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书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有种活你不知道如何活,有种死你也不知道怎么去死。
今天我想通过介绍《活着》给我带来的意义,顺便分享一下我从中悟出的道理——活着才能解决平凡之死。
《活着》的作者余华是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作品被翻译成40多个国家的语言。他做过牙医,弃医从文,牙医这个职业的细腻与辛苦孕育了他作品的纯净细密的叙述。《活着》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字读起来很轻松,情节却能让你欲罢不能,是一本不用书签也能继续阅读下去的书。
余华
你会喜欢上《活着》一泯一笑的爱,叹息《活着》一富一贫的情,理解《活着》一生一世的梦。
《活着》围绕着人的一生而展开,就像一个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时隐时现,有时候也会很模糊。整个故事跨越多个时代,作品源于生活的真实却高于生活。
我感受到的《活着》里面对话的情景,有些时候从平淡中突然升入高潮,就像一位脱掉所有衣服,剪掉头发人一下子来到你眼前,你除了感受惊讶,也好奇,更是忍不住想知道他要干什么?而他的动作就是真实站着。
人物内心就如呈现在你眼前没有装饰的蛋糕,切掉了生活中的无聊、恐惧、辱骂的虚假外表,展现事物真实的味道,这些使得你几个小时内就可以阅读一篇完整的故事,而后会拥有一种自觉反省和批判精神。这些都属于你对于《活着》的亲身感受。
思考《活着》的本身是什么?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
开头吸引你继续读下去的是真实细节的描写,轻松平静的环境,平淡而绚烂至极的文字。
剧照
慢慢的你思考开始升起来了,思绪会被卷入到强大磁场中,吸附并贴近故事里经历的每个时代特色画面中,你的心像被烙印一样,这里我好像真的来过,你看,那边还有我的脚印,真切的感受所发生的的一切。
《活着》我们带来的意义就是活着吗?生命到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通过竞争而活着,生命是为了得到一份荣誉,一份工作吗?还是为了年轻力壮、有个好爹而炫耀?显然生命不是一份工作和身份而已,它广阔深奥。生命的重点是有计划的,有目的,它在贫穷、富足、炫耀、谦虚中;它在天空、田地、羊羔、小米中;它在羡慕、仇恨、嫉妒、忧虑中;生命是群体的、民族的、国家的。
所以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是计划着的意志;也是《活着》之后的心声和梦想。
剧照
我们把这个活着看作为谋生,可以说是谋求是保护生命力的手段,它在不同时代诞生不同的意志力。通过设定目的调节自身克服困难,坚持计划可行、坚信可以的掌控一切。谋生永远存在着竞争,所以只要拿到这个意志力,就要不断的前行,这样你就可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打败很多落单的懒惰、矫情、嫉妒。留下来得就是你谋生的圈子和物件,一座房子,一个家庭。
《活着》的焦虑症《活着》这本书不是很厚,但是单页很厚重,每一次翻开下一页,都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心里总想着回到了讲故事的开头那个平静的田野,再从头读一个新的《活着》。
但是现实总不是你想的那么美好,所以开始焦虑了,是一种追赶者的焦虑症,想去抓住故事中每个时代的尾巴,不要结束,快回来。活着成为一种变老的等待。
活着也是一种等待
《活着》的小说环境就染上了这种焦虑。在当时的历史变革中出现的社会人物的焦虑症更严重,致使他们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总把一些现象对着看,金钱相对道德,花钱人与赚钱人、隐藏与炫耀,这些都无法打破原有的一元文化。随着逐渐工业化的社会,然后又经历着土地改革,现实社会中金钱颠复一切、漠视人性的力量逐渐消去,但是思想转变可没有那么快,金钱文化被事物重新量化而唤起,亲情、爱情也不例外。
焦虑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是一段从未有过的黑暗,谁也不想再次拥有。所以我们必须严重、慎重的对待生活的劳苦,唤醒抗争。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伦理道德不可避免的受到阶级的冲击,我们因焦虑而去批判不平等,却忘记关注社会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从文化、道德观念中我们才能正确思考和关注生活的何去何从。
所以尝试着通过阅读《活着》,去找到这里面的文化、道德、生活相关性。
认清自己就去研究好好地“活着”,这样才知道明天如何到来,我如何生活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如果内心空虚的话,你的生命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是等待着埋葬而已。
能与生命并驾齐驱的是理想,驱动它的是意志力。《活着》从始至终都是最朴实的生活态度,它没有给你打下营养针,让你继续赖活着,却给你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重新生活的人
《活着》对下层小人物的生动描写,塑造着角色的行为习惯、姿态、用语等,它揭示着平凡人内心生活的思想面貌。余华所描写的某些物件和时代都能与人共鸣,形成一种“灵性”。所以我相信这些都能带着你脱离空虚,辅助你站立走到镜子前,再重新审视下自己,认认真真的摸着这一张脸。从镜子里看到生活、家庭成员、你所敢想的一切。
在知乎中看到网友写道的一篇现实的“活着”,他是一名快递清点员,清理出来的积压件里,比例最高的是中老年人订阅的刊物,有一半以上都是这个。
曾经递送很多杂志刊物给老人,后来有一些联系号码变成空号,或者被暂停使用了。刊物停留在快递柜一段时间后被强制返回,等待着它们的是销毁的命运。多希望是他们忘记领取,这些曾经是老人们心爱的刊物,有些老人可能再也领不到了。
这些刊物是生活中的《活着》的现实版,它只为老人而活着,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随之有时候也不能存活。所以真正的活着的概念就是要划出来生命的重点,它需要规划,成为自我的焦点,一切围绕着这个焦点而谋生。这样活着的意义就能完整的体现了。
如果明天会如期到来,请避开了《楚门的世界》的设计,留给你生活一种“活着”的态度吧。
《活着》有时候也能加速死亡,因为那是平凡之死,所以有时候活着对应的死亡并不可怕,它意味着改变,只有懂得活着,才会懂得如何死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