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三体预言成真」

今天介绍下这个历史科幻小说《天意》,作者是钱莉芳。作者用惊人的想象力,重构了汉朝之前的历史。

《天意》的故事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主角是名将韩信。在书中,韩信被塑造成了一位怀才不遇、最后守护文明的大英雄,故事也以韩信的一生作为线索。因此,我们有必要先简单梳理一下韩信的生平。

韩信是淮阴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淮安市人,《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家境贫寒,要依靠别人接济才能吃饱饭。长大之后,韩信的个人发展也非常不顺,先是追随项梁,接着追随项羽,最后投靠刘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才得到刘邦的重用。在韩信官拜大将军后,他迅速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才,在楚汉争霸的战争中,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帮助刘邦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垓下决战之后,韩信被解除了兵权,最后因为谋逆而被杀害。

这是韩信的一生。出身贫寒,怀才不遇,一代名将,谋逆乱臣。但是,这并不是韩信的全部,他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生经历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对解释他的一生至关重要,但在史书中却是空白和疑点。比如下面这五个问题:

1. 秦朝末年的文盲率是很高的,韩信出身贫寒,为什么学识又高,还有超凡的军事才能?韩信是从什么地方获取的知识?

2. 韩信从项羽转投刘邦时,项羽已是天下霸主,而刘邦则是自毁栈道困于绝境的汉中王,是什么让韩信在这个时候决定转投刘邦的?

3. 韩信因为不被刘邦重用而再次出走,却被萧何追了回去。像韩信这样果决的人,为什么会再次回到刘邦身边?

4. 韩信取道陈仓,出其不意地发动奇袭,是一次极富战略意义的天才用兵。但是问题来了,陈仓道已经废弃多年,行军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到底是如何指挥军队通过陈仓道的呢?

5. 韩信从成为齐王、到被改封楚王的两年里,他并没有频繁的作战任务,那他在齐国到底做了什么?

针对前面提到的五个问题,前三个就是典型的历史真空地带,也就是韩信怎么学的知识、为什么转投刘邦,以及出走后为什么又回来。为了填补那些并未被记载的历史,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想象:韩信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得到了一位神秘老人的帮助,这位老人不但传授韩信兵法,还跟他立下一个奇怪的约定。是什么约定呢:除非天下大乱,否则不能使用他学来的这些东西。这或许也是在暗示韩信:天下必乱,韩信必担重任。

而韩信之所以投奔刘邦,是因为汉营第一谋臣张良。张良深知韩信怀才不遇,一旦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就绝不放过,于是抛出了一根韩信无法拒绝的橄榄枝。这根橄榄枝一把宝剑,叫“横尘剑”。这把宝剑是刘邦送给张良的,现在张良则将宝剑赠给了韩信,汉王见宝剑后,必给韩信最大的礼遇。可是,张良只算准了一半,韩信虽然去了汉营,可却一股子傲气不肯依靠张良,希望刘邦能主动发现他的才华。

但并非每一位君主都有发现人才的眼光。刘邦辜负了韩信的期待。韩信失望之下,再度出走,离开了汉营。按理说他极度失望,早该快马加鞭,一去不回,之所以被萧何追上,其实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韩信被一条涨水的小溪挡住了去路。就在这时,他跟一位旧相识重逢了,但并不是萧何。

小说里的韩信年轻时曾被一位神秘人预言过人生,这个神秘人就是“沧海客”。这位沧海客是神的使者,而且精确地预言了韩信现在的困境;沧海客还当场使用神力让涨水的小溪立刻干涸,令韩信彻底相信了自己,然后沧海客代表神,也就是他的主人,跟韩信立下了一份神秘的契约,正是这份契约改变了韩信的一生。

韩信与沧海客签下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契约,那这份契约到底约定了什么事情?书中这样写道:陈仓道确实已经无法通行,但神可以让陈仓道再次畅通。韩信必须利用陈仓道,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在成功之后,向刘邦自请为齐王,因为齐国的领地紧挨着渤海,他的最终使命是要为“神”填平渤海。韩信这才明白了自己在时空中的浩大使命。至于这个“神”为什么要填平渤海,我们等会再说,但钱莉芳重构“取道陈仓”的历史,设想了韩信如何带兵通过陈仓道,也解释了为何要在战事危急之时,他向刘邦自请为齐王。

关于“始皇帝遇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帝向东巡游,在博浪沙遇到袭击,还被盗贼所惊吓。而在《史记·留侯列传》中更是进一步提到,这次行刺是张良与另一位大力士共同所为,他们造了一柄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锤袭击了秦始皇的副车。但是,这次刺杀并没有成功,要刺杀秦始皇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后来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进行十天的大追捕,而对于这个历史事件作者是这样设定的。

小说里,张良确实行刺了秦始皇,而且没什么大力士,也没什么大铁锤,甚至只有张良这一名文弱书生。因为,张良得到了神秘人沧海客的帮助。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发现这位自称神的使者的沧海客出现在各个时空,而且总在关键时刻出现,他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总能未卜先知,总能找到历史上的大人物帮忙成事?这些疑问,我们接下来会一一解答,现在先说回来,他到底给张良行刺始皇帝提供了什么帮助呢?

