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浮世绘」赵昌达与他的长篇章回小说创作艺术

【浮世绘】赵昌达与他的长篇章回小说创作艺术

原创 周光星 晚上八点 4天前


赵昌达与他的长篇章回小说创作艺术

——兼谈《大清官赵镗与毛恺》


赵昌达的人物名片根本上不了半点档次,1943年出生,眼睛是二千度近视,只读过小学六年,浙西江山市石门镇泉塘村农民,因文革时私下组织“反文革小组”为此受了十五年的牢狱之灾。但这一些都阻止不了赵昌达对文学的酷爱,从小就喜爱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数十年来,创作出版了八部一百三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章回小说,写得有些特色,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师承古籍名家,不落古旧俗套,是赵昌达长篇章回小说的特色之一。

大凡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每一个章回的结尾处都有那么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果是头一部小说入手阅读,这样写也还可以。如果是第二部、第三部……及至很多部长篇章回小说都这样描写,那就有狗尾续貂的嫌疑,不仅浪费纸张,更是无端消费读者的宝贵时间。赵昌达虽师承古人,他的长篇章回小说,就没有丝毫这方面的俗套。他用故事的自身悬念,勾起读者阅读的愿望。如《大》的第一回结尾处“毛恺妈妈的脸‘刷’地红了起来。”到倒数第二回的结尾“从此以后,嘉靖对毛恺与赵镗一帮忠臣,也有了三分冷淡。后来,又收回了毛恺的尚方宝剑。”毛恺妈妈的脸为什么会红起来,嘉靖皇帝收回了毛恺的尚方宝剑后又发生什么故事。这一些,读者自然会勾起疑问和联想。作者没有让读者去无故浪费时间,同样起到阅读悬念的作用。

特色之二,取其精华,共鸣大众。古籍名著的作者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戏不够,神仙凑。就如《包公传》《三侠五义》《龙凤再三缘》等作品,均有这方面的痕迹。如《包公传》里头的包拯,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每每遇上疑难案例,就用那个身上的宝物——随身携带的枕头,一觉睡醒,梦中解套。《大》的一书也有这方面的描写,而且不是一处,有好多处。毛恺如此,赵镗也同样,说他们天上的星宿,阴间的鬼也怕他们。这种写法与唯物主义虽然是背道而行的,但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像我们人间的佛,西方的神。这种内容的描写更切合中老年读者的胃口。

文学是大众的,更是人们调节生活,提升品味的精神产品。离开大众的实际需求,就成了让人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当然,这种写法只适合对古人的人物故事,如果是放在今天的故事描写,那就摆错定位了。

特色之三,没有追求正面人物的高大尚。《大》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赵镗,一个是毛恺。比如毛恺的成长,没有把写成是什么完美无缺的神童,也是在过错和教训中成长。上学时,由于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和责罚,就用把南瓜挖洞拉屎里面报复。结果好心的老师本来打算用来与学生分享的劳动果实,却让甜美的南瓜从里到外全烂了。从而引起老师的暴怒,驱赶出校园,让其彻心认错才能返回。到后来的重返校园的知错痛改。这样的描写很切合生活的实际。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和曲折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人能成为例外。这样的描写有更深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更接地气。

赵镗不同于毛恺,他的人生经历更曲折。入仕时为了谋得更好的仕途拜严嵩为义父,但他仅是人生经营的谋略,入仕后一直出污泥而不染,运用自己的机智才华,多次巧妙地保全了好友兼忠臣的毛恺。如果在朝堂之上没有像赵镗这样能圆能方的智能之士,那凭毛恺的刚直之性,早让人家挤出局外,更不要说能机会施展才华了。

又如毛恺的老师,也没有把写成是什么神乎其神的人物,从他自身艰难落魄的生活经历,到教育方法的失当与自醒,都是写得实实在在的。

把英雄写成有缺点的,就显得故事更真实。


作者:周光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