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冯小刚豆瓣」

片荒,还是以前的电影看着有味。

前两日,小兮又将冯小刚的老电影《天下无贼》和它的原著小说翻出来看了看。

然后对照着原著,写了一篇文。

这是第二篇。

时隔19年,不得不说,以前看和现在看,是真的感觉不一样,也不得不承认,冯小刚真的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他总能把故事中关于人性的复杂,生活的复杂,揉碎了、掰匀了,再一点一点地串给我们看。

天下无贼?

光故事的名字,就带着一种荒唐的黑色幽默。

‘贼’从来就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要将这样一个以‘贼’为主角的故事讲好并不容易,至少,对一开始的冯小刚来说,是挺难的。

所以,《天下无贼》的剧本前后历时5年,改了几回,直到王朔给冯小刚提了个醒‘让女贼怀个孩子’,这个故事才真正地构设完整。

也因为这个孩子,‘天下无贼’整个故事的气质,都彻底不一样了。

01、王薄为傻根而死,值不值得?

在往下写之前,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了。

这个问题是,王薄为了保护傻根的一次天真而死在了火车上,到底值不值得?他能护住傻根这一次,还能护住他下一次?

这是《天下无贼》中的一个带有极大争议的议题。

答案,见仁见智,但小兮却是觉得,王薄的牺牲,是值得的。

傻根是修庙的农民工。

十六岁之前,他生在、长在河南的山村里,那山村质朴,纯真,他身上有不曾被现实浮华浸染的天真善良。

十六岁以后,他跟着村里人出外修庙,日日对着的,除了村里的叔伯村民,庙观佛像,就只剩下不能言语,在深夜里泛着绿光的狼群。

他很单纯。

不懂人能有多坏,也不知道,这世界需要他一点一点地聪明起来。

王薄在与王丽争执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可最后,他也成了那个一心守护傻根心中那个‘天下无贼’梦的‘傻子’。

为什么王薄的转变会这么大?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丽腹中的孩子。

傻根像极了不曾被墨迹沾惹过的白纸一张,像极了王薄那个会在半年多以后出生的孩子,可人性是复杂的,人更是有太多的欲望和贪念。

正因为这些贪欲,王薄和王丽始终挣扎在罪恶的泥沼中。

王薄在开走宝马的时候,对着保安说的那番话,就是他对自己的自嘲和讽刺。

小兮一直记得,电影中有两个画面,将王薄的死,做了最后的升华。

一是王薄夺回了傻根的挎包,将包裹放回到傻根身边的时候,他手中的血,滴落到了傻根的脸上。

那一刻,王薄用生命的代价,告诉傻根:天下无贼是真的。

同时,他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获得了新生。

那一句‘傻根的事已办妥,等着我’,未尝不是他对新生的所有期待。

二是电影的名场面,也就是刘若英边哭边吃烤鸭的镜头。

在这个镜头的最后,张涵予饰演的警察叮嘱王丽:“别等了,他走了……等孩子养大了,别瞒着他,他爸爸是什么人,跟他实话实说,不丢人。”

‘不丢人’三个字,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足够了。

王薄要的,何尝不是这三个字?

02、为什么要让一个贼来完成傻根的梦?

《天下无贼》的原作者赵本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生活太复杂,某一个瞬间就可能让一个人改变主意。《天下无贼》是一个近乎美好的童话,一个肥皂泡。”

王薄,就在那个在某个瞬间,下定决心做好人的人。

从故事性来讲,一个深陷泥沼,并不正面的人能够改过自新,实现自我的救赎,这是极具戏剧化的故事发展,是作家很喜欢的一种设定。

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人都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只要愿意回头,那就值得同情和尊重。

王薄自认自己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

在他的是非观里,就应该告诉傻根关于生活的真相,关于人性的善恶,将他圈在象牙塔里,瞒着他是真正认识这个世界,那就是欺骗,是大恶。

可傻根不同。

在傻根的认识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善意,谁都是菩萨。

他之所以能够在火车站的时候喊出那句“你们谁是贼,站出来给俺老乡看看”,又在王丽劝说他的时候,执拗地辩驳“我就不信,狼就没伤害过我,人怎么会伤害我?人怎么能比狼更坏啊?”

