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英雄留下的话「留在世上最后的一段话」

2017年11月,王成龙在乌鲁木齐校区进行防爆服三公里考核。

人物简介:王成龙,汉族,山东莒南人,1995年出生,2013年入伍,2015年入党,2018年军校毕业后,分配至武警山东总队济南支队特战中队任小队长。同年9月12日,王成龙在参加总队组织的“魔鬼周”极限训练时,面对一辆冲向行军队伍的失控车辆,毅然舍身救战友,不幸牺牲。

忠魂不泯酬壮志,浩气长存慰英雄。

2018年11月6日,武警山东总队党委召开大会,为舍己救人的王成龙烈士追记一等功,并号召全体官兵向他学习。

12月5日上午,王成龙烈士骨灰安葬仪式在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军地各界代表共2000余人顶风冒雪,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王成龙烈士的事迹经由网络传播后,点击量累计超过3亿次。一名网友留言说:“烈士化作了一颗‘英雄星’,照耀夜空。”

“生死关头,他一把将我推开”

“散开!”这是王成龙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2018年9月12日凌晨4时,武警山东总队第三季度“魔鬼周”训练拉开序幕,第一个课目是25公里徒步行军。王成龙所在中队的行军纵队有30多米长,为便于通视,他行进在队伍左后方约三分之一处的位置。

4时16分,防弹运兵车驾驶员徐莲伟的对讲机中传来王成龙的声音:“路上车多,天又黑,注意安全。”徐莲伟一边应答着,一边心想:“这个刚毕业的小队长还真是个细心人。”

就在这段对话后不久,一场意外骤然而至——

如墨的夜色中,行军队伍匆匆前进。突然,一辆重型货车在连续超车后失控,朝王成龙所在的纵队冲了过来。

危急时刻,王成龙一边大喊“散开”,一边用力推开身边的战友曲鸿健。听见王成龙的呼喊,行军纵队迅速向右前侧散开,避免了更大伤亡。而王成龙自己却躲闪不及,被货车撞倒后卷入右前轮,随后又被向前推行了6米……

“王成龙!”看到这一幕,走在队伍最后的中队长夏中明急忙冲过去,并同其他战友协力将王成龙从车底救出。

“挺住,兄弟!”夏中明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可是王成龙没有了回应。

不久后,救护车赶到。看着地上的那一摊血迹和被抬上担架的王成龙,曲鸿健的眼泪夺眶而出。

那天晚上,中队官兵彻夜未眠。他们在默默祈祷,希望这名年轻的小队长能够平安无事。

“王成龙走了!”噩耗传来,曲鸿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瘫坐在地,失声痛哭:“生死关头,他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没了……”

“不惧艰险,他选择离战场最近的地方,是条汉子”

第一次见到王成龙,夏中明就记住了这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

去年8月15日,夏中明去新毕业干部集训队挑人时,王成龙第一个微笑着迎了上来。

“首长,我能跟你去特战中队吗?”“特战中队不但训练艰苦,而且经常需要执行危险任务,你不怕吗?”“不怕!那是离战场最近的地方……”

不久后,经过选拔考核,王成龙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进入特战中队。结业典礼上,支队长张昌伟评价王成龙说:“不惧艰险,他选择离战场最近的地方,是条汉子!”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2013年9月,王成龙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武警工程大学录取。军校5年时间,他两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训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毕业时,他以综合评定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优秀毕业学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优秀毕业学员,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基层干部,还必须从零学起。”曾多次在各类比武中摘金夺银、并参加过索马里维和任务的特战中队上士朱随军清楚地记得,这是王成龙向他“拜师”时曾说过的话。

“中队有什么优良传统”“作为值班员组织训练,有什么注意事项”……为尽快适应特战中队的工作生活节奏,王成龙一有空就缠着朱随军请教。而王成龙的真诚好学也深深打动了朱随军,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给这名新来的小队长。

每天早上,王成龙都要提前1小时起床,跑5公里;每次组织训练,他都站在排头,遇到不懂不会的反复向战友虚心请教;每晚熄灯后,王成龙总会加班学习理论知识,一本厚厚的《特战专业训练教材》被他翻到卷边……

任职不到一个月,王成龙便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战士信任和尊重。在“魔鬼周”训练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战士谭启胜找到王成龙说:“小队长,如果走不动了,你拉着我。”

“好!”王成龙爽快地答应了。可令谭启胜没想到的是,一向言出必行的小队长,这一次却“食言”了。

“继续王成龙未完的战斗,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2018年9月13日,王成龙牺牲的第2天。

天未破晓,中队长夏中明就已集合好队伍,在夜色中沿预定路线行进。

出征动员时,夏中明深情地说:“战友虽已离开,但训练必须继续。继续王成龙未完的战斗,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带着对王成龙的追思,特战中队官兵化悲痛为力量,圆满完成那次“魔鬼周”训练任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王成龙!”“到!”如今,每天晚点名时,特战中队第一个呼点的都是王成龙的名字,随后全体官兵齐声答“到”。

走进王成龙生前所住班排,他的床铺被战友叠得整整齐齐。战士张文涛说:“小队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

王成龙牺牲后,他所在支队将他生前的日记、文稿等遗物陈列在支队史馆,并专门为他塑起一尊雕像,供官兵学习瞻仰。同时,他们还广泛开展“学习王成龙精神、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热情。

王成龙牺牲后,他的母亲管修梅经常来到儿子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看看。每次见到儿子的雕像,管修梅都忍不住走上前去,一边摩挲着“儿子”的脸庞,一边失声痛哭。而每次擦干了眼泪,她都会转身对儿子的战友哽咽道:“你们不要难过,要继续好好训练……”

壮举一瞬间,精神永流传。

前不久,该总队2018年第四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前,特战中队官兵面向王成龙雕像庄严宣誓:“弘扬英雄精神,争创新的辉煌……”

训练中,特战中队官兵战严寒斗风雪,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黄河故道摆兵布阵,组织了一场场精彩的反恐演练。

去年的年终考核中,特战中队官兵在步枪对运动目标射击等10多个课目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向奋斗的青春致敬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作为一名青年警官,王成龙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在沂蒙老区的红土地,献身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他用自己短暂却壮丽的一生,奏响了一曲名为“奋斗”的青春赞歌。

5年的军旅生涯虽不长,但足以勾勒出一名“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最美画像——他胸怀理想,携笔从戎参军报国;他苦练本领,军校期间学训兼优、摘金夺银;他心系打赢,主动申请去“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他品德高尚,面对危险舍生忘死救战友。假如王成龙没有牺牲,这个拼搏进取的青年,定将在军旅生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假如再次面对危险,这名勇于担当的军人,也必将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报国敢赴死,临危不惜命。

王成龙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这种精神如浩瀚夜空中的璀璨明星,一定能够激励青年官兵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勠力前行,用奋斗的姿态去书写最美丽的青春。

■解放军报记者 代烽 特约记者 罗鑫 潘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