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部长篇小说,诞生在一千年前的日本,早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三百余年,被称为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这便是《源氏物语》。
点击图片购买特装本
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演讲中曾重点提到这部重要的日本文学作品,认为它“从古至今,始终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能与之比肩。……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或改编这部名作。《源氏物语》的影响既深且广,和歌自不必说,就是美术工艺,直到园林建筑,莫不从中寻取美的滋养。”
川端康成
1
一代才媛的幸与不幸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作为一代才媛,出身于中层贵族的书香世家。和同时代的清少纳言一样,“紫式部”并非其本名。她本姓藤原,原名不详,一说是香子。“紫式部”这一名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因为《源氏物语》中的紫夫人这一人物为世人熟知,所以以“紫”为姓;而“式部”则来自其父亲的官职。
紫式部画像
紫式部的曾祖父藤原兼辅是《后撰和歌集》主要歌人,曾任中纳言;父亲藤原为时在花山天皇一朝受到重用,任式部丞,但后来失去官职,转任地方官,失意之中辞职,落发为僧。藤原为时文学修养很高,紫式部自幼在父亲教导之下,学习包括白居易诗文在内的汉籍。天资聪颖的她领会起来比兄长要快,因此很早便显露出才学不凡,连父亲也为之吃惊,甚至感叹其不是男儿身,不然走上仕途,肯定是前程无量。
江户时代画家月冈芳年笔下的花山天皇
青春时代的紫式部遇到了一份影响终生的爱情:年长她26岁的筑前守藤原宣孝向她发起了锲而不舍的追求,即便她随父亲远走他乡,也未曾放弃。因这份坚持而感动,紫式部毅然离开父亲,嫁给了藤原宣孝。然而幸福短暂,三年未满,丈夫便撒手人寰,留下紫式部与女儿相依为命,孤独、悲伤、绝望是此后生活的底色。
位于京都府宇治市的紫式部像
未过几年,太政大臣藤原道长的长女彰子被一条天皇册立为中宫,道长征召名门才女入宫侍奉彰子。声名在外的紫式部因此也进入宫中,为彰子讲解《日本书纪》、白居易诗文等,深受天皇和中宫赏识,但这种赏识同时给她招来了宫中女官们的嫉妒,甚至传出她与道长不当关系的谣言,令她颇感不安。不过总体而言,宫中的生活对于紫式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际遇,她得以直接接触和观察宫廷内部的生活,也了解到权力中心的运转和深层规则,这些都赋予了《源氏物语》真确、翔实、细腻的阅读质感,千年之前平安王朝的繁复韵致扑面而来。《源氏物语》也因此而“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2
千年经典的悲情底色
以常规标准来看,源氏绝对称得上人生赢家:生在帝王家,虽被降为臣籍,但日后仕途通畅,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颜值爆表,自小人见人爱,连仇家也不例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一不专,随便一样都足够别人学上一辈子;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堪称传奇的情感历程,一生在百花丛中打滚,几乎是无往而不胜。但是,这样一个人物的背后,却潜隐着整部作品的悲情底色。
天海佑希在2001版电影《源氏物语》中饰演源氏
在其私家和歌集《紫式部集》里,紫式部收入了从她少女时代至晚年的歌作,其中关于藤原宣孝的占了约一半,由此可见这段情感在其心中的永恒地位。一般认为,紫式部正是在失去丈夫之后开始撰写《源氏物语》的。
