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呼家将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声,就想起了儿时喜欢的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后来又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董子畏改编,丁斌曾与韩和平共同绘制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鲁南枣庄的煤矿和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成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依靠群众,运用智慧和勇敢,粉碎了敌人种种阴谋,取得辉煌的战果。
1954年底,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组的丁斌曾与韩和平两位画家开始了创作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的准备工作。他们通过反复阅读原著小说《铁道游击队》,并结合和故事内容同一时期的文献资料,深入仔细地分析研究、弄通作品的主题思想,熟悉其中的各章情节和要表达的内容,掌握书中各个人物的特点,依其个性和出身经历所应有的特征,初步设计出人物造型绣像图,归纳出自己所不熟悉和难以形象表现的诸多问题,以便逐一解决。在创作准备的计划中,安排了多次深入生活计划,访问小说原著作者刘知侠和当年铁道游击队的有关人员,到故事发生的山东地区去实地体验生活和采访写生。1962年,历时九年之久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出版完毕。
丁斌曾与韩和平在创作连环画《铁道游击队》时采用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单线白描的形式来表现这部连环画。二人还充分借鉴了京剧《三岔口》的武打表现手法,克服了创作中出现的单线不易表现夜间战斗情节的棘手难题 。
连环画叙事艺术创作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生成和转换关系的复杂、动态的系统。图像和文学脚本等要素只要加以合理运用,连环画的整个生成机制都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得到较好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可以发现,连环画叙事脚本和叙事图像之间是叙述和第二次叙述的递进关系。如连环画《铁道游击队》(韩和平、丁斌曾画),其中第五册《巧打冈村》故事里的一段,对比该书原作的文字叙述和后来的连环画图像叙述,就会发现两次叙述之间的异同。 原著小说《铁道游击队》把《巧打冈村》这个故事情节的细节、关键点,叙述得清清楚楚,但是具体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还不得而知。画家根据这段文字,用了六幅图像来表现这一故事情节。
这六幅连环图像,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巧打冈村”这个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通过画面可以发现,画家在创作时既围绕文字脚本的基本内容,又作了适当的夸张和补充,如人物的动作、表情、室内的枪械、桌椅等道具安排,画家在原文不能充分提供和表现的情况下,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了艺术的再创作。这种第二次叙述,比第一次叙述更完备、更详细、更充分。 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修养和政治信仰的人创作的图像,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含义。
连环画叙事图像是对文学脚本的二次叙述,这种相互生成和转换的特殊关系,体现了不同符号文化艺术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特征。 截至2012年,由董子畏改编,丁斌曾、韩和平绘制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10 册)是中国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高的现实题材连环画,自195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来,先后再版20次,累计印数达3652万册,为连环画出版史上所罕见。 1963年,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在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因为老版本既贵也不容易集齐,七八十年代再版的品种成了大多数连环画收藏者的首选,其中78年再版78年印刷的版本(又称为双78)是其中最值得收藏的版本。《铁道游击队》全套共10册,目录如下: 铁道游击队之一 血染洋行 铁道游击队之二 飞车夺枪 铁道游击队之三 夜袭临城 铁道游击队之四 杨集除奸 铁道游击队之五 巧打冈村 铁道游击队之六 苗庄血战 铁道游击队之七 两雄遇难 铁道游击队之八 湖上神兵 铁道游击队之九 三路出击 铁道游击队之十 胜利路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