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银河帝国》系列无疑创造了一个专属于人类的未来畅想世界: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遥远将来——人类已经征服银河系;历史很长——人类用三万年建立文明又在顷刻间摧毁,而再次建立同等文明还需三万年……或者,也可以是一千年;故事很传奇——走马灯似的主角,不变的只有人性。
银河帝国中心的覆灭
在《银河帝国》第一部《基地》中,阿西莫夫就告知读者银河帝国的故事始于一场前所未有的覆灭:在围绕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着一种骄傲的智慧生物——人类,当然,这颗行星叫做地球,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新鲜。在12000年左右,按照文明进化的进程,地球文明早已被取代,人类运用掌握的技术在银河系扩张,改造了一个又一个星球,直至银河系被统一,建立了超级帝国——银河帝国。银河帝国文明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智慧生物,也没有其他文明前来跟人类相争,有的只有人类彼此之间的蚕食和杀戮。
这个超强的银河帝国文明,最核心的技术是核能。它拥有超过2500万个住人的行星,疆域跨越十万光年,总人口多达数兆亿。帝国定都的地方叫做川陀,是整个银河帝国的行政中心,管理整个帝国的运行,川陀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四百多亿。川陀不事生产,所有物资完全靠别的世界供应,供给线如同颈动脉,一旦被切断,后果将不堪设想——帝国平庸的皇帝也想到了这一点,然而庞大帝国的运行早已走向了不可逆的单一道路,覆灭已经不可避免。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在银河帝国时代被认为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它是运用数学算式的统计学——这样说当然还是无法得知这是一门什么学科。其实这门学科无非是三种学科的综合应用:心理学,史学,统计学。简单来说就是:人类有什么样的心理,最终就会导向什么样的行动,这就是从心理上预测行为,但这还不够。史学部分,着重点在于人性不变。从历史中可以看到,无论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人类的心理趋势变化极小,所以这部分不计算个体心理的变化,而是看重人类群体的整体性心理。最后是用数学工具计算分析整体的人类心理或者是一个群体的人类心理走向,结论是以统计学的方式得出的,以几率表示,比如银河帝国的中心川陀覆灭几率是92.5%。
哈里·谢顿
哈里·谢顿博士银河帝国时代心理史学研究的翘楚,但是,他现在有了一个让帝国行政中心非常担心的结论:川陀将在三个世纪内覆灭。
帝国行政中心瘫痪意味着整个银河系将陷入混乱。他的预言基于心理史学这门被无比信任的学科,结论几乎等于真理,但也免不了哈里·谢顿被帝国怀疑别有用心,是试图制造谣言和混乱的反叛者。哈里·谢顿被逮捕和受到审判,他有两条路可选:死刑或是流放。
谢顿选择了流放,目的地是银河系边缘的蛮荒星球——端点星。
银河百科全书
谢顿博士选择流放是有目的的,而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端点星建立基地,并且向基地移送十万人上去——银河帝国安全委员会最终答应了谢顿博士的要求,毕竟,谢顿博士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谢顿不但预言了帝国的覆灭,还测算出人类要从帝国覆灭的荒芜中重新过上好日子至少需要三万年,因为帝国覆灭之后,各星郡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为抢地盘征战不休,而人类的技术文明也会急剧退化,从核能时代直接退回到煤炭时代。
谢顿为了缩短这三万年的文明黑暗人类艰辛的岁月,招募了十万人,在银河系的边缘,与世隔绝的端点星,建立一个基地。建立基地的目的是让这十万人参与编撰《银河百科全书》,为未来的第二银河帝国复兴保留珍贵的知识。
谢顿博士的这个提议似乎很靠谱,因为知识珍贵无比,是文明复兴的先决条件。谢顿博士的“盛世危言”非常奏效,如果《银河百科全书》收集起来,就可以让帝国覆灭后的人类少走弯路,用一千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三万年才可以走完的路程。(当然阿西莫夫的这个设定并不是瞎扯淡,而是根据现今地球的人类文明进程来写的。地球从蛮荒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人类高度文明,大概就用了三万年的时间。)
基地危机
川陀的统治毫不意外地崩溃,帝国陨落,而端点星却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重任——编写《银河百科全书》。但随着混乱发生,基地也面临种种危机。首先,基地不产金属,它所需要的金属都需要帝国供应,但随着帝国陨落,基地的供给线也中断了,如今已是无金属可用的局面;其次,无政府状态蔓延,基地周围有四个星球宣布独立,拥有了自己的国王,并且这些争夺地盘的残暴势力对基地虎视眈眈,都想入侵基地,其中最先到达的是安耐克里昂星球的统治者。
基地的傀儡市长哈定对此忧心忡忡,却没有什么办法,这个基地真正有权力的是百科全书委员会之下的理事会,然而理事会却认为端点星直接隶属于皇帝陛下,没有人敢对端点星发动攻击——即使此时所谓的帝国早已名存实亡。
可是安耐克里昂的特使到达端点星之后,哈定却意外获知除了基地还拥有核能之外,其他的星球已经回到了石油和煤炭时代。
弥天大谎
哈定还在为基地即将被安耐克里昂侵占而烦恼,但是基地五十周年庆典马上开始了,庆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谢顿生前建造的穹窿将第一次开启。
在基地五十周年庆的那天,谢顿全息影像在穹窿发表了第一次演说,他说:百科全书的编写其实是一个幌子,目的是切断十万人的后路,让他们安稳地在端点星生活,当这个谎言被揭穿,才是真正计划的开始。
“从现在开始,直到未来许多世纪,你们的未来都将是必然的历史途径。你们会面临一连串的危机,如今的危机是第一个。今后每次面临危机之际,你们所能采取的行动,也会被限制到只有唯一的一条路。”
这条路是用心理史学推算出来的。
银河帝国的覆灭已经无法阻止,因为帝国文化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活力和价值。生活在基地的人其实是第二银河帝国文明崛起的种子,他们的发展轨迹完全按照心理史学的演算进行,但自由受限,每次遭遇危机的时候,他们都仅且只有一条路可选择。这条绝对化约的道路能让人类少走二万九千年,仅用一千年就回到曾经的帝国繁荣时代。
这是仁慈的谢顿为人类准备的捷径。
比如现在基地遭遇的第一次危机,就有再明显不过的解决办法。
基地拥有仅存的核能技术,是谈判的筹码。基地最终用核能交换了金属,维持了和平,并且,在核能技术的支持下扶持了科学性宗教势力,运用宗教的力量统治人们,也统治端点星外围的独立王国。
在基地,谢顿曾经是所有人的神,现在,基地又成为独立王国的信仰中心,宗教的神秘赖于核能技术的运用,当人们沉浸在宗教这种神秘的力量中,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科技制造的幻象——统治者的控制手段永远充斥着高明的谎言。
而基地的人就这样生活下去,等待有且只有一条路可选的真正的危机到来,或者说,等待谢顿的穹窿再次开启,为人类指明方向——但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