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薛宝钗为什么有热毒「薛宝钗什么病吃冷香丸」

总有读者认为:薛宝钗比林黛玉更适合给宝玉当老婆,因为她身体壮实,长得富态,一看就是大胖媳妇旺夫相好生养。

这种理解就特别搞笑。拜托!贾宝玉既不是小地主的儿子,也不是隔壁王大妈的孙子。千万别以普通人的角度去揣度古代贵族的生活,真以为“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可还行?

且不论贾府这种古代权贵世家娶媳妇,首先要看女方门第出身,其实就连薛宝钗身体很健康都是个误会,她体内的“热毒”其实并不简单,“冷香丸”中的一味中药写出了难堪的真相。

薛宝钗的热毒到底是什么病?薛宝钗对周瑞家的说谎了

《红楼梦》第七回中,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去梨香院找王夫人汇报工作。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太能唠,周瑞家的一个奴才不敢打扰,就转身进了薛宝钗的屋子里闲聊天。

周瑞家的问薛宝钗:为啥两三天都不去贾母(宝黛都在)那边玩儿了,是不是宝玉得罪了你呀?这明显就拍马,周瑞家的在顺着王夫人的意思,刻意提点“金玉良缘”。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梨香院在整个贾府的东北角,贾母和王夫人都住在荣禧堂周遭。

梨香院离贾母屋里很远,中间隔着贾府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按照后来大观园的周长面积来估算,从梨香院到荣禧堂至少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

那薛宝钗一个千金小姐,又不是办事的丫鬟仆妇,两三天没过去不是很正常吗?天天跑难道不怕走大了脚?

当然,薛宝钗的确是不怕的,后来她每天各处打卡,锻炼身体,可能也是为了要治好自己的“那个病”,也就是她对周瑞家介绍的:“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也就是说薛宝钗的病根属于是“胎毒”,中医上的胎毒恰好就分为:热毒、湿毒、风毒和寒邪。

那么她的“热毒”发病啥样呢?宝钗这样对周瑞家的介绍:“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这里薛宝钗明显是说谎了,她的热毒绝不止咳嗽这一个症状。

虽然“冷香丸”中的各种白色花蕊和雨露霜雪等从中医角度讲的确可以入肺经,符合她说的咳嗽问题属于肺热,需要清热,但偏偏送服“冷香丸”的中药是黄柏。

《红楼梦》的作者是个全才,从秦可卿和晴雯的药方来看他非常懂得中医药理。他给薛宝钗在此处安排的中药黄柏也大有深意。

薛宝钗这样介绍“冷香丸”的食用方法:“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黄柏是一味中药,根据《本草纲目》《药类法象》《主治秘诀》《神农本草经》等典籍记载:其药性寒味苦,清下焦湿肿,泻火降火。“下焦”在中医上主要包括肾、小肠、大肠、膀胱等。

《主治秘诀》:性寒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热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治痢疾先见血四也,去脐下痛五也……

《黄帝内经》: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薛宝钗自己介绍服用冷香丸的方法是:“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但从汤药剂量来看,已经属于正常用量,是可以发挥正常作用的,要不然直接用清水送服,何必要喝这样大寒的药汤呢?

贾宝玉曾批评胡太医给晴雯开的药方:“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

其实薛宝钗吃的黄柏和枳实、麻黄都属于猛药系列,晴雯都禁不起,薛宝钗难道不是鲜花嫩柳一般的女孩儿?如果不是热毒发作的严重,为什么不选金银花茶和绿豆汤送服冷香丸,而要用大寒的黄柏呢?

而且《本草蒙筌》记载了黄柏的使用,主要是分生用和用盐或蜂蜜炮制:“二制则治上焦,单制则治中焦,不制则治下焦。”

薛宝钗的冷香丸中虽然有蜂蜜做幌子,但她服用黄柏药汤可是直接煎服,没有经过任何盐和蜜的炮制,可见是想要药性直达下焦的效果。

又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理,所以安排黄柏送服冷香丸,既能呼应咳嗽的问题,也蕴含着宝钗的其他病症,可能是应在“下焦”。

