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说一段单田芳评书「评书三侠剑」

作者|老肖(一剑)

小的时候,每天会有一个固定的节目。当中午放学回到家,刚好12点半,端起饭碗的同时打开收音机,里面会准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开始了:听单田芳的评书。

单田芳的声音高亢、醇厚又略带一丝沙哑,夹杂着不太容易察觉的东北口音,字正腔圆,毫无磕绊,讲起评书来忽而如暴风骤雨来袭,忽而如潺潺溪水流过,忽而黑云压城,忽而云开雾散。该疾的疾,该缓的缓,模仿起评书中的人物口音来,真是惟妙惟肖,让听者的心情跟随着他的讲述跌宕起伏、又忧又喜,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遗憾的是,每次评书节目只有短短半个小时。单田芳从来不会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据他晚年自己解释,他觉得这句话被说得太滥、太俗),而是在最后一句话的最后四个字陡然提高嗓门,重重落下。只要一听到这个声调,我就知道,该关掉收音机去上学了。

那个年代,只有收音机能够收听评书,无法一睹说书人的真容,我经常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位评书大师到底长啥模样。从声音来判断,也许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吧。及至后来在电视上见到了单老,发现和我当初的想象基本接近,差不了太多。

少年时代听了太多单老的评书,从最早的《薛家将》、《明英烈》到《三侠五义》、《白眉大侠》,几乎整个中国古代演义故事都被我听个遍。薛仁贵、常遇春、南侠展昭、白眉徐良等人物可以如数家珍,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够拥有一条方天画戟或者五钩神飞亮银枪,跨上千里追风小白龙,率领三军,驰骋疆场,取敌将首级于万军丛中。

多次亲自动手打造制作类似的兵器,虽然由于做工粗糙,造出个四不像,也当个宝贝整天耍弄。大概,这是我儿时最大的理想。

成年之后参加工作,收音机就不太听了,电台里也似乎没有了评书的节目。但是单老的评书对我的影响从来没有消散,我一直在想着能有什么办法重拾儿时的那种乐趣,直到出现了淘宝。

第一次在淘宝上看到有人出售单老评书全集,那种惊喜和兴奋就别提了,就像丢失多年的珍宝又被找回。那时我还不会用淘宝,于是委托了一位朋友,花了好像是199元还是299元,买来了单老全套评书——十张光碟。

然后又把光碟里的内容全部拷进电脑硬盘,仔细一看,才发现儿时听过的评书全部在列,还多了不少没听过的,全套加起来估计得有几千集。

但是,工作繁忙,这几千集评书该怎么听完呢?思索之下,给我找到两条绝佳的途径。

一是效仿小时候,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听。上班时间,中午通常吃快餐,我就一个人把办公室门关起来,打开评书,伴随着单老的声音,边吃边听,似乎寡淡的盒饭也变得美味起来。

记忆最深的,是在世纪豪庭的高层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海景,听着“薛刚刀劈荷花门”和“朱元璋七兄弟结拜”的桥段,那是一段惬意无比的日子。

二是在坐飞机的时候听。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经常要出差。我有个特点,在交通工具特别是在飞机上不能看书,一看就头晕,而且又睡不着觉。因此两三个小时的飞机时间,以前对我来说是极为枯燥和漫长的。

我就把评书拷进MP3(以前还没有智能手机)里,带到飞机上去听。自从有了单老的评书陪伴,似乎时间过去得特别快,往往才听了两三段,飞机就着陆了。

就这样,单老那些长篇评书,在我这些年频繁的差旅途中都被我听了个遍。徐良力劈王兴祖,房书安巧嘴戏群贼,无数次,只要单老的声音在云端响起,我的精神头就来了,浑不觉差旅是多么辛苦的事。历时十几年,单老的评书长度几乎就等同于我在天空飞行的长度,如果没有单老评书作伴,不知我会对旅途产生多少厌烦和反感。

在重温单老评书的过程中,我又找回了少年时代的感觉。虽然心态已经和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会再为评书中的人物而揪心,但只要听到单老的声音,就倍感亲切,故事情节反而不重要了。至今,我仍然珍藏着这一套评书,

说到单老的评书,那自然是我国评书之中的主力军;说到单老,那自然是我国评书界的扛把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这是公认的评书界四大天王,众多评书家中第一梯队的存在。这四位大家,各有各的特色和风格,也各有各的成就和理想。

在四人之中,若论到评书数量之多、作品之丰、敬业之勤、流传之广,则非单老莫属,其他三人虽然水平也高,但这几项指标只能甘拜下风。

单老直到老年,仍在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地不断翻新作品,进行商业推广,其对评书事业的热爱,无人能出其右。“但有井水处,皆听单老书”,是对单老评书最好的注解。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书也分流派,各个流派都有各自特色,并且总是觉得自己更好。有喜欢其他评书大师的人,会指出单老评书的不足和缺点。诚然,是人就会有缺点,单老的评书肯定也存在不足。