或许是有感于自身不幸境遇,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也是以一次痛苦的失去开始了一个跨越七十余年的时代故事:深受皇上宠爱的桐壶更衣遭到宫中众人的嫉妒,久而久之,因病而亡,此时她所生下的源氏年仅三岁。皇上失去了爱妃,后来还有藤壶之宫作为慰藉,但源氏失去母亲,却成为无以弥补的伤痛,这也成为他以后人生悲与喜的源头。
2011版电影《源氏物语》剧照
而在宫中目睹了太多围绕权力而生的明争暗斗,又或许是深信佛教因果相连、世事无常的观念,紫式部颇感身如浮萍、命运多舛,她笔下的源氏也因此在不断经历无常,不断失去所爱:
源氏与貌似桐壶更衣的藤壶之宫有了一段禁忌之恋,甚至二人育有一子。但这种因禁忌而相隔的恋情显然无法满足源氏的渴望,因此他在巧合之下遇到了若紫后,便以之来替代藤壶之宫,而若紫也渐渐凭借其自身无与伦比的性情,成为源氏的所爱。但是,在源氏中年时,年长于他的藤壶离世;在源氏老年时,年少于他的若紫也离他而去,导致源氏旦暮悲叹,未几便抵生命尽头。而这并非他仅有的失去。在其一生中,源氏还曾失去过葵夫人,失去过空蝉,失去过夕颜,失去过三公主,等等。这里面的“失去”意义不同,有的是因为去世,有的是因为出家,有的则因为背叛。他终其一生都未曾停止过对于女性的追求,这种追求正反映出他心中永远无法填补的空缺,尽管藤壶和若紫曾让这个空缺短暂变小过。
漫画家大和和纪所创作的《源氏物语》漫画
其实不仅是源氏,爱而不可终贯穿整部作品,最后的“宇治十帖”中,薰君接连失去了大君与中君,同样体现出这一点。而在最后一幕,当浮舟拒绝给薰君回信,断其情感所系时,《源氏物语》以一种难言的悲情和伤感画上了句号。
这个始于失去,也终于失去的绵长故事,是在紫式部入宫三年后走向完结的。多年以后,在《紫式部集》最后一首歌中,她这样吟道:
何必嗟叹此世道
似观山樱无忧虑
或许,经历过、目睹过也书写过太多的无常与悲伤,她终于达到了无忧亦无喜的圆融境界,山樱盛开与凋落,在她眼中已无分别。
3
传神译本的精细入微
1934年,周作人接受日本《改造》杂志访谈时,对《源氏物语》大加赞赏:
我是钦佩至甚,当推为日本文学中之巨制,最伟大的作品除此莫属。特别从年代看去,还是世界任何地方未出现Novel的时候,那样的巨制的产生也该是值得惊叹的。中国的《红楼梦》,还只是其后的作品。胡适也看过此书,也说这样伟大的作品,以前还不知道。
彼时,这部作品还没有中译本,他是读英译本后发此感叹的。直到1978年底,林文月先生翻译的《源氏物语》在《中外文学》上刊载完成,同时出版了最后一本单行本,由此成为第一个出版的中文译本,也是唯一一个由女性译者翻译的译本。中文读者终于得以一览这部经典全貌。
林文月
在翻译之中,林先生对于文学翻译态度鲜明:“不仅须求其‘信’与‘达’而已,原著文字氛围的把握,更不容忽视。”于是,我们有幸在她的笔下,读到了紫式部千年以前在宫中写下的“雍容华丽、缠绵悠闲,时则典雅,时则隽永”的文字。以书中多达795首和歌为例,为了再现古意盎然的意境,她独创了以首尾句押韵的三行楚歌体翻译和歌的方法,从视觉与听觉上传递出一种时光绵延的韵致。
要读懂这样一部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间跨度大、文化背景深厚的巨著,难度不言而喻。好在这个译本中的众多辅文大大消减了阅读障碍:2万字序言,多角度剖析作者、作品及翻译;5张重要人物关系表,细致梳理不同时期重要人物之间复杂关系;27页各帖要事简表,以时间为序,参照主角年龄,罗列各帖重要事件;1700余条注释,解明情节进展、前后关联、言下之意、文学典故、文化事项,等等;扫码收听专家深入讲解,补足文学、文化与时代背景知识。
普装本
选取自领导日本皇家及幕府画院数百年的土佐画派画作,逐帖描绘书中经典场景,简繁得宜,典丽高雅,文画交相辉映,更是让人得以一窥平安时代风貌。
以古典之美致敬千年时光
《源氏物语》“平安遗韵” 特装本
征订最后4天
5月15日截止
“林文月译日本古典”系列已出书目
本期编辑:文澄
译林出版社微信矩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