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下车去唱歌,怎么大家都跑远了?”李一鸣下车后,看着同学们远去的背影,心里不解地自言自语。可车上只有驾驶员还在驾驶座上,李一鸣想去问他,再一想,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了吧,岂不又要让司机叔叔笑话他是外地人,于是只好傻乎乎地站着。站了一二分钟,他忽然想起刚才车上唱的京剧,于是余兴未息地又唱起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命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
“小朋友,你的京剧唱得不错!”不知什么时候,司机也下了车。他带有欣赏的目光问,“你会唱老戏,但你会唱样板戏吗?”
“样板戏?你是指红灯记什么的?”想不到,李一鸣还知道挺多的。看到司机叔叔点头,他高兴地摆开功架就唱了起来。
“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虽说是清唱,但李一鸣唱得还真不赖,好几个“唱歌”先回来的同学都不禁拍手叫好起来。这时,马老师走了过来。她一听李一鸣的京剧唱得不错,于是也拍手起来。
李一鸣一曲唱完,忽然想到要小便,于是问马老师说:“马老师,我要去小便,哪里有厕所?”
“啊!”马老师吃了一惊,问,“你还没小便,刚才那你还唱什么歌?”
“导游不是说下车唱歌么,谁知同学们都跑远了,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唱歌。”李一鸣有些委屈地说。
“哈哈哈......”周围的同学一听,都笑得前俯后仰,连马老师也不禁失笑,她拍拍李一鸣的脑袋说,“导游说的唱歌就是小便。”
“啊!唱歌就是小便,这怎么联系得上?”李一鸣怎么也想不明白。
“好了,这以后给你解释,现在我领你先去唱歌吧。”马老师说着,拉着李一鸣就往前面的一幢建筑跑去,身后传来了一阵笑声。李一鸣知道同学们都在笑他,但他绞尽脑汁想也没想明白唱歌与小便有什么联系。
李一鸣走进厕所,跨上台阶,一边小便一边听小便冲击不锈钢板发出的声音,那小便声有点像敲鼓。这难道就是音乐声?如果是,那也太夸张了吧。李一鸣从厕所里出来,看到马老师在外面等他,于是忍不住问:“这小便有点像敲鼓,但没有变化,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唱歌?”
“哈哈……”马老师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但她没有立即回答,一把拉住李一鸣就往车上赶。
到了车上,马老师拉过王导游,未说先笑地说:“王导,这个刚从北京转过来的学生想弄明白你刚才为什么把小便说成是唱歌,害得他憋着尿不去撒,却在车下唱京剧。”
“啊!有这种事?”王导游以为听错了耳朵,但一看马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笑,又看到李一鸣满脸通红的样子,于是明白了到底怎么一回事。她扫视了全车厢的学生一眼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旅途中的唱歌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许多同学嚷起来,有几个调皮的学生还做着怪腔。
“但你们谁能讲出把小便当唱歌来说的出处吗?”王导游又问。
“不知道——”许多学生拉长着嗓门,摇着头。
“我知道。”这时,去年参加过夏令营的陆静怡举起了手,“我去年听一个导游说过。”
“那你就给这个北京来的同学说说好吗?”王导游从随身带的挎包里拿出一只喜羊羊毛绒玩具,举着说,“如果你说的好,大家鼓掌的话,这喜羊羊毛绒玩具就送给你当奖品。”
“真的?”陆静怡有些喜出望外地说,于是她在座位上有声有色地讲起了她去年听说来的故事:
