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人间正道》小说「人间正道小说 江奇涛」

16.对诗湘江

第二天下午上完课以后,润之又来找萧瑜,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文章,想再留着拜读几天。饭后咱们一块儿去散步,好吗?”

当时学生们喜欢饭后散步。萧瑜答应道:“好啊,到时候我在公共教室等你。”

湖南省第一师范的校舍是当时长沙唯一的一栋现代建筑,被人们称为“洋楼”。大楼四周有院墙,大门外是一条马路,延伸出好几条小岔道。学校后面有一座小山,叫做“妙高峰”。长沙城位于右侧。左侧是一道五百多级的台阶,直通铁路,再往前走不多远就到了湘江边。

湘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江面上可以看到往来穿梭的船只。江中心有一座狭长的小岛,上面种满了橘树,人称“橘子洲”。橘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红彤彤一片,仿佛红色的云霞落入水面。再向前三里以外,就是高高的岳麓山。

沿江十余里有一处叫做“猴子石”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块酷似猴子的灰色大石头而得名。人们可以凭借“猴子”的大小,来目测距离的远近。

湘江沿岸风光秀丽,润之和萧瑜诗兴大发。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作起了诗。


萧瑜: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云流千里远,

润之:人对一帆轻;落日荒林暗,

萧瑜:寒钟古寺生。深林归倦鸟,

润之:高阁依佳人。


润之所说的心目中的佳人是谁。萧瑜不知道,始终也不敢问。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来苗头,那就是如果不是我中华当时正处于灾难深重的国运,润之日后成为继李杜之后的专职诗人、大文豪那是很可能的事情。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在戎马倥偬中写下了大量才华横溢、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诗词宏文。

两人沿江继续走。润之说:“我很喜欢你的大作。”

萧瑜说:“我的国文教师,他是来自宁乡的一个有名的文人,就是王钦安先生,他常夸我的文章有宋朝文豪欧阳修之风。”

润之诚恳地说:“我与王先生所见略同。看来王先生真正读懂了你的文章。”

从此以后润之与萧瑜养成了黄昏散步的习惯,在他们同窗的三年半时间里,几乎天天如此。可他们并不经常吟诗,最大的乐趣在于讨论问题,聆听彼此的见解。

有一次萧瑜把写着二十多篇作文的两个大练习本借给了润之。第一篇就引起了两人的争论。这篇作文的题目叫做《评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这篇祠堂记是范仲淹为严光题写的碑文,是古典名篇。润之不同意萧瑜文中的一些见解,整个黄昏两人都在争论。

严光与刘秀交情甚笃。刘秀登基成为汉光武帝,邀请严光临朝一同执政。于是,严光来到京城,与皇帝朋友长谈而困,同榻而卧,夜里还用皇上的龙体垫脚。第二天醒来皇上才把严光的脚放下。

用完了早膳,皇上对严光说:“请你出任我的宰相如何?”

严光迟疑不决,好像不太愿意。

皇上说:“要不这样吧,让你跟我平起平坐如何?”

严光说:“这可使不得。你也知道,我不是当官的料。”

严光打心眼里瞧不起做官当宰相,曾经放言一生布衣,绝不做官。如果是为朋友帮忙辅佐刘秀做了宰相,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心话,只会认为他还是想当官。因此,坚辞不就。

皇上再三恳请也没有用,严光离开洛阳垂钓富春江,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四十岁谢世。后人在富春江建有严子陵钓鱼台以示纪念。宋朝为他建立祠堂,宰相范仲淹题写碑文。此碑文素负盛名,后世收录在各种文学课本里作为“精选文章”。国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范仲淹写的碑文仅有219个字,表达了他对光武帝和严光的仰慕之情。认为两人皆显示出高风亮节,光武帝贤君爱才,严光不爱权利和俗名。

萧瑜不以为然,作文中有不同的观点。萧瑜解释说:“光武帝只不过是想请朋友帮忙,未必就是求贤若渴。严光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纯洁高尚,如果他早知道自己不会接受委任,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来拜访皇帝并与之同床共寝?这不也表明了他爱慕虚荣吗?”

润之发表自己的看法:“刘秀登基后,严光应该当宰相,就像比他早二百年的前人张良辅佐汉高祖一样。”

萧瑜反驳道:“你显然没有理解严光的思想。”

此时的润之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怀抱着改造社会的理想,况且私塾六年读的孔孟书,“治国平天下”的箴言也是刻骨铭心。

两人争论了很久,谁也没能说服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