其实,沧海客从神那里,为张良求来了一种未来武器,可以远距离发射,发射时有长长的白影。这样形容起来,像不像我们在美国大片里看到的、远距离发射的火箭筒?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刺杀的动静这么大,都惊扰了始皇帝,但张良还能全身而退了。一代名臣张良使用火箭筒刺杀秦始皇,真是撑破天际的脑洞。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东海寻仙”的历史。不论正史野史,都记载着秦始皇迷信方士。秦始皇暴虐嗜杀,但对方士这一群体却表现出异常的包容,甚至派遣徐福召集童男童女出海寻访仙山。史学家对秦始皇的长生情结有多种解释,但作者钱莉芳对“出海寻仙”这一典故有自己的创想。

在《天意》中,秦始皇对寻访仙山无比执着,不惜投入巨大资源,是因为秦始皇见到了东海君,而这个人就是沧海客,你看,又是这个神秘人物。

这个神秘的沧海客为了让秦始皇彻底信服他,拿出了一台可以透视内脏的仪器,不仅让秦始皇看到了远超时代想象的科学奇观,而且让秦始皇相信只有神秘人自己才能控制这台装置。

沧海客为了让秦始皇臣服于神的力量,不仅给他看了能够透视人体五脏六腑的镜子,而且关闭了他的“九鼎”。九鼎是大禹铸造的礼器,专门用于天子的祭祀活动。传说九鼎有九个,象征着天下一统。但也有史学家认为,九鼎只有一个,又名九州鼎。而在小说中,作家选择了“九鼎只有一个”的说法,并且为九鼎赋予了科幻设定,把它跟“改朝换代变快”这一历史现象结合了起来。

在九鼎尚存的夏商周三朝,王朝的存在时间都比较长,三朝中最短的存在时间也有近五百年。可之后,抛开混乱时期和短命王朝,只计算“唐宋元明清”,最长的宋朝也不过三百余年。针对这种现象,历史学家从制度、生产力、社会矛盾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在《天意》的设定中,夏商周之所以国祚绵长,是因为这三朝的君王拥有九鼎。

那在作者笔下,九鼎到底是什么呢?九鼎其实是一种高级文明制造出来的机器。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大范围监控装置,可以监控国民的一举一动,一有谋反就立刻扑灭。正因为那位天神能制造出超越时代的科技,所以沧海客才能轻松把持君王,在全国范围内贯彻主人的意志。

说到这里,我们来对这个神秘的沧海客进行终极解密。

作者钱莉芳敏锐地察觉到彭祖的身份价值,于是将他塑造成了一位在文明长河中行走的人类。而小说中的彭祖之所以长生,是因为他年轻时就接触到这位神灵,因为仰慕所以追随他,将身心都奉献给他,因此被赐予长生,成为了神的代言人,将主人的计划变成现实。

钱莉芳就这样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用科幻的设定进行了颠覆。

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彭祖是神的代言人,说这个神秘人无所不能,但他的无所不能是基于神的科技水平。那为什么神不亲临人间,亲手影响历史呢?究竟是想通过神秘来塑造权威,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上的彭铿是尧舜时期的人,难道神在尧舜时才介入历史?如果他这时才出现,那他对文明来说顶多是一个外来者。作者钱莉芳在神的真实身份上做足了文章,让神参与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里。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这样的设定确实营造出了巨大的科幻惊奇感。

小说中,神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上古大神——伏羲。

关于伏羲的传说很多。《楚帛书》中明确记载了伏羲女娲交合生四子,而后四子成为四季之神的传说。从流传下来的文献和不断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伏羲总是以文明开启者的身份出现,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值得注意的是,伏羲的形象并不是人类,而是人首蛇身。

关于伏羲的形象,史学家从各个角度做出了分析,例如上古人类崇拜蛇等等。但就是这种跟人类不一样的造型,点亮了作家的灵感,为伏羲赋予了全新的身份。

在书中,伏羲并不是人类,而是天外来客,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智慧生命。

当我们的先祖还在茹毛饮血时,他就乘飞行器来到地球,但很不走运的是,他的飞船降落到了大海中,飞船搁浅了,无法回到自己的星球。这下天外来客陷入了绝境,这颗蛮荒的星球没有飞船修理厂,没有工程师,就连仅有的智慧生物都在萌芽阶段。眼看自己只能在地球了此残生,他忽然有了一个计划:

如果降落时这里不是海洋,而是陆地,那他不就可以重新起航了吗?

