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复乐园书评「失乐园和复乐园故事梗概」

这首诗的主题是见诸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中魔鬼诱惑耶稣故事。根据这些福音书的描述,耶稣在受洗后在朱迪亚荒野斋戒40昼夜。撒旦在此期间现身于耶稣面前,尝试引诱他。耶稣拒绝了每一次引诱,魔鬼无功而退,耶稣返回加利利。 在弥尔顿看来,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是一个胜利,它克服的是亚当和夏娃所犯原罪的“后果”,其主要后果之一即“死亡”。而耶稣在荒野的胜利,克服的则是原罪的“肇因”──亚当与夏娃受诱骗。而后者比前者意义更重大。

【这首诗的主题是见诸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中魔鬼诱惑耶稣故事。根据这些福音书的描述,耶稣在受洗后在朱迪亚荒野斋戒40昼夜。撒旦在此期间现身于耶稣面前,尝试引诱他。耶稣拒绝了每一次引诱,魔鬼无功而退,耶稣返回加利利。】

在《复乐园》中,前作《失乐园》第六卷中所记述的天国之战中的老对手再次相逢。只不过,在天国里,他们称不上是对手──上帝之子对撒旦的胜利是迅疾、碾压式的、全面的。而这一次,撒旦作为“世界的亲王”(约翰福音12:31),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而上帝之子化身的耶稣,其能力与一介普通人无异,尽管他在各方面堪称十全十美。但显然即使一个“完人”也不可能匹敌撒旦现时拥有的力量。难道他能么?

耶稣也不可能有任何关于天国之战的记忆,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及“上帝之子”的含意。我们看到,被不厌其烦反复提起的“Son”这个字,正是本诗的谜题。撒旦想找出“这是我挚爱之子,我之喜悦”这句话的含意(《复乐园》,1.85),想知道它是否适用于当亚当与夏娃被判逐出伊甸园时神子对魔鬼化身之蛇所作的预言:“她的后裔将伤你的头,而你将伤他的脚踵。”(《复乐园》,10.180)这里的“后裔(Seed)”是否与“Son”意思相同?《复乐园》有段插曲很有意思,当撒旦想尝试使用比诱骗更粗暴更直接的手段时,他在如下的疑问暴露出自己的困惑:

因此,欲知你能为人所不能

以符神子之名,藉来自天国的声音,

我须启用另一方式

(《复乐园》4.538-40)

撒旦想起诗歌开篇发生之事紧随其后的神子预言,联想到这创伤将是“致命的”和“长久的威胁”(《复乐园》,1.53和59)这创伤由什么构成的呢?撒旦推测那预言的意思是他自己还有其他恶魔将从此失去浪迹于“地球和天空的美好王国”的自由(《复乐园》,1.63)。恶魔一族将被赶回地狱,像他们在《圣诞颂歌》中所描述的那样。耶稣就是将打击挫伤他们的那个“后裔”吗?这是撒旦最想知道的。然而,不管耶稣是不是那个“后裔”,或换个说法,不管他是不是“神之子”,撒旦只要有可能总要去腐蚀他,只要有必要和有可能,总要去毁灭他的。

如耶稣能挫败撒旦力图引诱他、毁灭他的阴谋,他便可消解亚当所犯之罪。亚当之罪已成为附着于整个人类的原罪,弥尔顿把它理解为权力欲和占有欲,但同时,尤其在当下,在英国革命失败之后,它还意味着懦怯之罪。如果耶稣胜利了,他将成为服务其职责的完美工具,而那职责将在本诗的结局之后拉起帷幕。

《失乐园》在文学及物理意义上非常详尽地述了圣经的“创世”和“堕落”。《失乐园》中关于圣经和人伦道德的基本思想是直白的,并不复杂。它肯定创造性疆域之内人的自由,肯定人类理性的高贵。我们是主创造的生物,需为自身的存在而对主感恩,且感到自豪。我们同时须遵从于主,信守一个原初的要求:不可吃分善恶树之果实。然而在“堕落”之后,这一原初的要求派生出众多的禁例,它们并非都是合理和自由的。很多律条的本意是要在堵住我们船体上的漏洞,以免我们堕落的本性导致船缓缓下沉。我们依然是理性和自由的生物,但却被自己犯下的罪过以及遗传下来的所有前人犯下的罪过所压倒,这些累积遗传下来的罪过可名之曰“历史”。历史是我们巨大的借口,但它同时也是我们巨大的负担。神之子来这世上是要移除罪之重荷,让我们回复到原初的纯真无邪──尽管这需要时间,且按基督教惯例,还需要一个牺祭。移除罪之重荷对弥尔顿来说意味着逆转历史的方向,把《失乐园》改变为《复乐园》──或更进一步,把历史的荒野改变为只以最赤裸形状生存者的新乐园。新的乐园,其最世俗的版本即乌托邦,对弥尔顿来说,是一个缓慢建造的项目。那正是《复乐园》引言中的一句──“一座自荒野废墟中崛起的伊甸园”(《复乐园》,1.7) 的含意。