然后,再结合薛宝钗的体态是“肌肤丰泽”、“体丰怯热像杨妃”、,追蝴蝶跑了两步就“香汗淋漓,娇喘吁吁”,而且她口唇颜色“不点而红”胜……她端午节就开始怕热,秋天的时候感觉“发懒,浑身发热,只是要歪着”,可以看出来她就是典型的湿热体质。

可见就算“热毒”不明显发作,她平时也并没有读者认为的那么健壮,是个好生养又旺夫又能干的大胖媳妇。

如果“热毒”一旦发作起来,薛宝钗的病症也绝不是咳嗽几声这么简单,还有发热、红肿热痛或者疮疡斑疹等问题。

尤其是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有很多其他问题,就不详细科普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自行查阅,一搜一大片。

总之就是,宝钗“热毒”发作严重的时候,她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有一些是难以启齿的。

因为不方便说,才谎称只有咳嗽而已。只怕那些被隐瞒的病情才是她不去贾母屋里请安,不去和宝玉玩的关键原因。

《红楼梦》中体弱生病的女子有很多,宝钗的体质其实并不比林黛玉好多少!胖也是虚胖,不是胖壮。

别看林黛玉先天不足,常年吃人参养荣丸,一年至少咳嗽两次,又经常失眠,不爱吃饭等等,可她却主要是心病,所以她能活到八十回还没事儿,犯病也是真的只是咳嗽为主。

书中很多女子都有隐疾,秦可卿、王熙凤、香菱等也都有不轻的妇科病,王夫人和李纨经常生病,袭人和晴雯体质也不怎么样,真正健康壮实的女孩子非史湘云莫属!

神秘的冷香丸是个噱头,薛家的孽火和宝钗的野心才是真正的“热毒”

既然薛宝钗在病症上就说了谎,那“冷香丸”其实也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当周瑞家劝薛宝钗吃药的时候,她这么说。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

这一段很眼熟有木有?来对比一下林黛玉进贾府的介绍。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来了一个癞头和尚……

由此可见,薛家到底脸皮有多厚?打造金锁刻字就想求配“通灵玉”,商贾之女妄想给国公嫡孙做正妻,连生病吃药都要抄袭女主林黛玉。只不过薛家明显就是学渣,抄作业都抄错名字那种,一会儿秃头和尚,一会儿癞头和尚,漏洞百出。

首先,时间就对不上。薛宝钗这次跟周瑞家的白话“冷香丸”时,她至少也十三岁了。那么,所谓来秃头和尚什么时候来给她看病送药方的呢?

宝钗就没有明说,但林黛玉就能明说是三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个癞头和尚。

可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肯定是婴幼儿时期发作最多,假设和尚探望黛玉之后又去看宝钗,宝钗也只比宝玉大2岁,那么宝钗那年应该是六岁来的。

然后家里人给她配药,一二年间都得到了这些东西配成了一副。听宝钗的语气,应该是从和尚走了就配了这一回,一大摊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又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干花蕊、蜂蜜、风霜雨雪、白糖这些原材料的保质期是多久?难道混合在一起就能保鲜七八年?

就算是干的中药丸子也不能保存这么久还拿出来吃,不怕中毒吗?药性还有多少呢?毕竟那些花蕊也都不是越陈越好。

其次,“冷香丸”一旦吃完了,又不能赶巧配置出来该怎能办?

在古代,一般讲究的人家里大小姐是种体质,也是需要常年吃药调理的,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个稀奇古怪的“冷香丸”。

毕竟薛蟠就做足了一坛子,有一千颗的足量。一旦吃完了,或者挖出来一看都发霉了,薛宝钗又发了“热毒”可怎么办?毕竟那雨雪霜露也不是现成的,哪有每年都那么赶巧的事儿呢?

