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芳华》,心中只记住了这几个名字:
刘峰、郝淑雯、林丁丁和陆小曼。
正好前不久在“中国作家网”上无意瞥到13 年严歌苓的一场笔者分享会; 在那场分享会上,作者严歌苓向读者们分享了许多关于自己一生创作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技巧,特别是她在讲诉到文革时期自己在文兵团当演员的那段经历时,即使几十年过去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悸动。当时我就在想,“那该是怎样一个充满留念的时代啊?”直到我阅读完这部《芳华》,心中的存疑才被缓缓解开。
《芳华》在我看来,它许多的人设和场景素材都取景于生活,这也一向惯行了严歌苓的写作风格:取材于生活。在严歌苓的另外一部短篇小说《女房东》中,她曾经详细地分享过创作的初衷,仅仅只是因为当时偶然一次机会,严歌苓行走在美国一个相对破落的街区,因为是傍晚,夕阳余晖扑洒在街区的每一处角落,作者抬头望向远方的夕阳,忽然间被不远处二楼窗外悬挂着的一条长裙所吸引;那条白底蓝色花瓣点铺,裙体上半身两只胳臂处有些许残破和脱线,这样一条长裙在夕阳余晖中随微风荡漾; 作者马上意识到这条长裙都经历和发生过什么?穿这条长裙的女人又经理了什么?就是因为一霎间的存疑,严歌苓立马回到家中进行了创作,三天时间便一气呵成了一部名为《女房东》的短篇小说。(给自己立个flag,接下来三天去把《女房东》看了!)
所以借助这个例子,严歌苓想要像我们阐述一个事实,其实写作就是观察生活。联系《芳华》这本小说,我们随处也可以见到现实的影子,比如80年后大批人民南下去深圳,海南捞金,很对年轻的女子再发现深圳并非像想象和传论中那么容易赚钱,金钱诱导让她们成批去发廊犯罪,当然这批南下的人中最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里边居然也有刘峰,我们的战斗英雄。
还是一样,今天只阐述一部分内容,喜欢的加个关注;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明日分析主角:刘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