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他是谁不重要成为谁才重要英文「重要」

◎尹一伊

最近,正在央视八套与爱奇艺同步播出的谍战剧《叛逆者》凭借其紧凑的叙事节奏、“烧脑”的故事情节和扎实的创作阵容成为热门话题。这部改编自畀愚同名小说的作品由青年导演周游执导、著名剧作家李晓明领衔编剧,集合了王志文、朱一龙、童瑶、王阳等一系列实力派演员。

该剧讲述年轻的军统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在执行任务、英勇抗日的过程中找到信仰,最终成长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故事。《叛逆者》原著短篇小说行文极其简洁准确,对主要角色林楠笙的刻画跳脱出经典的英雄叙事,塑造出了一位层次丰富、真实而又情感充沛的精彩人物。一方面,这样的文本为影视剧改编打下绝佳的文学基础;而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剧本改编难度。剧本中,如何将戏剧事件相对松散的文本扩展为以行动为主体的情节序列,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人物的复杂性,是《叛逆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它最终成功的关键。

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猜身份”

谍战影视剧的类型化特点是相对明确的,强情节、强动作、强悬疑是谍战剧从叙事上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谍战剧的节奏需要足够紧凑、建制需要足够精悍,人物与人物关系需要在接连不断的戏剧动作中完成塑造。纵观以往优秀的谍战剧,人物建制几乎都是在“隐藏身份”与“阵营斗争”这两个主要行动中完成的。

《叛逆者》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它几乎不讲“身份”的故事,只讲“人”的故事。剧中的主要角色,从林楠笙、朱怡贞、陈默群到顾慎言,他们虽然从事情报工作,但从一开始就阵营清晰,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猜身份”的悬念。身份游戏从不是重点,观众清楚地知道林楠笙假扮助教潜入共党必然很快就会暴露,而顾慎言和陈默群对彼此的身份也基本心知肚明,两人交锋的精彩之处在于对峙周旋而非身份判断。这样一来,要让观众对情节有期待,就必须建立他们对“人”的期待。剧作的核心悬念也就由此从“他是谁”变成了“他如何成为谁”,也就是此剧最终要做的戏剧动作——“叛逆”:林楠笙为什么成为共产党人?顾慎言为什么选择吸收他而不是锄奸?陈默群为什么投日?

当观众从关注“身份的故事”到关注“人的故事”时,一部谍战剧和其中的人物就真正“立住”了。在《叛逆者》里,所有人物都从未因为“身份”或者所在的阵营而被简单定性。借由林楠笙的视角,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国共两党人物行动的逻辑与合理性,也能真正触碰到人物找到信仰、坚定信仰的过程。最终让林楠笙做出选择的,不是阵营的“正邪”,而是在审讯中、任务里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关于人性、理想的拷问。对于林楠笙而言,他所最终选择的信仰恰恰是去标签、去身份化的,正如剧中的经典台词所说: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信仰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战斗中得到检验,最终方能达到坚定。

两个“精神导师”的对决

讲好“人”的故事,也要求所有情节必须紧紧围绕丰满的人物和人物关系进行设计。在这一点上,《叛逆者》是成功的,剧中几乎每一场戏都对人物关系的推进或改编有作用,剧中的主、次要人物的人物特质与成长变化则得以在情节中充分地完成塑造,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作为剧中真正的“叛逆者”,林楠笙是被“困”在人物关系里的:他首先游移于陈默群和顾慎言两个“精神导师”之间。陈默群之于林楠笙,既是伯乐也是强权,两人之间是父权意义上的强弱关系;顾慎言之于林楠笙,既是“假想敌”也是知音,两人之间是人格上的惺惺相惜。两个角色互为镜像,而林楠笙这一人物的成长,几乎就在这两组人物关系中拉扯成立。

初入复兴社上海区的林楠笙是稚嫩而青涩的,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剧本对人物的塑造还是演员的表演状态都明显收敛,甚至任由林楠笙被包括陈默群、顾慎言、纪中原在内的其他成熟角色的风采“埋没”。这种对人物戏剧性的控制,或许无法第一时间满足观众对主要角色的期待,却准确地符合了成长型人物的起始状态,更衬托出后期林楠笙从小人物开始成长、反击的力度。从陈默群离开上海开始,他与林楠笙之间父权式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林楠笙的状态开始起势,但业务虽成熟,信念依然在陈默群与顾慎言之间摇摆。陈默群叛变后,林楠笙所做出的信仰抉择,也是对精神导师及其背后的人性、人格所进行的选择。

在表现林楠笙蜕变的关键段落中,演员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林楠笙得知陈默群叛变后,演员朱一龙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发怔到泪中带笑、再到怒吼的无台词表演,在三重层次的情感爆发中,通过形体和神态将角色的失望、自嘲和悲愤表现得张力十足,也完成了人物的“脱胎换骨”。同时,饰演顾慎言的王志文通过“不动声色”的表演,精准地拿捏住顾慎言在表面上的嬉笑市侩,行为上的“老奸巨猾”和信仰上的坚定高洁。饰演陈默群的王阳则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感染力,成功塑造了陈默群这一极具魅力的反派人物。

在剧中,陈默群的所有戏剧动作都有迹可循。从最初高傲冷酷的领导形象,到遭人陷害走投无路,这一角色的“高开低走”由林楠笙的视角展现,在某种意义上是“父亲”形象的毁灭和坍塌。他在绝境中选择叛国,不仅令林楠笙痛心疾首,也让观众扼腕叹息。林楠笙与两位精神导师之间的人物关系,几乎可说是《叛逆者》戏剧性的核心。

对照鲜明的情感线

朱怡贞和蓝小姐则形成另一组对照。在原著中,林楠笙与两位女性角色之间的情感非常内敛厚重,剧版的处理则相对“脆”,将林楠笙与朱怡贞的感情表现为价值观的相互吸引,而将林楠笙与蓝小姐的感情表现为情感的相互扶持,既保留了原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关系,又将感情线尽量巧妙、合理地融合进寻找信仰的主要叙事线中。

朱怡贞的独立、勇敢,以及信念感吸引林楠笙,她的人物形象是相对来说“形而上”的,是理想信念的化身。而当热恋中的朱怡贞得知林楠笙的军统身份时,童瑶对于朱怡贞当下克制的震惊,以及角色组织命令撤退时始终回不过神的表演处理,则非常内敛、准确,让一个信念化的人物成功“落地”。蓝小姐的人物设计则是感性的、社会化的,她对林楠笙的帮助和引导,展现出另一种游走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内心却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对于林楠笙而言,朱怡贞和蓝小姐以情感联结的方式,分别解决了他对理想和人性的困惑,是剧中另一组引人入胜的人物关系。

可以说,《叛逆者》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谍战剧创作的命门:在剧情逻辑合理、戏剧动作丰富的基础上,人物的塑造永远是剧作的灵魂。游戏化的身份故事仅仅是谍战剧的类型外壳,只有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彷徨,让人性而非教条成为人物变化的震荡之声,“叛逆”才能够成立,信仰才足以动人。在这样一部“全员明狼”的“非典型”谍战剧中,“人”的故事同样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