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历史总被时光尘封,又是多少年来数不尽的人在挖掘历史,可事实上无论当年历史有多么惊心动魄,能够被世人看到的,只有扑朔迷离的真相。
这是我看完《风声》后最大的感悟,这本小说是麦家出版于2007年的“谍战系列三部曲之一”,这是一部集节奏,风格,技巧,行文结构等精华皆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所讲述的主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然而这只是一种大的宏观背景,当你以为作者是在抽丝剥茧讲述真相时,小说用意却醉翁之意不在酒。
看《风声》就像看谜语揭露的过程,先是看东风里到底“谁是老鬼”,等知道谁是共产党卧底了,小说却在西风里变了又变,开始另一位当事人讲述真相,可当我们做出铁定的结论时,作者又从时光深处另辟蹊径,给我们展示了人心幽微,又在第三部静风里,讲了故事之外人物经历的复杂。
如此,这本书可以说视角既独特又全面,从单一的东风中说起,再到重来一遍的西风,再到故事之外的静风,颇有些古语所说“一生二,生生三,三生万物”的直觉,直到后来整部小说混为一体,令人终究找不到事实的真相,读后只觉怅然若失,心中迷蒙。
于是,这本书可以说是显现历史中的谍战,也可以说是讲为炙热信念的奋力战斗,亦可以理解成对人性幽微的揣摩。
《风声》的故事背景是80,90后一代难以了解的历史,那是中国近代最混乱的日期,两党相争,另有日军插足,天下分了三分,自然人物也分了三分:一是东北的伪满洲国,二是东南的汪精卫政府,三是蒋介石与毛泽东领导的抗日反伪组织。
虽暗地里分得清楚,但明面上却是暗流汹涌鱼龙混杂,有共产党入汪精卫政府的特工,也有国民党潜入日军的特工,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当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很混乱,大到国家政局小到街道土匪,每个人都难逃其中,可恰恰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的主人公上线了。
首先打开小说,攥紧读者眼光的是作者重复再三的问题“到底谁是老鬼”?这句话不仅在小说第一部分出现得颇为频繁,甚至整部东风都在为这个主线搭线搭桥,令读者不在其位也能感受当时紧迫的生存危机和信仰危机。
主人公除了日本人肥原,还有汉奸王田香,以及四位被带入裘庄的罪犯,他们分别是军事参谋部长吴志国,军事要处处长金生火,军机处译电科李宁玉科长及科员顾小梦,最后一名是白秘书。
他们几个人之所以被怀疑成共产党安排在内的外鬼,起因是一份藏在香烟里的密报,密报揭露了“老鬼”就藏在译电科,于是,一场狼人杀游戏便开始了。
五个人,先是谁也不承认自己是老鬼,后来便开始互相指认,而日本人肥原,不惜动用极为残酷的刑罚,先是吴志国被李宁玉告发,再是李宁玉反被吴志国揭露,还有顾小梦的胡言乱语,都令事实真相越来越浑。
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在“东风”里,这句话轮番出现,随着肥原与汉奸王田香无所不用其极地逼供,真相不仅没有浮出水面,反而走到了迷宫深处,令局内和局外人都身心彷徨。
即使在严刑拷打,极尽侮辱之下,卧底始终维持了一个最高的保密水准,“老鬼”所肩负和代表的,早已不是一个人的生命,而是一个组织的生命,一个未来的希冀。
东风的最后,按照故事本身来说,其实是没有结局的,肥原与汉奸王田最终没有找到“谁是老鬼”,可卧底却将风声传递了出去,及时告知了共产党密报,得以制止一个重大悲剧的发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在东风的故事里,老鬼便是军机处译电科长李宁玉,她忍辱负重想出以死亡换新生的方式,用自己的死寄出了最后一封密报,这密报不在她的身上,而在她画的一副小草画中。小草自然不是表面上的小草,而是含有摩斯密码的密报。
故事到了这里,老鬼的身份已然大白于天下,可为什么作者会在东风的最后写道“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结束的是李宁玉与老鬼的故事,可其他卧底的故事会继续上演,直到历史遗落的那一天。
小说的第二部分“西风”以作者走访为开篇之谈,以重构故事为主,写了历史与现代的接轨。在“西风‘’中除了李宁玉仍然是老鬼之外,最终给共产党成功传递消息的却是顾小梦,顾小梦看似 大大咧咧毫无心机,实际则聪颖机智,是国民党安插在电译局的卧底。
西风基本上是以顾小梦的回忆为主,重新将东风的故事再叙述了一遍,只不过这一次的叙事更富有现实意味,少了故事化的渲染。
在老年顾小梦的回忆中,纠正了原版本故事的几处遗漏,最重要的是她为自己正了名,在老鬼李宁玉生命最危急的时刻,是顾小梦帮助她完成了最后的嘱托。
密报原来不是画中小草,而是为了骗取肥原信任的借口。真正的密报是由顾小梦随身带出,到关押他们的院外找到了接应的人,一切都做得悄然无息。
从第一部到第二部,虽然我们未必能理解那段历史,我们却能够从其中看到党派之争的激烈与残酷,也能看到来自不同组织之间的相容与成就。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有坚定信仰的时代,人们似乎随时会死,可那份骨子的坚毅却永存。
除了这一点,东风与西风是由两个人讲述了不同的历史,而在第三部分的静风中,作者已然无意于追查真正的真相,而是来到了故事开始时间更早的地方,追溯裘庄的本源。
在乱世中裘庄不知经历多少腥风血雨,可无论多大的暴雨,都是东风吹过是西风,西风吹过却了无痕。
再来看整个故事的结局,小说最后似乎莫名其妙从裘庄牵扯出来一段“基督山金银岛”的往事,裘庄里有几代人一直追逐的财宝,这财宝不知馋了多少人的双眼 ,以至于这里一直任人蹂躏践踏。
想要找到财富的人中就有一位是东风里的日本人肥原,因为秘密挖掘财富肥原的妻子被杀害,即使这样也不能令肥原迷途知返,反而在抢掠他人生命和财富的事上越来越癫狂,这是肥原的可怜与悲哀处。
至于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讲起肥原的人生故事,我想他最后的落脚点既然是一个贪字,这个贪字其实也讲出了罪恶之源。
罪恶之源乃人性中的黑暗本源,国家如果没有贪就不会有风云涌动的侵略,个人如果没有过于贪就不会有绵里藏针的互相伤害,人心贪婪其言也恶,东风与西风看似是两党相争,各自为组织效命的故事,其实它有很多的双重主题。
就如开篇所写:这本书可以说是显现历史中的谍战,也可以说讲炙热信念的奋力战斗,亦可以理解成对人性幽微的揣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