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末路 小说「末日的洪水读后感」

覃怀谭自序:

覃怀谭,谭覃怀。谭者,谈也,然“谈”何容易?古人云: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情也,不欲谈。周某胆识学全无,只有情---覃怀情怀,自认可以一谈,今天开谈。只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哪怕其中有些许真理的圪星,也无愧于谭(谈)怀了!

——周公

作者简介:周公,名战,姓周。河内怀县(今武陟)东乡人。自诩覃人,喜读善著,写有《覃怀谭》,网罗与焦作地区有关史料、典籍、传言、说法,引经据典,赋予新说。既不乏古远名人大家之考论,又多有周公自解。所谭非虚,绝勿瞎扯。了解焦作地区的前世今生,细读覃怀谭不失为法儿。


死与安乐

文/周公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之相连的话语还有:国无外患内忧,国恒亡。这样孟子的意思一目了然一一于忧患中生,于安乐中死。我之题目并非笔误,谈死与安乐,这是因为读了《末路》这篇小说,生出了一些感想。

生而有忧有患,就安乐地去死,这是另类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末路》悲剧小说的故事叫人扼腕,问题叫人深思,感叹叫人“哈姆莱特",好作品!

再往下究,“安乐"之后就安乐了吗?民间有阴曹地府之说,佛教有十八层地狱,基督教有末日审判,都很恐怖,死注定不会安生。孔门弟子不知哪位请教老师死以后的状况,孔子不直接回答,而是说“不知生,焉知死?"一一现实的问题还没搞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学生碰一鼻子灰走了。

庄子“齐物"、“等(平等)生死",借骷髅赞美死亡:“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老庄一向把生死看得开,生而劳累,不如死之解脱,但落到实处,庄子也没寻短见,庄周生死观是向死之态度,人生如梦之说,开先河于庄子。

朋友老张,老家山西,父辈早年在太行山上参加革命,建国后就在武陟工作。老张的父亲死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近葬于和平街某坟地,不久坟地划成宅基地,迁到东马曲,然不久红麻厂(今江河纸业)征地,又迁到今黄河学院东校区附近,又迁到火葬场东公墓。老张很为父母.入土不安、死不得安宁而苦恼,迁到火葬场公墓时,签了三十年协议,本想这下“长治久安"可以“长眠"了,不想前不久又开始迁往西滩了!经济发展快,却扰得死人不得安宁,亦一没想到一问题,正如社会发展上了,一些老人却走向了“末路",小说的意义就在于提出了一个沉重的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

思考死是没有意义的。思考死而为了“向死而生",如何好好活于当下。竹林七贤家乡的人有这方面的智慧。


西滩火葬场公墓即将开张,那场景如诗:


谁家鼓吹出城西,

翠幔红旌上大堤。

柩内形骸千古梦,

路旁儿女数行啼。

亲朋相送歧路返,

翁仲无言落日低。

华屋山丘弹指事,

人生未有不黄泥。



编者按:古有周公解人梦,今有此公促众醒。《覃怀谭》本辑所录文章皆可令明者赏之、喜之、叹之或会心一笑之。

欢迎关注读读写写走走说说,每天分享有关文化的原创或精彩阅读内容。

注:《覃怀谭》系列文章已授权本头条号独家首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