他很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没这么多坏人,他身边更没有什么坏人。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缮佛庙的傻根就是那个用来度化王薄的‘活佛’。

小兮记得,傻根曾问王薄:“大哥,你怎么变了?”

王薄就是这样说的:“我重新做人了”

再后来,傻根在抽血后安稳地睡着,王薄和王丽困在车厢内,与警察正面相对,他们那个时候就知道,他们跑不掉了。

所以,王丽第一时间想的是将孩子拿掉。

她很坦然地对着王薄,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可是我不想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替我们背黑锅”,“我不想让我们的孩子在监狱里出生”。

这两句话,其实也是王丽坚决地维护傻根,坚持金盆洗手,好好过日子的根源。

同样的,这也是王薄内心深处想要的。

孩子的到来,让王薄醒悟,他深知不能让自己身上的罪恶,在孩子身上延续,他想给孩子一个清白的身世,让TA快快乐乐地长大,让TA远离罪恶和肮脏。

03、为何要让傻根相信天下无贼的社会?

有网友在评论区提到,实在没法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让傻根相信天下无贼的社会?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一个例子,就能将这个问题掰扯明白。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看童话故事?为什么要执着地让孩子相信这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

答案,就在这里了。

傻根就是那个被童话故事滋养的孩子。

他单纯、天真、善良、懵懂却又勇敢,电影中,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看出他与众不同的心性。

那时候,王薄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要当爸爸了。

所以,他一心盯着傻根,想方设法要傻根的钱拿到手,偷也好,骗也罢,事实也如他所料,傻根在他声泪俱下的表演里,相信了王丽命不久矣的说辞。

于是,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最后拿出了5000块,放到了王薄的手里。

那一刻,王薄的神色很复杂。

傻根工作五年,赚来的六万块并不多,为了省钱,他甚至不顾老乡的阻止,直接带着现金回乡,可他却能咬咬牙把五千块拿出来给一个陌生的大姐。

这样的憨傻,这样的纯善,是王薄从未遇到过的。

甚至,在某个瞬间,王薄将对他孩子的期待,都放到了傻根身上。

在整个故事中,傻根的身边,其实一直都围绕着三个狼群。

分别是夜里出现在荒漠中,散发着幽幽绿光的狼群,王薄和王丽,以及以黎叔为首的恶狼群体。

荒漠中的狼群,在与傻根的长久相处中,给他释放了极大的善意;

王薄和王丽心存善念,傻根又因为间接地成了他们孩子的投射,所以得到了他们的庇护;

可黎叔这一群恶狼不同。

他们恶狠狠地盯着车厢上的每一个目标,带着巨额现金,却又傻不愣登的傻根,是他们练手的工具,也是他们打猎的对象。

傻根就像那只误入狼圈的绵羊,他软绵绵的,没有锋利的牙齿,没有狠厉的自保能力,甚至,他天真地以为能和狼做朋友。

柔弱大白兔的形象,本身就容易让人对他兴起保护欲。

一个心存良知的人,即便是在罪恶的边缘,也会在某个瞬间因为某些事而内心泛过一些柔软,王薄就是这么一个人。

若非要去纠结,不如反问反问自己:当你的孩子睁着懵懂天真的眸子,对你寄托全部信赖的时候,你是愿意告诉TA,TA身边的都是好人,还是愿意告诉TA,TA身边没一个好人?

结尾

很多人其实有疑问,故事过后,王丽将何去何从?

最后的镜头里,其实我们也看到了,王丽再一次虔诚地跪拜在佛庙下,而另一个画面,却是一个孩子被当地的喇嘛抱起来的样子。

也就是说,王丽放弃了抚养孩子,将孩子送到了那些喇嘛手中。

那么,在这之后,她会去做什么?

是自首,还是一个人远走,让孩子在最纯粹干净的地方成长?

电影没有给我们答案。

她吃烤鸭的时候,那位警察也暗示他放过了她,给她教养孩子长大的机会,但王薄已经用血的代价赎了自己的罪虐,没有将罪虐延续到他的下一代,他实现了自己的救赎,成全了孩子的身世清白。

那么王丽呢?她又会如何自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