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农历4月13), 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后秦僧人、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祖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中国新疆库车)。其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是天竺国老宰相达多的长子。鸠摩罗炎从小便名震天竺,是位百年难遇的天才,从小便智力过人、天资聪慧,在即将继位国师之际,却弃位出家投身佛门,东度葱岭出走天竺。他走到了西域龟兹,龟兹国王白纯非常敬重他,亲自出城迎接他,请他为国师,并将自己的妹妹耆婆嫁给他为妻,据说当时的出家人是可以结婚的。鸠摩罗什的母亲耆婆,自幼聪慧好学,读经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常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到城北致离蓝(今苏巴什佛教遗址)设供请斋,听高僧讲经说法。与鸠摩罗什婚后生二子,即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
据载,耆婆怀孕期间突然一天说起了印度梵语,当时的高僧达摩瞿沙预言耆婆的孩子是佛祖弟子舍利子(即舍利弗)转世。鸠摩罗什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始博览群书。在鸠摩罗什7岁时据说耆婆见识到天葬坑下的秃鹫食万人骨的情景后,感慨生命无常就带鸠摩罗什出家了。那时鸠摩罗什每天能背诵三万六千偈颂,初学小乘经典。9岁时为了修行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槃头达多诵读杂藏、阿含等经后习大乘。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与他合作翻译佛经。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大师。时槃头达多从罽宾到龟兹,罗什晓以大乘宗义,使之垂信。博读大小乘经,名扬西域三十多国。于是鸠摩罗什名声大震西域周边各国。鸠摩罗什不仅相貌倜傥,且文笔也堪称一流。曾有三果罗汉言,鸠摩罗什在三十六岁前若没破戒,他就会成为第二个佛陀,在汉地也有传闻。为争夺这位高僧,前秦后秦发动了两次战争。
公元376年,前秦首领苻坚灭掉了前凉王张重华(张骏的儿子),西域十多个城邦国的六十二个王纷纷派遣使者到长安朝贡,而龟兹和焉耆却没有归属前秦。这时龟兹王白(帛)纯和焉耆王泥流暂时放弃了以前的恩怨,一起与北山的狯胡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前秦。苻坚早闻龟兹有个高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能请到身边,一定能助他完成统一大业。但龟兹不愿归附前秦,苻坚大怒就派大将吕光远征龟兹,并命把鸠摩罗什请到长安。
公元383年,大将吕光奉苻坚之命带领七万将士和五千铁骑,前往西域征讨龟兹和焉耆。吕光用计战败了超自己十倍之兵力的敌方,灭了龟兹和焉耆,抢到鸠摩罗什后带着鸠摩罗什返回长安。当吕光归途走了一半到达凉州时,传来一个消息,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各部落头领趁机反叛,苻坚已被叛军杀死。皇帝已死,长安暂不能回,吕光就把大军驻扎在凉州,割据凉州(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建立了后凉。在凉州因吕光的胁迫,鸠摩罗什被迫娶龟兹王女阿竭耶末帝。吕光知鸠摩罗什是希世奇才也是不可多得的高僧,就把他关在寺庙里好好照顾,但派兵严加看守。就这样鸠摩罗什在凉州住了十七年。鸠摩罗什从看管他的士兵那里学会了汉语,而且在汉语学习上投入很大精力,这为他日后的翻译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鸠摩罗什通晓经藏、律藏、论藏,故被尊为三藏法师。
公元401年,前秦已灭亡,新建国的后秦皇帝姚兴想起苻坚抢回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还在凉州。遂派十万大军西伐凉州,攻下凉州后,把鸠摩罗什迎到长安。鸠摩罗什到达长安时已经五十八岁。姚兴把鸠摩罗什安置在长安的草堂寺(西安),以国师礼待。草堂寺后经扩建,殿宇巍峨,鸠摩罗什率众僧住在那里译经。草堂寺遂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国立佛经译场,是我国佛教三大译场中存在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译场。八宗之一的“三论宗”,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创宗,这三部经典正是鸠摩罗什所翻译,所以他被三论宗尊为创派始祖也被尊为三论宗祖庭之一(另一祖庭为南京栖霞寺)。当时译经队伍非常庞大,在鸠摩罗什主持之下,译经场中有译主、度语、证梵本、笔受、润文、证义、校刊等传译程序,分工精细,制度健全,集体合作。据记载,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名僧有“八百余人”,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三千之众。故有“三千弟子共翻经”之说。
尔后十余年间,鸠摩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间,译出经论35部,294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及《十诵律》等。所译经典极为广泛,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的中观派论书,内容信实,文字流畅,有些经典后虽有新译,仍难以取代。且老幼皆宜接受,下到平民上到达官贵人其经文几乎家家有一本。从其译本出现,绵延流传历经1600多年而不衰,其家喻户晓的流行程度有目共睹,在中国译经和佛教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秦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圆寂于草堂古刹(西安草堂寺)。临终前曾嘱其弟子以后的修行中应以其著译而不以其生活行事为准绳,譬喻“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其著作有为姚兴所写的《实相论》2卷;答姚兴《通三世论》书1篇;答慧远质问大乘义十八科3卷,系后人所汇集,题为《大乘大义章》或《鸠摩罗什法师大义》。鸠摩罗什圆寂前与众僧道别时曾说:“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了,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公元413年,大师圆寂,荼毗后果然舌根不烂,是为大师开佛知见,传持佛心法印之明证!大师圆寂时叮嘱弟子,要将火焚之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今甘肃武威)供奉,舌舍利而今还在,三藏法师舌舍利子,见证了大师的不世之伟大成就。
关于鸠摩罗什有两次破戒事件流传至今,目前主要以三本书的记载为依据。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的《鸠摩罗什传》;梁慧皎撰《高僧传》卷二的《晋长安鸠摩罗什》和《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鸠摩罗什》,前两种均早于现存的《晋书》。但根据《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的《鸠摩罗什传》;梁慧皎撰《高僧传》均说鸠摩罗什娶妻完全都是被迫的。
《出三藏记集》中载:光遂破龟兹,杀(白)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
《高僧传》中载:什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论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从这两史料的记载,可见鸠摩罗什破戒事件完全是被迫的,一次是在吕光的胁迫下,一次是在姚兴的胁迫下,至于吕光和姚兴为什么要这么干?姚兴的理由是“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就是太崇拜大师,希望他后继有人,吕光纯粹是为了掌控鸠摩罗什这个人才。
大师一生颇为精彩,不仅译注巨丰,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弟子也众多,其中有道生、僧肇、僧睿、道恒、昙影、慧观、慧严、道融、僧契、僧迁、法钦、昙无成、僧导、僧业、僧嵩等,后世有什门四圣、八俊、十哲之称。其最大的贡献是开启了汉传佛教的大乘气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