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一起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建议你阅读第一篇到第四篇,从第1页到25页。
在阅读之前,建议书友思考:为什么小说家在古代地位卑微?
“小说”一词,最早出自于先秦时期《庄子》杂篇《外物》一文中:“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说的“小说”指的是一些琐屑之言,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同后来文学体裁中所说的小说含义完全不同,只是一些浅溥的言论。
第一个提出“小说”概念的是东汉桓谭,他在《新论》中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这辞。”
意思说小说虽是一些零碎的言论,借助一些壁喻来阐述某种道理,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劝喻,篇幅短小,但是对自我管理与家庭是有帮助的。
鲁迅先生认为这个说法和现在对“小说”的定义比较相近。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小说类的序言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由于班固对小说的态度,唐代史官将小说视为不入流的文学体裁。
到了明代,小说繁杂,派别滋多。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将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到清代乾隆时期的纪昀,即大家熟知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时将小说分为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缉琐语三派。
鲁迅认为从明朝胡应麟到清朝纪晓岚的《四库全书》,小说实际上只有两类:前一即杂录,后一即志怪。
传奇不著录;丛谈辩订箴规三类则改隶属于杂家,小说的范围,自此稍微整洁。
《汉志》记载小说出于稗官,鲁迅先生认为稗官的职务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而非创作,小说作为“街谈巷语”出于民间,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创作,探其根本,小说应来源于一些民间的神话与传说。
由于古人,对于天地间万物的变化,无法正确地进行解释,出于敬畏大自然,则自造众说以解释,这些解释称之为神话。
鲁迅先生认为:“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神话大多以“神格”为中枢,对故事中所叙说的神和事,多有信仰敬畏之情。此类书诸如记录开天辟地之说的《艺文类聚》《列子》。
随着神话的演进,中枢渐渐近于人性,凡这种叙述,称之为传说。
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天赋异禀的神人或是古英雄,或是天授、天命所归的,他们具有奇才异能,神勇无比非一般凡人所及。例如《淮南子》《春秋》《史记》中均有记录。
然而,中国的神话和传说至今并没有专著记录流传下来,仅散见于一些古籍中,《山海经》中最多。
中国神话之所以只有零星记录,鲁迅先生分析原因有两个:其一,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之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
其二,孔子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现存的汉人的小说,没有一篇是真正出于汉人。
如仿《山海经》的《神异经》《十洲记》是后世假借东方朔之名所作。《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传为班固所作。
这些书多是写一些神仙道术,之所以会假托古人。
鲁迅先生认为原因: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方士则意在自神教,故往往托古籍以衒人;晋以后人之托汉,亦犹汉人依托黄帝伊尹矣。
现如今流行网络文学小说修仙、玄幻皆取材于古代神话与传说故事。为现代创作者留下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喜欢写玄幻小说的先秦时期神话与传说故事诸如《山海经》《庄子》《神异经》等,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创作源泉。
下一篇:六朝志怪小说到唐之传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