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踉跄两步,手扶着一棵树站定,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和尚的眼神是痛苦的、可怜的,他一时感到非常后悔,和尚什么也没说,慢吞吞地扶着树倒了。”
余占鳌用小铁匠送他的剑,刺死了母亲的情夫——一个和尚。第二天,母亲在门框上悬梁自尽。
《红高粱》小说原著中,余占鳌出身十分贫寒,自幼丧父,与母亲二人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在他十三四岁时,母亲就和庙里的和尚有了来往,就这样,和尚总是到他家里来,送米送面,从此母子衣食无忧。
这时乡里就有很多污言秽语,将寡妇和和尚的风流韵事,当做茶余饭后的谈笑,当然也免不了讥讽余占鳌是“小和尚”。
余占鳌每日听着和尚与母亲在隔壁发出的声音,都眼睛怒视,胸中燃火,难以入眠。
就这样,余占鳌在一个雨夜,“在霏霏细雨中,氤氲着梨花幽香”的小溪旁,杀死了和尚。
余占鳌为什么要杀了和尚?在电视剧《红高粱》中,余占鳌母亲的情夫是一个浪荡淫秽的郎中。
他跟余占鳌母亲还有很多女性,都有不正当关系,而且当余占鳌警告他不要在来他们家时,郎中还口出狂言,侮辱余占鳌的母亲,谩骂余占鳌。
电视剧中这个郎中,是该死的。
但是小说《红高粱》中,余占鳌母亲的这位情夫,可以说是接济了余占鳌母子,但是余占鳌一边吃着和尚送来的吃喝还痛恨着和尚。
这种痛恨的原因,一部分由于乡间对他个他母亲的议论纷纷,污言秽语;一部分是他强烈的恋母情结。
余占鳌自幼丧父,跟母亲相依为命,受苦受难。所以她从小应该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他记得母亲曾经双手摩挲着和尚的头,像摸弄着一件珍重的法宝,和尚把头伏在母亲膝上,像一个安静的婴儿。”
余占鳌在杀和尚之前,想起了这个画面,这里和尚与母亲的关系更像母子,也许和尚也是一个自幼缺乏母爱的人,才会贪恋余占鳌母亲的温柔和慈爱。
但是,本属于余占鳌的母爱被和尚夺去,母亲成为了别人的,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这也是导致余占鳌要杀了和尚的心理原因。
和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莫言笔下的这个和尚,给人一种入尘世和不染的“干净”感;他本来是一个破色戒跟寡妇媾和的假和尚,却普度了余占鳌母子。
“这个和尚永远整整洁洁,清清爽爽,身上散发着一股怪好闻的皂角味。”
这是余占鳌眼中的和尚。
和尚去找余母的那晚下起了雨,和尚撑着一把黄油布伞,进母亲的房间前,还用门槛划掉了鞋上的泥。
“这么晚,寻思你不会来了呢。”
“怎么会不来!”
“下雨了”
“下刀子顶着锅也要来!肚子还痛?”
“不怎么觉得了……”
余母和和尚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来二人的关系,十分和谐。
和尚很爱余母,不仅仅是偷情的关系;和尚关心她的身体健康,这是那个年代的男性很少对女性的关爱。
随后余母愁心余父快到十年祭日,如何上坟,和尚说:
“上吧,我来念经。”
和尚内心应该是一个很柔软的人,渴望普度众生。
如果不是和尚的身份,可能他跟余母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但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和尚没有去在意这些流言,一日不落地去余母家里,哪怕只是熟睡一觉。
余占鳌的一次“自杀”“那个皱巴巴的扁脑袋还在枕头上扑腾,金色的血一股股的往外喷。他把手往被子上擦着,越擦越觉得恶心。”
这是余占鳌杀了麻风病人单扁郎时的心情。
余占鳌是在杀了单氏父子时,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杀人——母亲的情夫,和尚。而他杀和尚时,也有血液的描写:
“他从和尚肋下拔下剑来,和尚的血温暖可人,柔软光滑,像鸟类的羽毛一样……”
和尚的血,温暖了第一次杀人恐惧而惊慌的余占鳌,他们母子被和尚温暖了很多年,那一刻他“感到十分后悔”。
和尚死后,母亲大约猜到了是余占鳌干的,她万念俱灰,第二天就上吊死了。
余占鳌没有家了。
十六七岁的余占鳌从此与自己的成长的家和自己的幼年彻底告别。
他也跟那个青涩的自己告别的。从此之后他走上了土匪司令,举家抗日的路途。余占鳌这一刀杀了和尚,也“杀死”了年幼的自己。
写在最后我很喜欢莫言小说中,对于余母与和尚情夫的这一段,和尚温暖善良,母亲可怜可叹,他们无法冲破世俗的牢笼,最后惹恼了牢笼中的猛兽——余占鳌。
两人双双送命后,余占鳌也告别了“屈辱”的成长环境,走上了新的路。
和尚的死是对余占鳌的历练;和尚的血也温暖了余占鳌未来杀人无数冷漠的手;和尚对他们母子的爱也普度了困难时期的两人。
和尚回头看见是余占鳌杀了他时,眼神是痛苦的,可怜的,和尚倒下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梨树上积蓄的大量雨水终于承受不住,扑簌簌落下,打在沙地上,几十片梨花瓣儿飘飘落地。
梨树深处起了一阵清冷的小旋风,他记得他那时闻到了梨花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