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阅读 让我走进了崭新的世界的感受「让阅读走进生活」

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除了课本,我们能够看到的课外读物很少。最先接触到的课外读物,是以样板戏为主的各类小画书。记得陆续看过的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鸡毛信》等等,这些小画书,文字不多,情节生动,画面直观,阅读起来很轻松。

大约是小学五年级以后,那些以图画为主的读物似乎就不那么解馋,不那么吸引我了。于是,包括一些残缺不全、来历各异的小说在内的文学类读物渐渐进入我的阅读视野。从此,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天窗,顿时感受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新鲜气息。这些纯粹用文字构建的想象世界,使我们在学习、劳动和游戏之余,精神世界也渐渐丰润起来,平淡的生活顿时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一次,我从一个同村小伙伴那里,看到一本残缺不全、没有前后封面的书,看他读得津津有味,我也要过来看。谁知一看,立即就被里面几个热血青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的事迹所吸引。当然,书中一些青年男女交往、恋爱的情节,描写得那么细致、具体,我初次读到,也感觉特别的新鲜和好奇。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小说《青春之歌》的残缺本,虽然当时看得不完整,但故事情节和书中林道静、卢嘉川、江华和余永泽等几个主要人物的鲜明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初中以后,我一个同桌的父亲是军人,母亲是老师,家里有不少藏书。他的书包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我们从未听闻过的书。在他的友情支持下,我先后看了《苦菜花》《山菊花》等一般人看不到的小说。书中那些从没有见到过的情节描写,包括男女情事部分绘声绘色的描述,给我这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带来了不小的刺激和震撼。这些书,不知不觉中也充当了那个特殊年代,我们这些青少年性启蒙的教科书。在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劳动时,大家也经常交流一些读书见闻,他们很喜欢听我讲述书中那些精彩的片段和情节。

初中时,除了在学校正常上课,周末和假期都要参加集体劳动了。这些闲书大多数都是在放学的路上,或者晚上做完不多的作业后抽空看的。有时,我在家一边吃饭还一边看书,为此遭到母亲的多次批评。在那些漫长、琐碎的日子里,让我感到最快乐、最期待的时光,是不用上学的周末和假期,恰好遇到下雨也不用出工的日子。这样,我就完全可以无忧无虑、自由放任地在家看小说,那真是逍遥自在、心情极度轻松,仿佛神仙一般的日子。

偶尔找不到新书看了,有些看过的书也不妨拿来再看,以便消磨无聊的时间。记得当时我二姐夫,不知道从哪个造纸厂收来准备化成纸浆的旧书堆里,给我抢回了一本名为《春潮急》的小说,上下两册共几十万字,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有一个暑假,没有新书可看,我竟然把这本书拿出来又重新看了一遍。《春潮急》和《艳阳天》《金光大道》题材接近,都是描写农业合作社时期的乡村故事,与我的生活环境很接近,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就像在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几年前,我获悉这本书的作者克非去世的消息,竟然一下子就联想到他写的那本书,以及在读那本书时所度过的艰辛而又充实的乡村岁月。

我后来之所以作文写得还不错,至少文从字顺、表达流畅,大约与我当时读了不少课外书有点关系。阅读,不仅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也让我对于中国文字的神奇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高中时考大学填报志愿,我首选中文系,潜意识里与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文字的敏感,对文学所营造的那种全新世界的向往和迷恋,也有或多或少、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作者:王祥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