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这些电影均是根据菲利普·迪克的原著小说改编的。但菲利普·迪克最好的一部科幻小说并不是上述这些书,而是《高城堡里的人》。
菲利普·迪克
这部小说今年被亚马逊拍成美剧《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亚马逊以往拍美剧少有成功之作,这部《高堡奇人》却是在拍了一小时的试播片后,被群众票选出来的。
这部剧本来最早被有线台科幻频道拿到准备拍四集美剧,但因角色多、关系复杂而放弃。结果被亚马逊拣走了,并请来《X档案》的编剧来操刀。
这部小说是一部颠覆历史之作,写于1962年。科幻作家韩松在一篇写菲利普迪克的文章中,用了三分之一篇幅来介绍这部小说,摘引如下:
迪克的《高城堡里的人》,被很多评论家称作他最好的小说。这部书似乎不如迪克其他科幻,比如《尤比克》那样疯狂,而是采用了较为冷静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倒有些像他那些难以发表的主流小说。《高城堡里的人》写的是1962年也就是该书出版当年的美国。这也是迪克的第一部被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并在1963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在这部经典的小说中,德意日轴心国赢得了二战,美国被肢解成三部分。东部归德国治理,中部算作非武装的自治区,西部到太平洋沿岸由日本管理。整个世界都被德日这两个超级大国分割,亚洲归日本管,欧洲和非洲归德国管。两个国家既有合作也有矛盾。故事开始时,希特勒已经疯了,而总理鲍曼快死,德国内部爆发了权力之争。
迪克似乎暗示了一个不好的未来。1961年,肯尼迪总统提出把人送上月球,大长美国的志气。1962年《高城堡里的人》出版。小说中,美国已全面失败,纳粹德国建立了月球和火星殖民地。世界被控制在一种新的极权下。这也许喻示了冷战的继续。在迪克看来,这种可怕的集权更主要来自德国人,而东方的日本则温和一些。迪克或许暗示,如果由日本人来统治世界,可能会好一些。这常被批评为迪克犯下了政治错误。但他要讲的,或许是西方文明的失败,而东方大概可以给出一条出路。
迪克表达了对法西斯主义的厌恶。他笔下的世界,到处是秘密警察。纳粹是邪恶的。血腥和黑暗处处都是。而普通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是压抑的。他们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书中的大部分篇幅,就是讲这些普通男女的生活。《高城堡里的人》读来有些像是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这跟当时的不少美国科幻并不一样。那些科幻关注的是飞船、星云和外星人。事实上,《高城堡里的人》是一本关于人和人的关系的小说,讲人们之间的隔阂、猜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别人是谁,都在互相打量,讲着暧昧的对话,陷入两难的困境。即便是占领者——德国人和日本人,也活得很累。这好像是一部存在主义的小说。
好在,在一片黑暗的统治中,出现了《易经》。无奈的像虫子一般活着的人们,从爻辞和卦辞中寻找答案。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所在。它与西方的机械宇宙不一样,被认为是对抗法西斯主义哲学的东方思想,也是人们寻找救赎的希望。它以乎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了新的确定性。算命,即给出了某种确定的结论。正是通过《易经》,人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它与我们的世界是平行的,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一个梦想成真的乌托邦。在那儿,德国和日本被同盟国击败了。高城堡里的人写了一本小说《蝗虫成灾》,记载了他根据《易经》推断出的那个世界的故事。这成了一本禁书,遭德日封杀,但在地下流传,人人争读,甚至德国人和日本人也对它着迷。这是一本书中之书。后来的金•斯坦利•罗宾逊的《蛮荒海岸》也许是受了这个的影响。迪克借《蝗虫之灾》告诉读者,虚构的才是真实的,而我们天天生活的“现实世界”,则是虚假的。然而,仔细看,虚构的也不是真实的。的确,在《蝗虫成灾》中,同盟国胜利了,德意日失败了,但它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场二战,很多细节已经不一样了。战后的世界也与现实中的不同,比如那段关于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描写,很像1978年后的中国。苏联被拆分,美国实现了民主,而英国变成了集权国家,邱吉尔独裁当政到九十多岁,最后英美大战,美国失败。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没有答案。这反映了迪克的世界观,因为在他看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在这本书中,他让那些爻辞和卦辞彼此矛盾,《易经》最终给出的,是一幅幅无法确认的多重宇宙图像。在这里,迪克把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物理学相融,阴和阳的两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之上,是混沌,是无。即便书中的那些细节也是如此,真的文物,假的文物,难以区分。这同时也是在暗示,世界最终是要走向混乱的。这是熵增不可挽回的结局。纳粹帝国或美利坚帝国都是如此。所以,看似能确定地算出未来命运的《易经》,又把人引向了更大的不确定。
像迪克的其他书一样,《高城堡里的人》是一部深刻关注人、悲悯人的小说。它通过《易经》描述的“道”,把每个人、每件事像云图那样联系了起来,万事万物没有分离和差别。迪克给予他笔下的人物以同等的悲悯,不管他是坏人还是好人。
这也同样是一部哲学小说。《易经》在整本书中,是一个超越性的、形而上的存在,正像尤比克一样。它是一个终级的、上帝似的命题。迪克的小说往往就是这样。书中的《易经》,既来自东方,但实际上跟中国又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普世性的。由此,迪克再度由政治学、经济学和物理学的领域,进入他热爱的本体论范畴。
迪克的这部书也是或然历史的一个典范,可能是此种类型科幻中最著名的一部。它想说的是:假如这样,又会怎样?让人疯狂地去思考,去假设。如果同盟国败了,会是怎样?如果我们都生活在盖世太保的阴影下,生活要如何过?迪克对所有的人都寄予同情,包括日本人,甚至那个盖世太保的杀手。迪克的价值,在于他总是给出一个可以与我们现在的世界相比较的世界。这里有循环的世界和世界观。而它又是通过变易和不易的思想来搭建的。这是一切的归宿。
跟《尤比克》和其他许多小说一样,这本书描写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活动,最终也归于商业,美国式的商业。商业的侵略性不等于军国主义,却更厉害,最终像黑洞吞噬一切。迪克描写的,大概正是他死后多年,今天为我们熟悉的这个由资本主义的金钱统治一切的时代。世界是由一些超级公司主宰的。迪克在1962年说,咱们走着瞧吧。
女主人公朱莉安娜是让人感到了希望的一个人,她杀掉了自己的盖世太保情人,并与高城堡里的人最后见了面,那一番对话,含义深刻。但朱莉安娜是失望的,虽然她获得了对现实的新的领悟。因此,现实的真相究竟如何,最后,迪克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将人引向更深刻的神秘和未知,让人回味无穷。如书中的乔所说,“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和确定的。”
来源:境外势力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