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红豆》林夕
“红豆”,又叫“相思豆”,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近时蜀中种之亦成。宋祁《益部方物图》云∶红豆叶如冬青而圆泽,春开花白色,结荚枝间。其子累累如缀珠,若大红豆而扁,皮红肉白,以似得名,蜀人用为果。
“红豆”在中国素来就是表示“相思”与“爱情”的植物。“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未知?”这是纳兰性德的诗词,虽然说的不是“红豆”,但也说的是相思。笔者每次一想到“红豆”就会在心里不自觉产生一种唯美的感受,这种唯美是深入骨髓的,不能抹杀的东西。历来作家描写红豆的作品有很多,上面我们已经很多例子了,其实最出名的那句还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了。
笔者一直认为“红豆”这样关于爱情的题材应该也只有女作家能够写好,而且会写得非常的缠绵悱恻和令人感到痛心。但是,笔者读完这位女作家的《红豆》之后发现,红豆不是只仅仅是爱情的象征,同时它还有别的意味。可以说,这位女作家竟然为“红豆”赋予了新的意义。
宗璞与《红豆》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
《红豆》是宗璞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小说以倒叙的笔法,讲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学生江玫与恋人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从而展现了在时代巨变面前,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全篇充满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浓郁含蓄的人情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唯美的风格。
笔者上文说过,冯宗璞的这部《红豆》可是跟以往的爱情小说不一样,甚至“红豆”所代表的含义都是与众不同的。“红豆”在这部作品中也确实充当了串联作品的作品,但是这部作品的中“红豆”绝对不仅仅指的是“爱情”!
为什么他们的爱情被“红豆”阻隔
1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象征看过小说的朋友都知道,这篇短篇小说中“红豆”一共出现了六次:第一次是女主人公江玫重回学校宿舍拿到红豆引起回忆;第二次是她与男主人公齐虹相遇,说出了红豆的来历;第三次是男主人公齐虹用红豆作比向江玫告白;第四次是齐虹与江玫争吵那枚红豆发卡掉落被齐虹踩坏而掉落一直收藏在盒子里;第五次是江玫执意不肯随齐虹出国而展开的联想中出现红豆;最后一次是回到现实中,最后她将红豆默默收起。可以说这所有的情节的发展都是离不开红豆的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这里所有的红豆都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分合。第一次、最后一次红豆说的它们引起的爱情回忆,或者其他几次红豆的处境就是相当于男女主人公关系的象征,那两颗红豆散落就是代表着男女主人公彻底关系破裂,同时红豆也是他们增进感情的助推器。
“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就要去机场。”齐虹焦躁地说:
“一切都已经定了,怎么样?咱们就得分别么?”
“分别?——永远不能再见你——”江玫看着那耶稣受难的像,她仿佛看见那像后的两粒红豆。
“完全可以不分别,永不分别!玫!只要你说一声同我一道走,我的小姑娘。”
“不行。”
“不行!你就不能为我牺牲一点!你说过只愿意跟我在一起!”
“你自己呢?”江玫的目光这样说。
“我么!我走的路是对的。我绝不能忍受看见我爱的人去过那种什么‘人民’的生活!你该跟着我!你知道么!我从来没有这样求过人!玫!你听我说!”
“不行。”
“真的不行么?你就像看见一个临死的人而不肯去救他一样,可他一死去就再也不会活转来了。再也不会活了!走开的人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你会后悔的,玫!我的玫!”他摇着江玫的肩,摇得她骨头直响。
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境遇的情感与遭遇都用“红豆”来深化。爱情自然是美好的,就像这两颗晶莹剔透的红豆一样。可是,这红豆却只能久久放入盒中。
2鲜血、仇恨的象征大家肯定要奇怪为什么这么唯美和浪漫的红豆,会和仇恨与鲜血相联系。其实我们知道,想到“红色”我们大多时候会想到“鲜血”,我们中国的五星红旗也是因为革命鲜血染红而分外鲜红。是的呀,中国红色就是“革命”、“鲜血”的象征,是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在《红豆》中江玫的母亲让江玫戴着这个红豆发卡是有意义的。 “我不知道但我想得到。”母亲叹了一口气,用她枯瘦的手遮住自己的脸,停了一下,才说:“要知道你的父亲,十五年前,也是这样不明不白地就再没有回来。他从来也没有害过什么肠炎胃炎,只是那些人说他思想有毛病。他脾气倔,不会应酬人,还有些别的什么道理,我不懂,说不明白。他反正没有杀人放火,可我们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再也看不见他了——”母亲说着,失声痛哭起来。
原来父亲并不是死于什么肠炎!无怪母亲常常说不该有一个人屈死。屈死!父亲正是屈死的!江玫几乎要叫出来。她也放声哭了。母亲抚着她的头,眼泪浇湿了她的头发——
从父亲死后,江玫只看见母亲无言流泪,还从没有看见她这样激动过。衰弱的母亲,心底埋藏了多少悲痛和仇恨!
江玫的父亲是有着先进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不明不白再也没回来就是因为她受到了当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民国政府的迫害而死。江玫的母亲因为对于父亲的死亡耿耿于怀,同时她拿出那支带着红豆的发卡提醒江玫鲜血与仇恨不能忘怀,当然她更不会同意自己女儿江玫和一个代表着资产阶级成分的银行家的儿子恋爱成婚,更不会同意她和齐虹去“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阶级仇恨使得这颗红豆带着一丝“鲜血”与“革命”的味道。这里的红豆就是一个革命仇恨的象征物。
3一个忠诚革命的赤子之心的象征萧素在文章中是一个女革命者的形象,她有着女性革命者的一切优点。在面对江玫和齐虹的感情问题的时候,她一直是不太赞同的。也是萧素将江玫逐渐引向了革命的道路,让她完成了从女学生到女革命者的蜕变。
萧素停下笔来,“你干什么?小鸟儿?你这样会毁了自己的。看出来了没有?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干吗要折磨自己?结束了吧,你那爱情!真的到我们中间来,我们都欢迎你,爱你——”萧素走过来,用两臂围着江玫的肩。
“可是,齐虹——”江玫没有完全明白萧素在说什么。
“什么齐虹!忘掉他!”萧素几乎是生气地喊了起来,“你是个好孩子,好心肠,又聪明能干,可是这爱情会毒死你!忘掉他!答应我!小鸟儿。”
可以说,江玫和齐虹的爱情中间必须要跨越阶级仇恨,假如江玫和齐虹真的在一起就是江玫背叛了父母、背叛了“革命”。如果她和齐虹真的去了美国,也不会有女革命者江玫。江玫为了保持对革命的拳拳之心,表明自己立场的坚定,同时对于革命的忠诚度和齐虹分手。这里的红豆不再是爱情和鲜血的象征,更多的是象征着江玫那向往革命、向往光明的赤子之心。江玫的爱情被阶级,更被那些无法言语的愿意而阻隔,她的红豆一直陪在身边就是象征着这颗赤子之心依然留在她身体里,红豆没有因为爱情的关系而离开祖国,就是表明江玫即使人留在了这里,她的那颗赤子之心没有改变,更没有跟着齐虹离开祖国。赤子之心就像这颗红豆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