《复乐园》的风格结合了圣经式的隐喻、概念上的挑战性和文体上的惜墨如金。它而且在《失乐园》的百尺竿头更令人意想不到地更进了一步。以趋近寂静主义而引人侧目的辩言哲思,充斥其中的除了服从、受苦和温顺,别无他物,它们与弥尔顿伦理观中最重要的人文理念──自由和理性──是格格不入的。在《失乐园》第10卷和11卷中,古典价值观和基督教信仰的综合体分裂开来,基督教信仰压倒了人文主义价值观。由于人类天性高贵,应殝至更善,故先验之立约──换言之,与世界的立约──立足于对先验的纯朴之回归,因为人类必得承负他们彼此取受之物。在《失乐园》的最后两卷中,弥尔顿几乎是建议我们放弃世界而换取天国的希望。

《复乐园》显示出焕然一新的知性活力,其思维,其dianoia ( 希腊语,指推理思维能力),换句话说,其通过诗中人物表达出来的思想,更为直接了当,揭示了重新觉醒了的与世界之立约。这立约是辩証的、超卓的,因为它并不需要做任何事去补过。它以拒绝这个世界认为必需的和必得提供的所有东西为作为第一步,由此着手从旧世界中打造出一个新世界。《复乐园》的思维具有一种辩证的微妙感,它并非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摆脱在《失乐园》最后几卷中占支配地位的纯基督教传统,挣扎杀出一条生路,也不是欣然回归古典的人文价值观,为《失乐园》中的人类学涂脂抹粉。相反,《复乐园》直诉基督教传统的核心,它存在于新约福音书中,顺带说一句,它也包含了对古典传统的谴责。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展示了他在动笔写这篇长诗前已表达过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在过去近20年间主要以论文方式发表的,而在《复乐园》中,我们感触到了这些思维在当下喷薄而出的爆发力。

《复乐园》中的耶稣类似《约翰福音》中那个有着无上权威的耶稣,但还是成长中的形态。弥尔顿很像是有意要揭示耶稣从哪里取得他的精神力量,并富于想象力地扩写了一段逸事,它不记载于《约翰福音》,而是记载于另外三部福音书。撒旦的引诱是明白易懂的,而他也并不讳言其诱骗。作为耶稣完成其心灵塑形的最后及决定性的舞台,它既装备耶稣奔赴其使命,同时也检验其真价几何。送到我们中的耶稣的心灵画像是令人神往的,无论是就其私密的思想而言,还是就他对撒旦的陈辞而言。它完完全全是人类的心灵,不落半点神学的言筌,然而,它又是一个天才、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足够睿智地阅读了希伯来圣经而明白自己是被预言为未来救世主的人的心灵。但救世主意味了什幺?该做些什幺?耶稣来荒野就是要想通这个问题,而撒旦有好些答案可以提供给他。

通过选择这个诱骗故事,弥尔顿揭橥了一种想法,我们在弥尔顿其他著作中也清楚地看到它的表达:四部福音书中都记载了的“钉十字架”煽情片断,其重要性并不如荒野中的诱骗,虽然后者只是出自对观福音书(即《马太福音》)开篇的一个小故事。在弥尔顿看来,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是一个胜利,它克服的是亚当和夏娃所犯原罪的“后果”,其主要后果之一即“死亡”。而耶稣在荒野的胜利,克服的则是原罪的“肇因”──亚当与夏娃受诱骗。这是更根本性的解答。

即使深思熟虑地反复研读过古希腊文本福音书,对其全部离经叛道之处──或与圣经其他部分,尤其是保罗故事部分的不契合之处──均有留意,弥尔顿揭橥这一思想的标新立异和激烈性,仍然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随着我们开始对弥尔顿的思想寄予期待,他对耶稣如何解救我们提供的解答──【对贪婪、统治和政治懦怯反其道而行之】已深入人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