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爱以柔弱渐渐继续是什么歌「爱的太过于苍白」

◇◇◇

可以说这是平凡不过的一生,偶然有惊喜发现。然而也许更可以说,但凡还有惊喜的发现,就不简单是平凡的一生。如同斯通纳一路如露水般闪亮的发现,“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如今,到了中年,他开始知道,爱情既不是一种优美状态,也非虚幻。他把爱情视为转化的人类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

《斯通纳》的书写有一种奇妙的路径,虽说它严格按照时间的顺序,安安静静地书写了主角斯通纳的一生。然而我想其中最为令人惊叹的是,轻轻巧巧,仿佛并无技巧,却丝毫没有错过每一个人物与时代、自身遭遇的联结,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间里沉默地延展开来,依照人物自身的逻辑进行下去。

斯通纳长着一张平常不过的面孔,正如生活中的你、我、他。农民出身是一片日复一日的、荒凉的黄土记忆,如果不是命运的偶然,斯通纳不会有机会去读农学院,如若不是另外一个偶然,他心中爱的火花不会在文学之中隐隐闪烁,被斯隆教授发觉,从而改变了他仿佛早已注定的一生——而直到这时候,他自己还不能意识到这些偶然的火花都意味着什么。

英国版插画

而命运,所有人的命运也许都一样,大时代裹挟之下的小人物。在斯通纳生活的年头,有一战、二战,他的朋友在战争中死去,指引他发觉爱的斯隆教授因战争而信念崩塌,仿佛预示了斯通纳本人的未来——而此时的斯通纳还年轻,也许是因为盲目,他还有许多信任、希望和爱念要去经历,他结识了一个姑娘,结了婚,他当上了助理教授。

然而一早迷上了文学,心中有所爱恋,因此有了两个差不多的朋友时,他们对命运也许就有了某种模糊的认识,如战死的戴夫对斯通纳的预言,“但是你有这个瑕疵,那个顽疾。你觉得这世界有某种东西值得寻找。其实你很快就会明白,你同样会因为失败而与世隔绝,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拼搏。你会任由这个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来,你还躺在这里纳闷到底做错了什么。你太弱了,你又太固执了,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安身之地。”

不要说是那个战争迭起、宗教势力与各种权利运动反反复复的年代,即使是仿佛战火已经平息的和平时代,人持有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也是一件可怕的事儿,这几乎意味着在整个世界为了安全而封闭的时候,一颗肆无忌惮敞开的心灵。如斯坦纳的妻子伊迪丝,成长于一个宗教保守却没有爱沐浴的家庭,于是她恪守义务去尽本分,然而却厌恶生活,没有爱的能力——这一切在生活中的反映,无异于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接着便是斯通纳束手无策地看着女儿格蕾丝在母亲反复无常的自我战斗中,被迫封闭了自己默默地成长,稍稍长大后便怀孕、结婚,接着渐渐酗酒。

现实生活是被人类经济推动的巨浪,而爱只能是其中隐隐闪烁的微光。《斯通纳》这部小说写下来,几乎笔下所涉所有人物命运都令人感叹,不管着墨多少。譬如斯通纳的妻子伊迪丝,在小说中作为现在进行时,在斯通纳的婚姻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有自身的家庭背景为线索。小说中,如若你过分与主人公感同身受,看到伊迪丝与丈夫的对抗、对女儿的强行改造导致的悲剧,也许会落入和伊迪丝一样陷井——憎恶。伊迪丝对自己父母不能发声的憎恶、敌对,对自身命运的不能接受,以及所受教养的压抑,令她没有机会像斯通纳被斯隆教授点拨,成为一个心有微光的软弱者。她因为心智并不完整而得以能虚张声势的强悍——但在自己父亲的葬礼之后,她静悄悄地烧掉了父亲赠送过的所有礼物,还去全面改变了自己的造型——就这一点点的简单交待,似乎无关紧要,然而作者已经将这个人物自身内心悲剧交待的清清楚楚——甚至,对时代正要兴起的女权运动也有所联结。

而离家去读大学,斯通纳自身命运的改变机会,也是大部分人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斯通纳相信这一点,才会在女儿与妻子的危机之中悄悄地存钱,让女儿离家去上大学,“如果你想,你可以离开家。”但女儿几乎连挣扎都没有,立刻接受了母亲的反对,就在本地读了大学。斯通纳疑惑地默默将此理解为有可能是“对自身命运的巨大漠然”。而后多年,酗酒的女儿才漫不经心地提起,“我是故意怀孕的,为了离开家。弗莱是个好小伙子,我利用了他。他战死了。我们甚至都不怎么喜欢对方。”

大部分人生活在心灵的黑暗之中无法自拔,并不能感到微弱有光。微弱有光,也无法持续仰仗。整个世界,不安与憎恶互相迭加、渗透,斯通纳多年之后认识了凯瑟琳,才令他渐渐空虚到无法面对的生活有了生机,他的生机也许仰仗的是她的明晰,也正因为明晰与爱并无力量,他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分开。过去那些年斯隆教授因爱的无力、仇恨的迅猛而崩溃的信仰,在斯通纳的身上再次重演——爱本来就是他们向往文学、学习文学、教授文学所为的一切。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爱并非是稀罕之物,也许文学之美便不能存在。拥有巨大力量的只能是侵略,而并非是爱。即使是有所发觉,斯通纳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微薄不足的小小部分,任何他人哪怕再是亲近的人的悲伤以及命运,乃至自己的悲伤与命运,生死爱憎都只是普通,微不足道、转眼即逝。行将去世的时候他见到女儿时,发觉自己不曾意识到外孙已经长大。他躺在病床上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想当一名教师,他成了教师。但他知道,他永远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个冷漠的人。他曾梦想过某种正直,某种绝对的纯洁。他寻找过妥协和无关紧要的攻击性消遣。他曾想像过智慧,在漫长岁月的尽头,他找到了无知。还有什么呢,他想,还有什么呢?他还期望什么呢?他问自己。”

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

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斯通纳》

文景

远而近的阅读,做个有趣的书呆子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