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皇位的「武则天创造的字」

1

武则天是个传奇。
我也很好奇,在完全是由男人统治的男权社会里,女子作为男人的附庸、“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下,一个弱女子何以能走向权力的顶峰,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话?
多年前我读了蒙曼的《武则天》 ,它只让我领略了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的善驭权术的铁血统治手腕。

她,一路走来,披荆斩棘,血雨腥风,狠毒无比,心坚如铁。

然而我只能感到她是一个冰冷的、坚硬的政治人物,遥远也陌生,感知不到作为人尤其是一个女人的温度。

它不能告诉我:她何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如何炼就了一代帝王之才?她经历着怎样的情感与心路历程?

在那样的生存空间,尽管她聪明无比,尽管她饱读诗书,这些绝不是从书本中就能炼就而成的。

后来,在图书馆看赵玫写的《武则天》,我首先翻看了她写的前序,序中说,“我急于接近那样的女人,”、“在接近的途中我想看清她。”她一直想走近她,解读她。这正如我心所想,如心音共振,我一定要读这本书。

2

武则天的野心很大,她让我极为震撼的是很强的忍耐力,她很少冲动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一步步的,向她的目标靠近,从不冒进超越。这些坚强的“忍耐”,来自于对时势与大局的的深刻的洞察,还有布控。

她是如何炼就了如此的“忍耐”、“狠毒”,还有敏感而正确的判断力?

是后宫。确切地说是后宫的复杂而残酷的生活境地与情感的挫败。

她从14岁进宫,到被李世民封为才人,赐号武媚,李世民死后到感业寺做尼姑、到重进后宫,那时她也就26岁,但前后在皇宫已是生活了近12年,更是两度进宫的人,历经几番起落。
她刚入宫时,可以说还是一个懵懵无知而又怀揣梦想的少女,希望一朝选在君王侧。对生活充满浪漫向往的女孩,在遭遇了唐太宗恶劣的情绪下的“一夜情后”,即遭到了永远的抛弃,住进了永巷。

永巷,是不得宠的废妃或不得势的宫中女子集中居住的地方。

她眼见这些女子得以维持生存的地方,感同身受着一个个女子的悲惨命运。

她们有愤愤不平的,有心如死灰的,也有温俭良善的,但皆如行尸走肉、一个个有着呼息的生物而已。

因为她们已经被人类所遗忘,身边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家庭,也没有自由。有的是互相冷落与欺凌,还有太监们赏饭时高兴与不高兴的嘴脸,生病时的无人问津,或苟延残喘,或葬入荒冢。

她从希望到绝望,一住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里的绝望里,她看透了人只为活着的艰难挣扎,磨炼了她坚硬的心态。生活本身对她,实在不是有多少厚待,儿时的她,父亲在,她的生活是优裕无忧虑的,顺畅的。但其父早亡,她们母女受着同父异母的哥哥欺凌。
然,住在永巷的武媚娘,却发现了后院中有个读书馆,主要是太监在里面讲学。她找到了一个心灵栖息地,没事她就遛进书馆去读书,听讲。此时她的心灵有了相对的安宁与平衡。

读书不仅使她的精神与心灵有所寄养,当然更洞明事理,增加见识,扩展思维的边界,这都为她以后的作为打下了理论基础与思想基础。


3

情感与生活上绝命打击与遗弃,还有她的聪慧,使她过早看穿世事,也看淡了生死,这本就会使人日趋成熟,内心变强。
八年后,武氏被召进皇宫大殿做起了女官之类的事务,就类似于象现在的文秘工作。她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着唐太宗的气息,也接受着他的熏陶。

她敬仰唐太宗,感受着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眼见他处理政务,统领国家的睿智才华,这都给了她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但唐太宗对她好似熟视无睹,从不表现出记得她的样子。一句话,他不喜欢她这样的女人,也许因为她太聪明,也许因为她的心机太深,太宗是何等看人的眼光,他是睿智的,也是明智的。
可是年轻皇子李治却迷恋她,他们暗生爱昧。也许武氏内心并不尊崇他,也不喜欢他,但她在这尔虞我诈的皇宫中需要有靠山,需要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时势造就英雄,或许有时还是天意造化人。因为武皇的一生,大部分是李治成就了她,可以说没有李治的宠爱与软弱无能,就没有武皇登基的机会。

三四年后,唐太宗去世了。谁也没有想到毫无竞争威胁的李治被推上了皇位。李治即位,他也有雄心抱负,想国富民安,他也努力地工作,仍然面对着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他总是力不从心,疲于应对。

这时作为先帝的未亡人武氏,按照朝制,被逐放在感业寺做尼姑,青灯伴木鱼,这样的惨淡时光,对于二十四五岁、且年青美貌、才情双绝的武氏来说,是怎样的不甘心,是怎样的又一次绝望!

