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告白凑佳苗故事结局「善良和善意」



“极善与极恶,只在一念之间。”


这是日本当红推理小说家湊佳苗的经典之作《告白》里的一句话。也是我读完这本小说后,心里一直在反复思考的一句话。整本小说读下来,心情其实还是有几分沉重的。


《告白》这本小说,是围绕未成年人犯罪而展开的推理小说,通过多线叙事的方法,最终将整个案件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一开始,就是普通中学女教师悠子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的告白,她对学生们说:“爱美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被我们班的学生杀害的。”在她的告白中,女儿遇害的真相慢慢显露出来。


爱美是悠子老师4岁的女儿,这个由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的可爱女孩,某一天来学校等待妈妈下班时,被发现意外溺毙在悠子老师任职学校的游泳池内。一开始,事故被鉴定为意味,但偶尔获知的信息让悠子老师相信女儿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被杀。从接受意外事故到发现爱女被杀,从寻求真相到复仇,为了将真相弄清,她开始了更深入的调查,进而实施了复仇计划。


在多线叙述中,小说从复仇者,杀人者,杀人者家属的角度,分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六个章节,分别以森口悠子,班长北原美月,下村直树(学生b)的二姐,下村直树,渡边修哉(学生a),森口悠子的第一人称角度,将整个案件真相以及案件背后的故事一一说明。


“当伦理和正义出现分歧,你选择站在哪边?”


小说的结局,悠子老师做出了她的选择,她选择了复仇,并让凶手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我们无法评判这样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也无法说明,到底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导致了这场悲剧。


老师,家长,学生ab,谁才应该对爱美的死负责,谁才是事件的元凶?在这场令人窒息的犯罪中,缺失的原生家庭,以及作为第一教育者的父母对孩子性格观念的影响,都成为最终悲剧发生的背景。悲剧的发生,往往折射出了更多更大的悲剧。


读这本书时,随着事件不断在口述者的口中不断还原,内心就逐渐愤怒,仿佛透过那个触发罪恶的小洞口,窥见了更黑暗的深渊底部。随后这种愤怒逐渐演变成了无力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对某些人性泯灭的无奈。


继而又会觉得非常的无力,因为你永远无法预知,这样被掩藏起来的“意外”,当最后的“真相”曝光时,自己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回应。就如小说里悠子老师最后的选择那样,一个悲剧的发生,然后另一个悲剧作为结果,最终成为了悲剧的循环。


读完忍不住联想起最近几起暴力事件,大概会有更深的无力感的原因在于,当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尚能作为旁观者或讨论或讨伐,但当悲剧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时,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


偶尔和朋友们谈论起这类的事件或者话题,最终的结尾都只能是,希望我们都顺遂平安。



最后借用一句罗翔老师的话作为结尾:“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愤恨没有用,就当命运之神把你推向那勇敢的时刻,希望你能够像你想象中那么勇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