有一位有身份的妈妈带着还在上托儿所的女儿与朋友一块进餐。吃了一会儿,小女孩想上厕所方便,于是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厕所撒尿。”妈妈一听,感到有些尴尬,忙向客人打招呼,然后领小女儿上厕所。
回家后,妈妈教育小女儿说:“今后想撒尿别说想上厕所,就说‘我想唱歌’。”女儿点了点头。
过了几天,小女孩与奶奶同睡一床。半夜,小女孩突然想撒尿,于是对奶奶说:“奶奶,我想唱歌。”
“半夜三更的,唱什么歌?快睡吧!”奶奶半睡半醒地答道。
“我实在忍不住了,我一定要唱。”小女孩坚决地说。
老奶奶睡意正浓,就随意地说:“那你就小声在奶奶耳边唱吧。”
于是,小女孩就在奶奶耳边小声地“唱”了一首歌。
这个笑话传开以后,人们在讲去卫生间的时候,就经常用“唱歌”来代替啦。
“哈哈哈……”许多同学早就笑得趴在椅子背上了。
“哈哈,说得比我好。”王导游边笑边把喜羊羊玩具递给陆静怡。
回到汽车上,同学们回想起刚才小北京出的洋相,忍不住还在嗤嗤地笑,小北京自觉丢脸,但他脸上还是摆出一副京城大爷的腔调,显得满不在乎的样子瞥视着大家。
这时,一个同学打开刚买的熟菱角的袋,把一只只菱角分给大家,也给了小北京一个。小北京看着弯弯的菱角,觉得很好奇,反复打量着,像看稀罕物似的。大家刚想吃,忽然看见小北京傻傻的神态,就起哄着让小北京先吃。小北京不知怎么吃,因此学乖了不肯先吃。分菱角的同学劝着说:“同学们瞧得起你,让你先吃,你就先吃,有什么客气的?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一般都是让客人先吃的。”
“我又不是你们的客人,我是你们的同学。”小北京像猴一样精。
“虽然你现在是我们的同学,但你毕竟刚来不久,新同学优先也是我们的好传统,你可不能破坏了我们的传统喽!”分菱角的同学也是伶牙利嘴。
“对,对!小北京先吃,我们才吃。”一大群同学起哄得更厉害了。
“那好吧.”小北京执拗不过,只好拿起了菱角,放到嘴里去嚼。
“这菱角要剥了皮才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旁边有一个好心的同学提醒小北京说。
小北京明知自己错了,但他觉得面子上过不过去,因此他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了,为的是清热解火。”
“菱角能清热解火,我怎么没听说过。”那个好心的同学狐疑地问,“你们北京也有菱角吗?”
“北京有菱角吗?”李一鸣心里暗问。他以前没见过菱角,想说没见过,但刚才胡扯的话已经说了,承认自己错了不是很没面子。想到这里,他只得再胡扯下去,于是他装着很内行的样子说:“北京菱角到处都是,离我家不远的山上就有许多菱角。”
“菱角长在山上吗?”许多同学心存疑虑,但里面也没有学生见过菱角长在什么地方,因此也给小北京糊弄过去了。
小北京见此情景,暗自高兴,依然摆出一股京爷的派头望着大家。
这时,王导游也在听同学们的议论。开始时并不在意,但后面听出些笑话来,于是别过头戏谑地说:“我知道,小北京是北方人,北方缺水,所以小北京还在脚盆里学过游泳呢!”
“我没有在脚盆里学过游泳,您听谁说的?”李一鸣听王导游这么说,心里有些发虚。
“在脚盆里学游泳?这是什么意思?”许多同学不解地互相问。
“在脚盆里学游泳?”这时李一鸣插上话说,“肯定是吹牛啦,小小的脚盆子里怎么能学游泳呢?”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小北京真聪明,她能从我的话中听出我说的话不对,真聪明!”王导游连声表扬起小北京起来了。
“蒙的,蒙的。”想不到李一鸣倒谦虚起来。
“那菱角长在树上也是蒙的喽?”王导游紧追着问。
李一鸣高兴地连忙回答:“是呀,也是我瞎蒙的,想不到蒙对了。”
“蒙对什么?”王导游纠正说,“菱角明明是长在水中的植物。以前,江南的河里到处都是,现在却少见了,只有少污染的河里还长着菱角。”
“啊!那他们怎么都没说我错了?”李一鸣不解地问。
“那是他们也像你一样没见过菱角长在什么地方,所以无法来反驳你的胡说。”
“啊!小北京是蒙我们的,这小子像泥鳅一样滑。”被王导游这么一说,许多同学都忿忿不平起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