可见,宝钗就是在忽悠,整段话都是语焉不详的,关键的时间点完全不清晰,也不符合逻辑常理。

她只是在利用和尚的仙佛色彩给自己加码,让周瑞家的这个王夫人的狗腿,去帮她在贾府里使劲儿宣传一下:薛宝钗虽然是出身低的商贾之女,但她是贾宝玉的真命天女,不但有和尚送金锁和吉利话,还有和尚给她治病救命送海上仙方。

周瑞家的的确做到了,很快连林黛玉都知道了薛宝钗有“冷香”,又有亲哥哥亲兄弟给她炮制花儿朵儿的药治病,并以此调侃贾宝玉。可见黛玉对薛家的谎言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她才是真正有癞头和尚探访的有缘人。

薛宝钗唯一没有说谎的就是她“胎里带来的热毒”,两条脂批中就揭示了“胎毒”的来源。

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热毒二字画出富家夫妇图一时遗害于子女而可不谨慎。

虽然第二条有些残缺不全,但不难看出来,这意思是说薛宝钗的“热毒”是她父母造的孽。

《医宗金鉴》有记载:“古人谓痘禀胎毒,此定论也”、“上古无痘性淳朴,中古有痘情欲恣”;

古代中医典籍中把痘疹、湿疹、黄疸之类的都算成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比如认为婴幼儿出现痘疹之类的病症就跟父母在孕期的纵情有关。

比如《红楼梦》中的巧姐出痘疹,除了要请医问药、供奉痘疹娘娘之外,还必须要让巧姐的父母——贾琏和王熙凤半个月不能同房,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讲究和禁忌。

古代有钱人家的夫妻有时会服药助闺房之乐,王熙凤曾承认自己也有高配版绣春囊一类的东西,绣春囊也不只是个好看的荷包上面画着俩人那么简单,里面是有一些不可名状的香料药材的。

又比如隔壁的西门大官人也是常备,后来他也死在这上面,《三言二拍》中也有一位死于此道的甄监生。

大约薛姨父这个常年做海外贸易的皇商,也不会缺少弄这种东西的渠道,薛姨妈又不许他纳妾,所以在怀孕宝钗期间,夫妻俩“凡心偶炽,孽火齐攻”,图一时快乐,害得女儿一出生就带着难以根治的“热毒”。

更妙的是,在很多古代小说中,这种东西基本也都来自异域,被称之为“海上方”,对应上薛宝钗冷香丸的“海上方”,薛宝钗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和同名的“海上方”也影响了她的人生。

她不仅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充满着热切向往,在进京时筹谋满志青云梦,艳羡表姐贾元春你的贵妃荣耀,七八年如一日辛苦在贾府经营金玉良缘,笼络人际关系。

而且她时不时会对大观园里仅有的男性贾宝玉显露出不一般的情感:比如她夜访喝醉了的贾宝玉三更半夜也不走;当面就不避讳地解开排扣,还让宝玉靠近了看金锁;褪红麝串的时候故意露出雪白的酥臂;绣肚兜的时候也完全不顾及孤男寡女避嫌……种种行为都不像一个不经世事的闺阁少女,更像一位放的开的少妇。

结合薛宝钗曾看过的那些风月书籍,并知道提点黛玉不要“移了性情”来看,宝钗早就懂得这些事,她对宝玉种种亲近行为背后就是有意为之。

可是薛宝钗除了可以不计手段的攻略宝玉之外,在别人面前又不得不去压制自己内心炽热的孽火,尽量装出一副端庄娴雅的淑女样子,克制内心的热望,理性冷静的处理家里的糟乱和贾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毕竟要是大家都知道她有这么奔放的一面,那名声岂不是全完了?还想嫁宝玉更难了。

“冷香丸”中寒性的各种白色花蕊和雨雪风霜,都像是薛宝钗伪装克制的工具,听上去精细又唬人,其实也没什么用。只要涉及到自身利益,或者有利可图,薛宝钗立刻就舍弃明哲保身的作风,积极活跃起来,热情张扬得像一团火一样,简直没人比她更厉害了。

比如省亲时的马屁诗,生日宴上奉承贾母,抢先戴上御赐的红麝串,上赶着参与处理金钏跳井丑闻,海棠诗社无比积极,惜春画画大讲道理,管家理事夺权弄权赚足人情等等……哪里像一个真正淡泊无争的“山中高士晶莹雪”,分明是个汲汲营营“闺阁禄蠹”。

所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其实和林黛玉一样,都是属于天生带来的病症,只不过林黛玉是弱症,怕冷;薛宝钗是“热毒”,怕热。薛宝钗虽然长得胖一些,并不代表她就是经济适用的壮实大胖媳妇儿,人家也是个娇怯怯的大小姐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