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晋朝影视作品「山东籍作家」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山西作家在影视文学创作中,一直坚持表现社会现实中公众关注度比较大的题材,在作品中延续了文学创作突出时代特征,抒发人文情怀,挖掘人物性格,体现山西文化气息等风尚,努力以精品力作面世。

山西作家与影视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形式表现为: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冈夫等老作家,都创作或者有小说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中,《罗汉钱》《花好月圆》《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影片。据统计,仅孙谦一个人就创作(包括合作)电影文学剧本21部,其中16部被搬上了银幕,这在那个时代是比较罕见的。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山西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比过去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影响大的有:由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钟道新的中篇小说《超导》改编的同名电影,由张平的小说《天网》《孤儿泪》《抉择》《国家干部》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由马烽、西戎小说《吕梁英雄传》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王永泰小说《一代廉吏于成龙》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等,标志着山西代表性作家的重要作品都在变为影视剧。

除了老作家,山西还有一大批作家直接从事影视文学创作,比如焦祖尧与人合作创作出《大树临风》,田东照创作出《李月生的大半辈子》,王东满创作出《点燃朝霞的人》《风流父子》,钟道新改编和创作出《黑冰》《天骄》《智慧风暴》等,张石山创作有《水浒后传》《兄弟如手足》《吕梁英雄传》《晋文公》,赵瑜创作出《内陆九三》《申纪兰》,周山湖参与创作出《赵树理》《黄河在咆哮》,梁枫创作出《杨家将》《罗贯中》《生死之恋》,于淑莲创作有《昌晋源票号》《驼道》,胡传阁创作出《嫂娘》,葛水平将路遥的名作《平凡的世界》改编为电视剧,张卫平创作的抗战电影系列,谭文峰创作的电视剧《阿霞》,杨志刚的农村题材系列电影等,此外,周宗奇、邓兴亮、马骏、杨茂林、王松山、陈亚珍等作家,也参与创作出多部影视剧;麦天枢、潞潞、梁志宏、孙涛、刘亚渝等,参与了多部电视专题片的撰稿工作。根据山西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和参与创作的影视剧、专题片,基本上都做到了主题思想健康向上;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曾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

晋籍作家始终充分发挥题材优势。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上一直有很强的实力,出过许多优秀作品,这也就成为作家们在影视文学创作中的重点。努力挖掘历史资源。山西历史上有许多人物和事件值得我们用影视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曾经左右全国金融行业走向的晋商,比如在华夏文明进程中有过重要作用的黄河文化等都是值得作家用影视形式表现的好素材。作家们通过实践,认识到影视文学创作来源于文学,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学,自身有一定的规律,要在文学基础上突出影视特点,研究影视与文学在叙事方式上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影视文学的故事性、悬念、矛盾冲突,要比文学作品更为重要,文学作品中的一些韵味、含义、心理因素,在影视文学中可能就要淡化。作家们涉足影视文学创作后,比较注意研究观众的欣赏心理,对不同层次的观众欣赏要求有所把握,以此而确定自己创作的影视剧是让哪个层次观众观看的,这样,做到了定位准确,观众对象明确,有较高的收视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山西影视文学创作成绩有目共睹。当然,影视与文学毕竟是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要想不断适应观众的欣赏口味,就需要有效对接当今时代的观众群体,想观众所想,进而讲好有筋骨、有态度、有道德、有温度的故事,传递健康的精神价值,打造不负时代的电影电视剧精品,彰显中国影视的文化自信、艺术魅力和审美风格。(作者:米广弘,文化学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