可幸的是,高宗在努力工作之余,还没有忘记武氏。在一次皇家的祭祀中,他偏偏去了武氏的庵里,并与她约会。

不管怎么说,武则天是幸运的,因为幸运成全了她的等待与努力。


4

她又被高宗召进了皇宫。十年磨一剑,然而她又何止磨了十年?她的心智、她的耐力、还有她的狠毒,都在磨炼与坚忍中达到了成熟,也都远远地胜于皇上。年龄上,她比高宗大四岁。

她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一步步的向前努力,忍耐而不急于求成,当然也就不挺而走险,而总是在恰当的时机果断出手!

高宗确实少了些帝王之才,不仅软弱,而且体弱、多病。在对武氏的态度中,他与太宗的态度截然相反。对于李唐来说,太宗是对的,当然他的洞察是深刻的。

在武氏的一步步攫取中,高宗总是一步步的让步,甚至是纵容,这就是高宗的软弱,他太害怕坚持与斗争。在这过程中,武则天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煅炼,而且不断地扩大她的权力,从朝庭内外的群臣武将,聚养着丰厚的人气脉络,建立复杂的牢固的关系网、信息网。

她为了除掉王皇后,不惜亲手扼死自己几个月大的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以达到做皇后的目的。这件事发生后,高宗并不是没有怀疑过武氏。其实,此时他就应该警醒,武氏的手段是多么毒辣与可怕,他完全有能力止住她的脚步,完全可以废了她的皇后之位。

然而他没有,在废后的过程中遇到点挫折就放弃了。他只能为王皇后和萧妃的惨状难过而拭泪。所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高宗成就了武皇。是他,让武后在实践中得到了煅练;是他,让武后的羽翼得到了丰满,并且一步步地抓住实权。
从尼姑到皇后,她仅用了八年时间,这本是个顶峰,作为女人,她已达到了辉煌,而她并不满足。从参政,高宗生病时代批奏折,到代理朝事,然后竟是皇上和皇后同时临朝,出现“二圣临朝”的景象。她总是要打破历史的格局。

从这些过程中可以看出,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她追求权力顶峰的步伐。她一步步地突破朝庭上下固有的传统与观念,这既是她的手段,也是她的一步步的试探,一步步地让朝臣接受她对权利的掌控与亮相。

她深知这个皇位既是位尊之极,但一不小心的觑见就会赔上身家性命。

她的攀爬的道路,是崎岖的,血雨腥风,布满荆棘的,然而她却在所不惜,从不止步。

我有时总是怀疑,是什么样的魔力推着她这样不断向前走,是权欲?是她心底的那份不安全感——上了这趟车,不是向生就是向死的君王之宿命?还是她所具有的才能需要得以发挥的张力?我不能说清楚。

也许是权力的诱惑太大,不仅要君临天,也以此一展她的才能,也许还有不安全感始终伴随着她,她总是向往着那权力的顶峰,并为之不不顾一切地攫取。

5
高宗去世以后,她不惜找借口废掉、除死她的一个又一个亲生儿子。

也可以看出,她在除掉一个个儿子的过程中也是犹预的,挣扎的,但权欲终究战胜了人伦与亲情,战胜了一切。

她执掌朝政,但她并不急于称帝,她稳固政权,制造祥瑞景象。如:洛河水中起出石碑,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只为制造舆论,天降旨意。

她称帝既要水到渠成,又要波澜不惊,不被反制,这样才是稳妥的,站得住的,为她所能掌控的。所以称帝之前,对李唐王室的大肆杀戮,王室宗亲所剩无几,只为铲除对她有所威胁的人。

6

在她六十七岁那年,离高宗去世已近十年,她成为一代女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

她不搞什么垂帘听政,不做什么摄政太后,她就是要光明正大地当个皇帝!她有治国才能,她有驭权统治的手腕,有宠纳后宫的胆魄与识略。

八十一岁退位时,她,躺在高大的屋子中硕大的龙床上再也转不动了,也难掩其落寞。一切又皆落去。

退位后,儿子李显皇帝封她为“则天大圣皇帝”。

7

几十年来,血雨腥风,杀戮惨重,亲生儿女、孙女,杀的杀,死的死,她的心里不知是否真的安宁与满足?是否感到落莫与悲凉?

还有被她杀了的亲姐姐和她姐姐的女儿,因为她们与高宗暖昧。

我想,她应该有别的办法,她可以把她们迁出宫外,给她们点苦头,以示警戒。然而她全是用杀!杀!
临终前,在最后的时间里,她要求去帝号,归乾陵,与高宗合葬。

最后,也不失她的睿智。

留下一块巨大的无字碑,任后人评说去。她——女皇,只做她自己。无尚的的胸襟与气魄,还感受到其中的霸气。

我不知道怎么说,权力是个什么东西,或就是一个魔杖,可以支配一个女人不顾人伦、不顾杀戮自己的亲生儿女、孙儿、还有很多人,只为自己可以支配他人。
这是权力之下必然吗?我想,不是。这只是一个人的选择,一个作为个体的人的必然!


#翻阅202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