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饥饿》一书中描述了那个年代,身体的饥饿,心灵的饥饿。
身体的饥饿,来自于食物的匮乏,队里的粮食丰收了要交公粮,歉收了还是要上交,以黄豆为例,颗粒饱满的都卖给国家了,剩下的破烂豆子分给各家,小时候母亲打豆腐,这样的豆子泡了之后用磨子磨碎,煮开,过滤,烧石膏捣碎,点豆腐,无论是膏子豆腐还是用纱布包裹压出水之后的豆腐,都是苦的,说实话,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豆腐,苦。
心灵的饥饿,来自于书籍的缺少。小学一二三年级,算是有书读,所谓教育回潮,从四年级开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哪个队需要,就到哪个队劳动,栽秧,扯秧草,割谷,捡棉花,割麦子……后来教材也没有了。
我读的第一本繁体字书籍
前面,我在《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中记述了那个年代的读书生活。这里,我必须写一写我的哥哥。
哥哥小时候顽劣,不肯读书,逃学,母亲用树条子抽,父亲用挑绳绑在树上打,他就是不上学,后来学剃头,十六岁的时候,父亲找人帮忙,考取了兵,到上海虹桥机场当了通信兵,才知道没有文化,什么都学不懂,写信回来要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好好学习。
他是1975年复员的,当时,推土机在推平那些土台子,平整土地,搞园田化建设,他坐在抽屉前,铺开纸,一页一页地写,见我站在他的旁边,说,就这样写,就可以写一本书。他终于没有写出一本书,但这句话却影响了我。
父亲找公社领导帮忙,哥哥成了亦工亦农,就在胜一小学北面九队靠十二线的一栋房子里,他在生资门市部上班,第一次领了工资,买了一包点心,有花梗,有猪耳朵,他就坐在床边看我吃,我说,你也吃啊,他只是笑笑,把另外一包给了妹妹们。
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看书,哥哥背了一袋东西放在我的床前,说,公社武装部长叫我帮他收拾东西,把这些卖到废品门市部,我看都是些书,你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你选,我晚上再背回去。
从字缝里也可以学习知识
我打开袋子空出来,一本一本地挑选,那都是发给领导干部的内部材料,我现在记得的有批林批孔材料,有评法批儒材料,有反击右倾翻案风材料,材料里面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这样的字句,我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评法批儒材料,里面有《增广贤文》《三字经》等等。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
这些话,我抄了一遍又一遍,我的很多想法都来自于这些被批判的知识。
可惜,遗失了
那时候,油江公社并入黄金公社,建在我们胜一大队部这里的机构都撤走了,哥哥分到了三台,很久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我惊喜,一次是手抄本《钢尺的故事》,讲的是广州有特务要暗杀回国的李宗仁,是破案故事,十分曲折惊险;一次是带回来一本尚钺的《中国历史纲要》,黄色书籍,说是可以不还给别人,我拿到学校给傅老师鉴定可不可以看,傅老师说,这是好书;一次是借回来一本《曹禺选集》,雷雨,日出,北京人,我惊异于居然有人写得这么好,后来,我在《人民文学》上读到《王昭君》,觉得没有谁比曹禺写得更好了,再后来,我读莎士比亚,感觉曹禺更伟大;一次是无头无尾的小说,雷勋杰和我交换的时候我才知道叫《播火记》……
你不读书的时候,一本书也没有看见,当你读书的时候,隐藏在人们中间的禁书都出来了,雷勋杰手里有《红旗谱》,宋光彪手里有《晋阳秋》,邓克胜手里有《水浒传》,……有《苦菜花》……我一个一个向他们保证,明天早晨就还……以后有了书第一个借给你……
我的没头没尾
只有有饥饿感,你才会觉得食物是那么美好,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点菜。
只有有文化的饥饿感,才会觉得书籍是那么珍贵,珍视每一本书,挑灯夜读,享受美妙时光。
若干年后,儿子长大了,要我给他讲故事,每次只给他讲一个故事,他缠着我要我继续讲,我给他推荐一本故事书,带拼音的,自己去拼。成绩不错,需要奖励,我把他带到新华书店,说,你可以选两本你喜欢的书,每次他都说,我可不可以再选一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