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李林国学:一休\\「李林书法」

前面的分享中,我们以“一休和小叶子结局如何?”做为开头话题,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一休。但是一休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必须把他的心路历程给分析清楚。我们追问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作为和尚的一休法师,究竟找没找到他的真实的信仰。然后通过他的个案,来反思我们今天的信仰,进一步来反思我们对国学的态度,这是我们绕一圈要说明的问题。我用了一休法师的一首诗:“欲从色界返空界”,要在色界中打滚、纵欲,再返回到那个空性的世界中去。“姑且短暂做一休”,得过且过做一休。“暴雨倾盆由它下”,就随他去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就是那些巫山云雨了。“狂风卷地任他吹”,也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

一休禅师的书法也非常漂亮,已经到达了我们明代书法家的最高的水平了,一点也不次于董其昌的那种感觉,可见从他的诗和书法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佛学造诣是非常高的。

他的放浪形骸有可能是故意为之的,反而可能是来表示他对宗门、教门信仰的一种反抗,就是他对宗教的保守势力的那种信仰的一种反抗。一休自己写过一篇小说叫《骸骨》,有点类似庄子那种敲着骷髅唱歌的那种感觉了。他配的插图也是跟骷髅不净观(白骨观不净观)的意思差不多,还是要从色界转入空界,这是他一生的努力,但是他一直是在那里面纠结的,并且遇到了教门的极大阻力、嘲讽和打击,这使他非常愤懑。他一直是以反抗传统教会的保守势力自诩。

那时候,日本的佛教已经沦落到只去赚钱,比如去超度死人,完全是赶场子,忽悠信众。从内容上,不说法,不传播智慧,没有禅师的那种风骨了。所以一休干脆反其道而为之,这是他有意为之的。但是呢,我们说造反不是终极的目标,最终还是要追求自我解脱,我们一再问的是作为和尚的一休,他有没有达到自己的自我解脱?他是不是进入到了他真正信仰的门里面了?还是一直在门外徘徊?这是我们讲这堂课的目的。

一休可以说从小就是个“情种”。他少小就出家了,也确确实实是因为受到其他幕府势力的迫害,他们家被流放了,他为了保身安命,不得已就只好出家了。在他十三岁刚出家,扫地的时候就写下了一首诗《长门春草》。

“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 我们在解读的时候感觉也挺好玩儿的,开篇就是美人吟。从心性上来讲,他从小就是个情种吧,因为他的身世使得他对于人生的无常,有一种更深的感受。或许他的情感需求与别人不一样,比如说他很小就得跟母亲分离,所以对情感的需求更多,当然这是我们从心理学上来分析。

一休对人性的这种描摹是入木三分的,确实是一个多情的种子。这就跟苏曼殊说的,你只要有这种情爱,你才能解脱、才能得救,如果你是一块石头麻木不仁的话,你可能真开悟不了,也就无法解脱。在精神气质上了,一休跟苏曼殊,他们可能更接近些。

一休十五岁时(我们一般十五岁还傻乎乎的贪玩不开窍呢!)又写了一首诗:“吟行客袖几诗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枕上香风寐耶寤”,这句写的挺好的,枕上的香风,不管我是醒了还是睡着了。“一场春梦不分明”,小家伙就开始一场春梦不分明了。“是也?非也?化为蝴蝶。”小家伙是怎么搞的?可能都没谈过恋爱,他怎么就能写出这么让人“心有戚戚”的感觉呢?这真是恋爱的高手。李宗盛号称是写女性歌词的高手第一人,估计他也干不过一休。因为人家十五岁就把这写的入木三分了。

我们说一休禅师确实是有宿慧的,他的情感非常细腻,我甚至觉得只有多情的人最后才能开悟。周汝昌先生在谈《红楼梦》时就曾经说过,只有越多情、越深情的人,最后才能开悟,才能反而出离情天欲海。他一方面很细腻、很多情,一方面他又极端的聪慧,所以很早也就开悟了,可能二十岁就开悟了。怎么开悟的呢?正在思索的时候,头顶上那个老鸦哇哇的叫,就开悟了。就跟虚云老和尚茶杯烫着手啪掉地下开悟一样!用佛家的话来讲,他是绝顶的前世的宿慧。当时他有首诗来记载这件开悟的事儿。

“豪机嗔恚识情心,二十年前即在今”,正因为他多情,他对于万事万物反而有细致入微的观察,随时在揣摩自己的心识和情感,反而能开悟。那些保守地守着教条不放的,每天以道德自居的、积德行善的,我觉得这些人更难开悟。“鸦笑出尘罗汉果”,证得了,乌鸦一叫开悟了。“日影玉颜奈何吟”,他的开悟,最后一句又跟美人联系起来了。

这就是刚才说的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有的人可能由修行入到开悟的法门中,有的人是通过“事功”(在经历各种事情中开悟)。一休禅师是在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爱和情感中开悟。有的人可能是通过练功开悟,比如达摩祖师,因修炼《易筋经》《洗髓经》而开悟。开悟的窍门儿契机有很多种。一休禅师开悟的途径我觉得是一绝,年纪轻轻的就是一个情种,以情开悟。曹雪芹独特的“传情入色、因色悟空”那套东西,他年纪轻轻的,居然开悟了,这一点咱不服不行。

他活的既真情实意,没有辜负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同时他对苍生的慈悲心也非常强。他有时候甚至把庙里的钱偷出来也要施舍给穷人。而其他的和尚都责怪说庙里的香火怎么能动呢?他有爱心和悲心,他一开悟就不得了,他走的是“传情入色、因色悟空”一条道路。

更多李林国学精彩内容可关注公众号国学评谭(lilinguoxue).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