注意,他的计划并不是某种事后假设,他对时间空间有充足的理解,这个计划里包含了一次覆盖和文明开启。

先讲一下文明开启。为了实施这个计划,天外来客决定把智慧给予尚处蛮荒中的华夏民族,让他们尽快成长,学会使用工具,形成大一统集体,才能储备相当的人力和土木工程能力,从而填平渤海,让他再度起航。

也就是说,外星生物的意外搁浅,直接触发了华夏民族的诞生。

可惜的是,伏羲是一个外星人,有着与人类不一样的身体。华夏民族在得到外援的情况下飞速发展,但也因为同族思想,最终容不下他的存在,将他驱赶出去。于是,天外来客将彭铿选为自己的代言人,帮他继续推行这个计划。直到彭铿遇见韩信,选择了韩信。

刚才就说了,天外来客要填平渤海。但是这么一来,就会覆盖中华文明。什么是覆盖呢?简单来说就是把现有的历史给抹掉,让历史呈现出另外一副模样。韩信看穿了这个填海计划的本质,于是他选择忠于当下的历史,也就成了一名守护华夏文明的英雄。他豁出性命也要阻止天外来客的计划。

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韩信到底看穿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在解开这个谜底之前,我们要介绍本书最后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位女性角色,名叫季姜。一年四季的“季”,姜子牙的“姜”。之所以把这个人物放到最后,是因为她对认识韩信的内心至关重要;而且,作者钱莉芳在小说的出版后记中提到,“我还是很怀念韩信——也不知道是我怀念,还是季姜怀念”,可见季姜承载了钱莉芳本人的投影;在情节上,季姜也继承了韩信的志向。

我们来说说季姜这个角色。季姜出生于书香世家,后来遭遇变故,成为齐王韩信的侍女。因为出众的才华和鲜明的个性,她迅速成为韩信的左膀右臂、红颜知己,陪韩信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而季姜在与韩信发生了一次对话后,成为了一名时间旅行者,开始了一场永恒的对抗。

那次对话中,韩信向季姜诉说了自己看见的真相,以及他对抗天外来客的原因。原来,天外来客赋予人类智慧是为了帮他在渤海造出陆地,然后帮助自己回到母星。如此看来,人们理应对他感恩戴德,甚至应该帮他完成返航任务。但韩信却看到了这么做的恶果。

小说中,天外来客拥有一台时空转换装置,不仅可以让人穿梭时空,还能让某一事物呈现出不同时空中的状态。萧何月下追韩信时,涨水的溪流之所以干涸,随后毁掉的陈仓道之所以能再度通行,全靠这台装置改变了溪流和陈仓道的时空状态。也就是说,溪流有干涸的时候,陈仓道也有能够顺畅通行的时候,这个“时空转换装置”,不过是在同一条时间线上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置换和挪移。

可是天外来客所搁浅的渤海,在眼下的这条时间线上,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陆地,未来也不会有,光靠时空转换装置就不够了,他必须新开一条时间线。韩信一旦完成填海,天外来客就可以让这片填海后的陆地出现在飞船当初降落地球的时代,那么飞船就不会搁浅了,这天外来客呢,也就能顺利启航,返回他自己的母星。

但这样一来,天外来客就不会启迪华夏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已有的历史就会被覆盖。韩信看穿的正是这一个惊天的秘密。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到疑惑,如果搁浅发生在无数个世纪之前,而填海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已经发生的历史如何能够被覆盖掉呢?

书中,季姜听完韩信的解释后,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韩信拿自己举例子。当年沧海客为了跟韩信达成约定,透露了韩信的未来。如果陈仓道不通,那韩信就会怀才不遇默默无闻一生,只能靠晚年写下一部兵法,才能得到后世的推崇。但因为有天外来客的介入,让建功立业的韩信覆盖了那个怀才不遇的自己。同理,如果韩信帮天外来客填平渤海,那么文明的起点就会被新的历史所覆盖,在新的时间线上,华夏文明会不会产生、有没有未来,都不一定了。

天外来客的出现,如同一场时空引力波,不止影响了现在,还让已有的时空陷入了恐怖震荡。在这样的一个世界观里,过去那些被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已经发生的固态历史,如今却变成了动态的存在。把我们自以为安逸稳定的现在,变成了随时可能被覆盖、被修改的沙丘。

作者用这种方式,把遥远的起源神话跟我们当下的现实重叠在一起,将读者的思维拉伸到时空尺度,让我们眼前的现实也充满了动荡。在小说的最后,韩信选择了守护正在经历的历史。他巧妙地利用了天外来客的武器装备,挫败了天外来客的计划。用自己的死亡守卫了华夏文明。

死之前,韩信把时空装置交给了季姜,把季姜培养成了永恒的文明守护者。现在,季姜拥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背负起延续人类文明的使命,在未来一次次粉碎天外来客的阴谋,直到时间尽头。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