同莫须有先生朝夕相处,在县中学做校工。”
“数年以后,慈同纯都已不觉得自己是难民了,一切都是本地风光了。”
在废名的小说《桥》中有一段情节,写的是琴子坐在一棵松树之下休息,想象着一匹白马系在松树那里。接下来就想到:“以后,坐在家里,常是为这松树所遮,也就永远有一匹白马,鹤那样白。”这种句式一般被称为“将来过去时”,作者以未来的某一段时间为基点,让叙事向过去延伸。很多人都熟悉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开篇的那句话,“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用的就是这种“将来过去时”。
今天的写作练习课有三个步骤,实际上是三个方面的练习。
一、一篇传统文化中深入描述时间的作品重读,领会之后,记下自己所有的感受。
小说的过去现在时和将来过去时等等,只是一种技巧而已。比它更重要的是你对时间的理解,要优于别人。
如果你选择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读到有些诗句要停下来多想一想。比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能不能把你带回到久远的过去,让你想一想到底是月亮的历史更长,还是人类的历史更久?接下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时间?它只包含过去吗,它也包含现在吗?它是不是也包含未来?它是不是过去、现在、将来几种时间的混合?
二、选择你喜欢的作家重读,最好是时间意识很好的作家。
如果你选择张爱玲,重读时要注意其描述时间的方式和效果。比如有评论者说过,张爱玲的作品里,不同时间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制造了时间的混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在心理变化和意识流动中交织、渗透和融合。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有什么补充没有?
这次写作练习,不必读完某作家的所有作品以及一部作品的全部,找到你的收益就可以了。
读后的思考要记下来,以后会有用。
三、从你写过的小说中找出一个人物,或者重新构思一个,结合为其设置的情节,写出灵活运用小说各种时态的几个句子或段落。
要注意的是,有些时态浮在表面,而有些则不在表面,要仔细品味。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本童书,随手翻了翻,看到了开篇,注意到其中的时间变换:
“一名普通的侦探永远不可能侦破这宗双胞胎失踪的谜案。当然,巴兹尔可不是什么普通侦探。他那敏锐的头脑,甚至在绑匪来信之前,就已经推断出凶犯真正的意图。”
作者写的是现在,案发之后破案之前的现在。第一句中,“永远不可能”则暗中包含了对未来时间的想象,“这宗双胞胎失踪的谜案”则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过去的时间。后一句中,“绑匪来信”是将来才会发生的事情,“凶犯真正的意图”却是凶犯作案时的想法,产生于过去的时间。
这样一来,时间的视角在暗中变换。这种方式在当今小说里很容易见到。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