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学语文,谁还没遇到过几篇鲁迅的小说,冷眼横扫一切,让无数中学生为之“头大”。
这就像做诗歌理解一样,你不了解作者际遇、生活时代,永远也理解不了狂人大喊“吃人”,吃的到底是啥。
中学之后,没有了考试的压力,读小说变得容易,读懂小说却变得困难了。
那是因为读小说,本身是个老少咸宜的活儿,可以有一百种读法。
你可以只为图个一乐,也可以尝试理解作者,在里面窥见当时的社会百态。
而小说一直“长盛不衰”,原因无他,它是了解一个社会最方便、轻巧的方式。
看似虚构,却总脱不开时代背景和风土人情。
比如,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的小说,总是会出现煮钢铁、大锅饭的集体记忆,即使以未来为背景如《三体》,也总有一个联合国自始至终进行着“排兵布阵”。
想要读懂小说,还要读一读与小说有关的背景、渊源、技巧,以及影射的人与社会。
最近有一位学者,做了一件看起来“有点笨”的事,他把20世纪中国著名的小说全部搜罗了起来,出了一套《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尝试通过文本细读的形式,带你回顾100年的中国,读懂那个经历着翻天覆变化的20世纪,并借古思今,反思当代社会种种“怪现象”。
也希望你能在如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碎片化时代,能够沉下心来读一些系统的文字,把珍贵的阅读时间,交给真正值得读的好作品。
这位学者——许子东,大家也不陌生。
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 近年兼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长期研究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等中国作家。
出版过《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等著作,近著《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更是入榜豆瓣年度书单,成为文学爱好者入门读物。
这样的大家学者,又曾摇身一变,参与或主持过《锵锵三人行》《见字如面》《圆桌派》等文化节目,专业知识够硬,说话也幽默风趣,让他吸粉无数。
宋代大儒朱熹谈读书:“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
这一次,许子东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聚焦现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
以时间线为线索,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
(传统文学史,一般以鲁迅《狂人日记》为现代文学的开端,而许子东认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写作模式已可见现代文学之形态。)
一篇篇小说读下来,仿佛如上帝视角般看到20世纪的中国,你不仅能够看到不同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还能够看到百年间真实人生与历史。
书中将20世纪的小说分为四个时期:
1902~1916 的“晚清时期”;
1917~1941 的“五四时期”;
1942~1976 的“革命时期”;
1977~2006 的“80年代至今”。
收录了许多在现在依然给我们精神感召的经典作家,比如鲁迅、张爱玲、郁达夫、萧红、老舍、沈从文……
也有一些不太常见,但或记录了时代、或影响后世创作的作品,比如刘鹗《老残游记》、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现当代文学庞杂而多枝,书里收录近百部小说,读者难免不是每一本都看过,会不会看不懂?
作为文本细读本,这本书考虑也非常周全。
对于不同作者的风格,许子东往往会进行通俗易懂、一针见血的概括:
鲁迅:像下棋比其他人多想了好几步,好几个层次;
郁达夫:民族、性、苦闷;
丁玲:从女性的角度,重新看世界,看见女人,也看见男人;
王朔:“痞子文学”;
王小波:“流氓文学”和当代青年人的精神教父;
……
对于故事背景也会交代详尽,一些重要段落还会摘抄下来重点评析。
在书里不仅能够看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也可以通过段落感受到不同作者文笔的功力和文学之美。
书中还收录了许多知名学者的研究,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陈平原、洪子诚等,以及海外的夏志清、王德威等名家,也讨论了一些文艺理论、流派思潮等文学史背景。
热爱文学的小白,可以读到百年来中国经典小说,重新看到中国百年社会变迁。你还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再带着已经有的思考去读书。
文学研究者,也可以在书里看到全面且新的研究结果,让你以点带面思考中国文学的过去与未来。
书中还收入“生态篇”,依据作家的日记、书信或其他第一手材料,高度还原“作家的一天”。
1926年郁达夫的“恋爱”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误诊”疑云;1952年巴金“同志”在朝鲜战场;1994年“拜访”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一些关键的文学史场景,比如20年代末的“批判鲁迅”,30年代“两个口号”之争,本书也有专章讨论。
这是了解现当代小说不可缺少的真实史料,也是探讨几十年间中国作家生态的具体变化的重要记录。
书中还特赠1份手持长卷《20世纪中国小说作家系年》。
你可以看到书中介绍的作家的生平,不同作家之间可能的交集、所处的时代……展望不同作家与时代的命运。
此次购买《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还有可能获得许子东签名版,随机发货,仅限量20本,看看谁会是那些幸运儿~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129(图书定价:¥178)
2021年10月12日23:59特惠结束
许子东带你读大家名著
我们看小说,看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走向,感受着他们的悲欢,但很少细思小说在过去的意义、与当下的关系。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就像一位博闻广识的老师,带着你一点点深入到小说里,为你解构小说中的语言和情节。
将你一闪而过的、来不及细思的想法与困惑,一一呈现与解答。
比如,鲁迅笔下唯一一篇的爱情小说——《伤逝》。
书中一开始就给《伤逝》总结了一个很高的标题,它代表了“五四”爱情小说的基本模式。
何为基本模式?
