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此时不必问去哪里作者「独木舟的书」

暌违五年,畅销作家独木舟的长篇小说力作《此时不必问去哪里》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此时不必问去哪里》全面解读了当代人在爱情、理想、生活中不知如何选择和平衡的困惑,引起读者共鸣。10月13日晚正式预售,当晚就售出1万册,当当24小时总榜第一,当当7日小说榜第一。目前上市近一个月,热度不减,依旧保持着当当新书热卖榜的前两位。

人要理解无常,并且真正接受它

《此时不必问去哪里》讲述了两个平凡女孩的故事,她们外表看似普通,灵魂却可以极其汹涌,亦如你我一般。

因为深爱的男人的一句话,26岁的小城女孩空空扔下自己在家乡庸碌的工作,来到北京。她想逃离舒适圈,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27岁的都市女孩宝音拥有着美丽的外表、精致的生活以及一个看上去十分般配的男友。但在某一次契机中,她忽然领悟:她不爱他,也不爱其他任何人。

她们不在同一条船上,却在同一场风暴里。在剧烈的失去的痛苦下,她们逐渐变成可以相互展示伤口的朋友。在飘荡广阔的北京,两个女孩让彼此明白:在无常的命运里,在反复自我拉扯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是多么的珍贵。

在小说的结尾,她们的工作、情感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都不是尘埃落定的状态,像是命运特意做出的留白。

“人要明白无常,理解无常,并且真正接受它。”独木舟认说,“这恰好也是我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事情:如果将人生看成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脉,年岁增长不过是其中一个又一个垭口,你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会遇到什么人,一切都不在掌控中。”

独木舟:最先要解决的不是往哪里去,而是搞清楚我是谁

独木舟,本名葛婉仪,85后领军作家,代表作有:《深海里的星星》《一粒红尘》《我亦飘零久》《万人如海一身藏》等。

谈到为什么暌违五年才出新作,独木舟在书中写道:“我上一次写长篇小说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情。在这期间,我写了随笔和游记,常用的笔记本里也有许多平时攒下的、想要用在小说里的情节和句子,可因为我一直处于某种焦虑中,所以迟迟没有开始。”

这本书是独木舟在北京写完的。因为疫情的缘故,她既不能回长沙,也不能出去旅行,因此反而拥有了一大段完整而安静的时间来写它,修改它,直至完成。

谈到故事发生的城市时,她提到最重要的问题是时间,而不是空间,“书中的城市背景虽然是北京,我却很少着墨描述它,一是因为随着社会变迁和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城市与城市的区别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分明,而那些细微的差别与感受,对于小说没有太大影响;二是因为在李空空和周宝音的故事里,她们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时间,而不是空间。”

独木舟认为,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人的迷惘和无措的分量是同等的,“我想到最后空空会明白这件事——最先要解决的不是往哪里去,而是搞清楚,我是谁。”

一种全新的试炼

起初,独木舟打算用最擅长的第一人称来写这篇小说,然而写废了一部分稿子之后,她察觉到,这仍然是一条她验证过、知道肯定行得通的老路。

“所有的创作者都明白这个道理——重复是一种安全但毫无意义的方式。”于是在浪费了一些时间之后,她做出了调整,改为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尽管这不见得能完成得更好,但对于我终究是一种全新的试炼。”

相较于独木舟过往的小说,这篇小说当中的人物角色数量要少很多,也没有更复杂的支线和情感纠葛,甚至没有很明确的男主角。自始至终,真正从纸面凸显的只有空空和宝音这两个女性角色。

独木舟坦承,新作更考验独木舟的耐心和笔力,“这也就意味着,它失去了横向扩展的可能,只能纵向地往人物的内心深处挖掘。而这种写法,我觉得比起写欢腾热闹的一大群人,更加耗费心神,也更加考验作者的耐心和笔力。”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