单老后期,特别是他自编的评书,比如《白眉大侠》、《三侠剑》等,故事情节偏简单和雷同,经常出现摆擂台、请高人之类的情节。内容存在不少自相矛盾和不合逻辑之处,比如,明明可以动用大军搞定的事,非要派几个侠客出生入死地搏杀。这是为人诟病最多的地方。

必须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评书,重点在评,而不在书。客观来说,单老不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他构建小说内容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像金庸那样写出情节复杂、立意深远、内容宏大的巨著,他只是一个评书家。

评书的重点不在于故事多么精妙,内容有多么复杂深奥,而在于演说者如何通过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表演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听众不需要看文字,只通过听声音便能够被带进故事讲述的境界里。每种职业的特长不同,你让金庸来演说他写的小说,也一定会听起来很乏味。

评书本身就是在市井瓦肆中上演的一种艺术形式,评书的听众多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活动。听者的目的是为了放松神经、凑个热闹、听个乐子,而不是接受教育。这决定了评书不可能像钢琴演奏会那样高雅,评书是下里巴人,不是阳春白雪。

再加之,评书是通过语言来讲述内容。因此,评书故事绝不能过于复杂,结构不能过于庞大,逻辑不需要太严密。评书就需要简单、明了地切入主题,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吸引听众,在半个小时内制造高潮,让人听了又想听,欲罢不能。而不可能像长篇小说那样层层铺垫,一环套着一环,看到后面还要温习前面,直到结尾才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如果真那样的话,听众做不到即时享受,放松心身,就不会接受评书,听众早就跑光了,这种艺术也不可能流传至今。想象一下,一天紧张的工作学习下来,出差途中坐在飞机上,听着一部需要绞尽脑汁去思考、分析、记忆的评书,你会是什么感觉?多半你也可能会关掉。

评书的精髓和灵魂是评讲人和演播者,而不是评书内容和故事本身。

单老的评书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每部评书中都有一个插科打诨的福将,如程咬金、胡大海、房书安、田地宽等,也经常出现八大锤、雷公崽、小磕巴等人物。有时听到类似的地方,不禁莞尔一笑,心想又来了。但是,作为评书的传统固定套路,这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没有了这些人物和情节,反而会觉得没有那股评书的味道。

如果要说到硬伤,那可能就是单老的历史专业知识还不够,评书中有时会出现常识性错误。比如,在《白眉大侠》中,单老把主角徐良说成最后当了一品将军。单老不了解宋朝的官阶设置,在重文轻武的有宋一代,正一品大员只有太傅、太师、太保等区区几个文职,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也不过是从一品,并没有一个只冠以“将军”二字的官职。徐良的本职工作是侍卫,绝对不可能干到一品的官阶。

还是在《白眉大侠》里,单老说最后徐良成为了武当派的掌门人,这更是天大的谬误。众所周知,武当派是张三丰于元末明初创立的,早在北宋年间的徐良怎么可能穿越过来执掌武当派呢?这个常识性错误,实为遗憾。

当然,这些都是瑕不掩瑜。若论评书的水平,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喜好,很难横向比较。但论对后世的影响、对评书的传播、对评书传承的贡献,单老则是独一档。

其他三位大家的评书,我都听过。简单比较一下,绝无对他们不敬的意思。

袁阔成大师,是评书界的泰斗人物,当年凭借一部《三国演义》奠定了评书界的地位。这部评书确实说得好,袁阔成在内容之上还加了许多自己的评论,这一点要比单老评书更丰富。但袁老说起书来过于风轻云淡,节奏变化不大,娓娓道来却缺少抑扬顿挫和惊涛骇浪,总让人听了觉得不过瘾,很难造成听众的代入感,只是觉得“听个故事”而已,评书的表现力不够。

田连元大师,《刘秀传》和《杨家将》是其经典之作,也曾经让我听得入迷。田老的风格是风趣幽默,听之令人捧腹。但田老这方面有点过头了,显得有点刻意和卖弄。声音节奏太急促紧凑,如果说袁老是因为节奏缺少变化让人提不起劲的话,田老则是另一个极端,让人觉得一直下不来。

刘兰芳大师,压箱底之作是一部《岳飞传》,铿锵有力,浩气凛然。但个人喜好,总觉得一位女性来讲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或武侠演义,缺点什么东西,不是那个劲。

这三位大师,当然都是评书界的抗鼎人物。我不是在否定他们,只是表述一下个人的感觉和偏好。但他们三位的作品都远不如单老丰富,则是不争的事实。

评书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和发展的艺术形式,它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变化。特别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突然一下爆炸性涌来,各种娱乐形式层出不穷。

如今,喜欢听评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90后、00后热衷的是看短视频和追肥皂剧,很少再有人耐烦听说书人一个人评讲着古代演义小说,评书在业余娱乐中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

四大名家中,袁老和单老早已离开了我们,剩下两位也退休多年,不再登上评书讲台。但是,中国传统评书的那些事、那些人,将会永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不断被提及,被回忆。他们曾经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我们会永远铭记和感激。

本文作者老肖,系资深投资人、财经作家,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剑观天下,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