“他不只是在谈恋爱,作家安排男主角同时做三件事情 :第一,一个男青年追求一个女青年(恋爱)。第二,一个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教育)。第三,一个文人试图唤醒被礼教束缚的中国女性,或者更广义的象征,男性知识分子,试图唤醒女性代表的沉睡的、弱势的大众(启蒙)。”
这样的模式后来成为许多近代作家写作的参考:恋爱像启蒙,目的是拯救对方。
书中细细列举了涓生、子君的爱情相处模式,在破屋里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而这也正是影响后来读书人的基本恋爱模式。
“第一,主要男的在说,女的基本在听;第二,男的不讲楼不讲车,也不直接讲政治经济,而是讲文学谈文化。有人刻薄总结过这种恋爱方式,说现今社会男追女,有三个武器,晒身体,用钱砸,文化洗脑(话糙理不糙)。”
这样“男爱女—男教女—男救女”的爱情,最终往往都导致悲剧结尾,但到底该谁来负责?书中列举了主流的四种解读,只是最终的评判,还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还有一些对于小说语言的解读,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许子东也会常常放在一起比较。
比如张爱玲的文笔向来缱绻,读来让人心向往之,许子东就给她和茅盾来了个有趣的对比。
同样是写性感,张爱玲写:“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墨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
而作为男作家的茅盾写:“你的颤动的乳房,你的娇羞的眼光,是男子见了谁都要动心的。”
许子东写道:“的确女作家写性感比较微妙细腻。”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和以往文学史或凸出作家或倚重时代的写法显著不同是,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
按作品出版发表年份,自然就会形成一个文学史的时间框架。
每部作品都是一个看待现当代文学的点,由点连成线,形成了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史。
在读了百年来近百部文学著作之后,许子东通过这些小说统括了一个基本脉络,即阶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知识分子(士)、官员(官)和人民(民)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矛盾冲突转化。
不同时期的小说主题各异,但三种人物类型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构成了形形色色人流交织的20世纪。
晚清模式是“士见官欺民”。
“五四”模式里,三者关系则很复杂,官常常“看不见”(但又通过爪牙影响人物),“士”又可以分为战斗型(《狂人日记》)、卑微型(《孔乙己》)、无力型(《祝福》)和奴隶型(《阿Q正传》),大概可见作家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内心的呐喊和波动。
到50年代,“红色经典”著作变成“士成新官而助民爱民”。
80年代,又重现“士见官欺民”。到了21世纪的《三体》,依旧有章北海这样最新一代的干部偶像出现,与士、民一起共进退。
通过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到了20世纪的众生态,也能看到一部部中国小说如何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129(图书定价:¥178)
2021年10月12日23:59特惠结束
如何选小说?
说到这本书的缘起,倒有段轶事。
三年前,北京理想国的刘瑞琳总编和梁文道、曹凌志等同行朋友,约许子东写本“中国当代(或20世纪)文学简史”。
许子东考虑到手头并没有相关的集体项目和团队支持,以“倘若没有写‘繁史’的资料准备,当然也不能写‘简史’”为由没有答应。
但最终决定做一份自己比较有兴趣,也可以独立完成的文本阅读。
这也是考虑到如今文学史著作往往介绍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家生平及潮流派别之后,少具体作品分析的现状。
于是,许子东从构想音频节目开始,到修改增添内容并变为学术文字,历时约三年。
既然讲现当代文学,自然要讲透,那么选书的眼光也非常重要。
许子东在选书过程中参考许多主流文学史的看法,例如王瑶、唐弢的现代文学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王德威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其次,会尽量参照钱谷融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最后,还会参考《亚洲周刊》1999年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名单。
在选书过程中,许子东除了参考主流文学史和评选书单外,也有一些自己个人的见解。
比如《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名单里,“十七年”小说只选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艳阳天》,而许子东认为“三红一创”及《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的文学史意义不应被忽视。
此外本书还收入21世纪初才出版的刘慈欣的小说。
注:十七年小说,指创作于1949年到1966年期间的小说。
三红一创,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
许子东说:“这是我迄今为止出版的最厚的一本书。‘迄今为止’四个字,大概率可删。”
希望通过百年来中国小说发展脉络和细读,可以让你增长见识,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129(图书定价:¥178)
2021年10月12日23:59特惠结束
书中还有许多珍贵老照片,通过影像的方式看中国文学大事记。
每本书附参考书目,是学者的严谨态度,也方便读者查阅。
内文下方多有注释,用于解释引用出处。
精装,封面为深空蓝布纹,简约耐看。
厚厚两大本,带你一次看透中国现当代文学。
内页选用欧洲轻质纸,虽然厚厚两本,但重量比传统书籍轻许多。
可180°平摊,方便阅读。
▼
▼
本文为推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