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凸和凹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凹凸的我」

《花儿与手枪》作者凸凹(左)与嘉宾卢一萍在新书分享会现场

2017年4月23日下午,一场名为“文字的江湖与道义——‘世界读书日’凸凹新作《花儿与手枪》读者分享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分享会由新华文轩旗下四川文艺出版社等机构主办。正如主题名字“文字的江湖与道义”一样,《花儿与手枪》读者分享会是通过走进作者凸凹与嘉宾卢一萍对谈中讲述的创作的背后故事,来探寻《花儿与手枪》这样一本被誉为“试图逃离历史迷雾的寓言”的“诗意小说”所构建的文字江湖。

△视频:凸凹与嘉宾卢一萍在新书《花儿与手枪》分享会现场

在分享会结束后,凸凹接受了新华文轩旗下读者报客户端(第一读者)的独家专访。

【说新书】

书中故事跟现实人生经历有关

凸凹,又名成都凸凹,本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

在凸凹与卢一萍在现场展开的文学对谈中,卢一萍首先谈到他对凸凹的印象,“我早闻他的诗名,再闻他的文名,后来我又看到他了他的小说,所以说,他的身份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他不仅是龙泉的凸凹,成都凸凹,巴蜀凸凹,他的写作在全国都是有辨识度的。我说的这个辨识度,指的是他的写作。而作为一个有辨识度的作家是很难的。”

接下来,两人颇为精彩地对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到现实人生经历,凸凹表示:“新书中讲述的普通人的故事,我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也是一步步往前走。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小说,这是文学创作的铁律。”谈到虚构与非虚构的关系,凸凹认为:“从现实和大地出发,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虚构中,完成艺术上的非虚构。”凸凹还认为,写作多种体裁的多栖作家,需要具备的通行证是“才华、阅历、知识、人品,和持久恒一的热情与毅力。”

书名的选取有深意

凸凹的小说获有浩然文学奖,诗歌获有刘伯温诗歌奖,散文获有冰心散文奖。《甑子场》《大三线》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入围作品。而《花儿与手枪》系凸凹近三四年发表在全国专业文学期刊上的中短篇小说作品的精选合集,由六个中篇小说(《鬼市》《背后》《总统套房》《追逃》《母亲梗概》《花儿与手枪》)、两个短篇小说(《小西的男朋友》《鸡公车进城》)构成。该书甫一出版即得到中国文学(小说)类图书最强鉴评阵容(李敬泽、阿来、邱华栋、谢有顺、顾建平)的首肯和强势推荐,《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读者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专文评价、报道。

在谈及为何会选取其中的一个故事来作为新书名时,凸凹解释道,因为《花儿与手枪》这个故事跟书中的其他7个故事有一些特别之处。《花儿与手枪》这个故事,系“三线”军工题材,展示了“三线人”往昔的青春年华,曾经发表在《青春》上以中篇首发,还作为《大三线》这部长篇的重要章节进入读者视野。该故事充满悬疑,让人有一种去探秘的冲动。

【聊文学】

诗歌和小说

从诗歌到编剧,再到小说,凸凹都能转换自如、轻松驾驭,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凸凹说:“这跟我自己丰富的经历和较大的阅读量有关系。如果阅读不达到一个量的话,与经典和历史著作横向纵向的比较,你就不知道自己的坐标在哪里,你就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准在哪里。另外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小说有小说的创作规律和法则,诗歌有诗歌创作的方法。当你对上述两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诗歌与小说之间的转换也就很轻松了。”

小说中诗意的流淌

作为先锋诗人,凸凹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著名批评家霍俊明就曾这样评价凸凹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不乏从诗人身份转换成小说家的个案和代表人物。而落实到凸凹这里,他的‘诗人小说’最为吸引我的是他文本中的精神气息和诗意化的语言。较之当下很多小说家粗糙无比的语言,凸凹小说的诗性化语言很值得关注。”

在《花儿与枪手》中,文字基本都是由经过斟酌与锤炼的、妙用各种修辞的诗性语言构成。比如书中的《追逃》小说,尤其是在描摹祁小姐时,发自深心的诗意流淌让读者印象深刻:“她们出现得那么突然,让校园大门及大门上的红旗都毫无察觉,甚至风和小鸟都没准备好。/所有的叽叽喳喳的桃花加起来都不如她这朵安安静静的桃花好看。/怎么可能长呢,怎么可能不长呢,全世界所有美的总和,所有美的蒸发,都在她的举手投足间了。气场无比强的美,亲和力无穷大的美!”

独特、诗化、幽默的语言打破了刻板无趣的平面化表述,扩展了文字的阅读张力,本是贴近现实的小说因此浪漫而多彩,增添了读者美妙的审美享受。

那么,对于诗歌、小说、编剧这三种文学体裁,凸凹更喜欢哪一种呢?

凸凹笑道:“自从我同时操持诗歌、小说、戏剧后,对这三种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肯定是有着互文与借鉴的。诗歌的务虚,小说的向内,戏剧的从外,它们的不同走向、展形与血脉呈现,在我这里,无不是我文学仓库里、可供我信手拈来的创作资源。之所以说信手,是因为那种“互文与借鉴”的行为在我这里已成为了不知不觉的本能反应,所以这三种写作方式都喜欢。”

“凸凹体”成个性标签

“凸凹体”流传甚广,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成为了凸凹的一种个性标签。那么,“凸凹体”体现了凸凹怎样的创作理念呢?

