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读《红楼梦》,首先你要把它当作小说
◎宗春启
今年高考的一道作文题,提到《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为亭题“沁芳”之额,得到他父亲的默许。试题一转,让考生结合自身经验写一篇文章……据说这道试题让不少考生“懵圈”。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对于这样一部著作,我们究竟该如何读呢?
读《红楼梦》,不去读其中的故事、不求理解故事的本意,专在细枝末节上探求奥秘,这样的读者并不少。他们的兴趣在于某人的药方中隐藏着什么密码,史老太君跟玉虚观的老道是何关系,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谁挨着谁坐的,等等。
从《红楼梦》一问世,就产生了一个怎么读的问题。读法不同,理解各异。正如鲁迅所说,“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今天还可加上“政治家看见阶级斗争,解梦家看见清宫秘史,大红学家看见青春与爱情”。把这些标签往《红楼梦》上一插,一部本来通俗易懂的小说被弄成了一门“玄学”、一个大谜语。
俞平伯先生说得好,《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小说是文学作品,是根据主题需要所创作的。《红楼梦》之所以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窃以为首先是它的故事性和文学性。抛开那些标签、避开那些误导,把它当作小说来读,看曹雪芹讲的故事、欣赏曹雪芹的文笔、领会曹雪芹的用心,你就会发现:它原来是很有意思的。
曹雪芹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编造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而他的故事又是有目的、有用意的。讲凤姐过生日,写众人怎么攒钱凑份子,凤姐怎么喝醉、撞见贾琏偷情,平儿怎么无辜被打……讲这些为的是什么呢,原来为的是给贾宝玉向平儿“尽一次心”做铺垫。不信请看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平儿受屈,谁“喜出望外”?宝玉。曹雪芹唯恐读者看不明白,在这一节里,“尽心”一词出现了三次。为了能让香菱进大观园,曹雪芹营造了薛蟠错调情挨打、为遮羞脸外出做买卖、薛宝钗让香菱进园子跟她就伴儿,这才给了宝玉跟香菱一起玩“斗草”、有了帮她“情解石榴裙”的机会。
曹雪芹笔下的每个故事都有个小主题,小主题又是为大主题服务的。这个大主题是什么呢?不是宫廷秘史,不是青春爱情,而是四大家族“贾王薛史”的谐音——家亡血史。小说中宝黛没有结果的爱情,不过是串起诸多故事的一根线而已。所以,四大家族实是贾氏一族。而造成贾氏衰亡的原因,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已经点明了:一个是过日子排场费用过大、不知节俭,一个是儿孙不争气。小说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围绕这两大因素展开的。
先说头一个。小说通过宁国府给秦氏办丧事、荣国府修大观园这两件大事,充分展示了贾家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贾珍给儿媳妇办丧事,说要“尽我所有”;对请来帮忙的凤姐说:“别存心为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以下就不是细枝末节了:一副棺材板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没人敢买(也买不起),一千两银子也没处买去;为使葬礼风光些,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个官衔。
丧事刚完,喜事又来。贾元春晋封贤德妃,要回家省亲。建造省亲别墅,光“下姑苏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行头乐器”,就要用三万两银子;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又要两万两银子。这还没算土木工程、砖瓦灰砂石的费用。
元妃省亲之日,大观园内“各处帐舞龙蟠,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元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会亲之时,又劝诫她的长辈:“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临别之时再特别叮嘱一句:“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曹雪芹唯恐读者只把注意力放在儿女情长上、放在隆重的场面上,所以让贾元春说了三次“奢华靡费”。
元妃省亲对荣国府意味着什么?第五十三回借贾珍之口说了出来:“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除了这两件大事之外,还有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五月节清虚观打醮等。在吃、穿、用等细节上,也有充分体现:贾府吃顿螃蟹要七八十斤,搭上酒菜一共要二十多两银子,相当于庄稼人一年的用度(第三十九回)。冬天,贾母要进补,吃的是“没见过天日的东西”——牛乳蒸羊羔。宴席上的那些山珍海味不必细说了,光一个茄鲞,用刘姥姥的话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冬天公子小姐们穿的御寒衣物,都是珍稀材料做成的。用旺儿媳妇的话说:“哪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成了,不够过一辈子的!”用的就更不用说了,夏天潇湘馆用来糊窗户的,是比蝉翼还薄的丝织品“软烟罗”——曹雪芹在这个题目上花费的笔墨实在太多了,可惜可叹的是:大多被人曲解了。
说到儿孙们不争气,头一个代表人物就是贾宝玉。第五回借警幻仙姑之口说道:贾家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惟有宝玉一人略可望成。所以,他才被冥冥之中的先祖寄托了无限的期望。可是他呢,整天在女孩子群里瞎混,不喜读书、不走正路,辜负了天恩祖德,最后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其余男子就更不用说了,吃喝嫖赌胡作非为,最终导致被抄家。第一〇六回,贾母含泪祝告天地:“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可谓是曹雪芹用来点睛之笔。
说到底,小说的主题是服从于作者写作目的。曹雪芹这本书,本是为那些纨绔子弟作警示的。他的本意是:不能像贾家这样过日子,不能学贾宝玉的样子。这一点,清朝嘉庆时代的纳山人就说过:
(《红楼梦》)反复开导,曲尽形容,为子弟辈作戒,诚忠厚悱恻,有关世道人心者。顾其旨深而词微,具中下之资者,鲜能望见涯岸,不免堕入云雾中,久而久之,直曰情书而已(《增补红楼梦序》)。
毋庸讳言,近三百年前的曹雪芹价值观、是非观、爱情观跟今天的我们不可能一样。他既不可能反对皇权,也不可能反对孔孟。在婚姻上,他仍然认同“三从四德”。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读《红楼梦》。我们完全可以在阅读中欣赏、学习他的文笔,吸收他善于架构故事、塑造人物、渲染场面的长处。而这方面,恐怕正是我们许多人所欠缺的呢。
来源:北京青年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