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破戒小说简介「破解」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原先传统势力进行着一个角力对决,传统的禁锢、新思想的介入让知识分子阶层遭遇了各个方面的挑战。因此日本19世纪末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岛崎藤村以浪漫主义诗人的姿态登上文坛,同时在左拉等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创作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作品,里面的主人公大多为成长的年轻人,因此,岛崎藤村可以说是为年轻人代言的诗人与作家。


与日本传统自然主义有所不同,岛崎藤村的小说创作方向与写《棉被》的田山花袋是截然不同的,他更多的是吸收了现实批判主义小说的特色,将自己对社会剧变中的观念与自己的艺术理想相结合,写出了《破戒》这部杰出的小说,被当时文豪夏目漱石称赞为“明治时代真正的小说”。

《破戒》是岛崎藤村中年时期创作的作品,小说有其原型。1899年二十七岁的岛崎藤村在木村雄二的小诸义塾担任教师,直到1906年。任教其中他目睹了被歧视的民族的悲惨生活,这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冲动,试图用创作寄托对社会偏见的愤怒,《破戒》应运而生。文中主人公濑川丑松原型是一名叫做大江矶吉的老师,岛崎藤村也曾经拜访相关人士,调查研究他的生活,濑川丑松及其生活环境是作者观察或亲历的真实生命的写照。


《破戒》这部小说从小学首席教师濑川丑松准备更换住所开始写起,搬家的原因是这家公寓将一个“秽多”出身的财主赶出去,这触动了同样是“秽多”的丑松。日本江户时代将国民按身份制规定5类阶级,由高向低排列依次为士、农、 町人、秽多、非人。这些社会等级是世袭固定的,较低等级向高等级流动更是严格禁止,第四五层阶级“秽多”、“非人”是社会底层的贱民,是可以随意践踏,不受尊重和保护的。等级制度明治维新时期才废除。但阶级固化观念,一直根深蒂固于日本人的思想之中,现在很多日本人结婚找工作仍然还要查祖籍看是不是“秽多”。丑松的身份是贱民“秽多”,尽管明治维新之后,他的“贱民”阶级变成了“新平民”,但在尔虞我诈的学校环境下,之前老教师的下场告诉他,一切仍未改变。在父亲的葬礼过程中,临死前转告儿子别忘了的话语,让纠结的他无法向最崇敬的作家猪子莲太郎坦露心事。而一个同样出身的政客,将丑松的底细泄露出来,在忍辱偷生与破戒辞职之中,丑松终于在学生面前袒露了自己的出身。


小说全篇围绕戒字而写,丑松受戒,备受压抑,苦苦挣扎,戒的后面隐藏的正是当时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有官僚主义的残酷统治。在这样的环境中,丑松的人生注定被扭曲被侮辱。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白描和心理描写,描绘丑松被扭曲的心理。当丑松走进豆田间的小路,自我激励着。“我也算是社会的一份子啊!当然有与其他人过一样生活的权利啊!”他渴望民主,父亲为他做出的牺牲,自己的精神导师猪子莲太郎的抗争与惨死,身边的社会世态炎凉,都让他不得不反抗这个世界。从受戒隐瞒到破戒,这中间的“精神的苦斗”,反映出他挣扎的艰辛与反抗的可贵。

心中有几分的不舍,吸着沁凉舒服的清晨空气,他又痴痴望了一会儿,脑海中猛然浮现出莲太郎《忏悔录》中的第一章,“我乃秽多!”这句开头语,如今更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感受,就像他要向全镇的人告白一样,在窗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念着“我乃秽多。”

这一段出现在小说《破戒》将近结尾处,丑松终于突破了内心的桎梏,将自己的选择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他成长的标志,他要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心声,要挣脱身上的羁绊,走向觉醒和反抗。虽然他知道这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破戒》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征服了社会大众和读者。岛崎藤村不遗余力,把日本近代文学推向更深的领域,被称为“明治时期的第一部小说”。他揭开了日本社会变革中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这种阶级固化问题到现在依旧有其教育意义。1925年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写于1955年的同名小说《天才瑞普利》,都从不同层面关注了阶级问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问题依旧存在,比比皆是。《破戒》一书展示了成长中年轻一代对社会禁忌做出的破戒行为,凡是成长必要破戒,现在的年轻人同样也要如丑松一样,要抵抗社会偏见,要呼唤人人平等,这也是《破戒》这本深刻隽永的小说百年来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