对此,凸凹解释说:“‘凸凹体’有两种指向,一种是我的诗歌文本集合的总体风貌,另一种是‘跨文体’写作和‘跨文体’文本的代称。不过,‘凸凹体’指代‘跨文体’可不是我的发明。我认同‘凸凹体’之说,认同将自己的作品装入‘凸凹体’的箩筐,撇开其他因素不论,起码也是对‘跨文体’的跟进与景从。”

“其实每一种写作,每一种文本,都可以命个名的,就像给新生儿起名,也就是便于区分与称呼而已。如果说‘凸凹体’有什么风格、体现了我怎样的创作理念,我认为‘跨文体’特征是其重要一项。”

【谈创作】

小说创作是一个很苦的体力活

作家冯骥才曾经用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了月亮中,那就是诗歌。”

就创作而言,凸凹认为,诗歌和小说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我自始自终都认为写小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个作者可以写诗歌写散文,但未必能写小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小说创作都是一项浩大的艺术工程。”相对诗歌而言,小说更需要有一个实质的东西,虽然小说也是虚构,也需要想象力,但具体到写作和语言上,它要靠细节、靠人物、靠故事、靠严谨的逻辑。除必要的表现手法及创作技巧外,它还要求写作者要有足够的历史和人性感悟,足够的社会和人生阅历以及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小说创作是一个作家文学创作达到一定程度和高度之后才可以涉足的领域,是对一个人整体创作实力的检验。而且,小说创作还是一个很苦的体力活,因为小说的体量一般都比较大,花的时间比较长。”

从故事到文学有诀窍

所有的文学离不开故事,但故事不等于文学。新书中讲述的也全是故事,那么,从故事到文学,凸凹有何诀窍呢?

凸凹表示,的确,文学离不开故事,但是故事甚至说不上是文学,所以说很多人没有把故事归为文学。那么把故事上升到文学的话,应该说需要具备很多方面。比如语言。故事从头到尾说清楚就完了,但文学却不只如此。举个例子,小说就有自己的独特语言。有的小说故事性很差,但你读小说中的文字就觉得很舒服。反过来,就算是你的故事再精彩绝伦、再高大上,但别人才读两三句文字就看不下去了,那么这就不是小说,因为你的语言不过关。

王安忆曾说过:“我对小说的认识越来越朴素。小说就是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凸凹无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总能抓住故事的矛盾冲突点,将其拧成导火索,吱吱吱地点燃。于是,在一片绚丽的烟花中,一个个故事,哪怕是并不复杂的故事,也会被演绎得风生水起风起云涌。

将完成“三线”系列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凸凹表示:“就小说而言,长篇小说《大三线》一直都深受读者的喜欢,所以我想再写《三线》《小三线》,形成一个‘三线’系列。而创作这个‘三线’系列,也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当年我曾在深山老林中的三线航天企业工作,从16岁到30岁,干了15年,下山入城后,又干了7年。”

【提建议】

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凸凹说:“现在我们国家‘全民阅读’的氛围逐渐浓厚,全民的阅读量也在逐年增加,这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但快节奏的生活,加上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充斥,读书仍然是一部分人比较奢侈的事情。”

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呢?

对此,凸凹给出了一个建议:“首先是要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而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得从每个人的兴趣入手,比如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让自己慢慢的喜欢上阅读。其次,阅读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你才能真正的领悟到阅读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互联网移动阅读,碎片化的阅读,而选择纸质阅读的越来越少。“我认为,网络阅读只是一种方式,阅读行为本身并不会因其方式变化而随之发生本质改变,因此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矛盾。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倾向纸质阅读的,因为我觉得纸质阅读有一种神圣感。”

最后就是选书范围。“你要涉猎不同类型的书,慢慢让自己的阅读范围变广,这样你能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我认为应该多读经典,经典往往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我就比较喜欢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他的每一部作品偏偏都是经典,如《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当然还有莫言、贾平凹、刘震云等这些名家的作品我也喜欢。”

“聚拢时间的碎片,不再以忙碌为借口拒绝阅读,让文学丰盈内心,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穿越繁华,释放生命的灵性,建设精神的家园。”最后,凸凹如是说道。(读者报客户端记者 何建 摄像|周丽 剪辑|周丽)

“第一读者”作为全民阅读平台,开设有“悦读”“专栏”“来稿”“书吧”“生活”等多个主栏目,为用户提供阅读资讯、名家故事、精彩书评、图书连载、文章精选和电子图书等多种阅读服务。

目前,已有祝勇、蒋蓝等数十位作家入驻“第一读者”成为专栏作家。

“第一读者”还会定期参加各大畅销书、新书分享会及作家见面会,并在第一时间发布现场最新图文和视频。

想要获得最新、最深度的作家及新书消息,想要与思想家对话,就赶紧到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下载“第一读者”客户端吧,保证能让你的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