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自称为纽约四百万平民的代表,专门书写小人物的故事,表扬底层人民的善良与真实,揭示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
欧亨利的人生之路很崎岖,他3岁丧母,15岁被迫辍学。当过药剂师、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记者等等,为了糊口什么都做过。苦难也许能毁灭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欧亨利属于后者,这些宝贵的职业经历,都成了他宝贵的写作素材。
欧亨利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入选语文教材的就有好几篇,《麦琪的礼物》也是其中之一。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美国的一对穷困夫妻德拉和吉姆,在没有告知对方的前提下,各自卖掉了自己心爱之物,为对方买了圣诞礼物。
《麦琪的礼物》仅仅3500字,却成为了欧亨利的代表作,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篇小说中的写作艺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巧"字,集中体现了欧亨利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01 "巧"在构思,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读过欧亨利小说的人都知道,小说的结尾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这样的结尾后来就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其实,不仅仅是结尾,故事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悬念,欧亨利就像是一个魔法师,在文章的各处布下了一个个彩蛋,等着读者读到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作者早就设定好了故事的走向。
《麦琪的礼物》开篇是这样的:
一元八角七。全都在这儿了,其中六角是一分一分的铜板。这些分分钱是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软硬兼施地一分两分地扣下来,直弄得自己羞愧难当,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
设置悬念的方法中有一种为"迷惑法",这里显然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布下疑问。为什么要这么精确地数钱?为什么要把这"一元八角七"数来数去?为什么要趴在小睡椅上大哭?
在接下来的情节展开中,我们会得到答案,德拉的家里很窘迫,一周只有二十美元的收入,去除房租,只有十二美元,支出大于预算,德拉一分一分地攒下来,才攒了这么点,明天就是圣诞节,要为辛苦的丈夫吉姆准备一份礼物德拉因为买不起一份礼物而大哭。
欧亨利先把疑点放在开头,便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便于故事的展开。
故事慢慢推进,期间有个悬念也非常精彩,德拉在哭完后冷静下来,"她两眼晶莹透亮,但二十秒钟之内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她急速地拆散头发,使之完全泼散开来。"
这里用了"反经验法",一反常态,把一个怪异的姿态摆在读者面前,这时候我们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德拉会突然脸色发白,把头发拆散?
原来德拉决定剪掉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一份配得上他的圣诞礼物,脸色发白是因为不舍得如瀑布般的长发,她花21美元买了一块链子来配吉姆唯一一块金表。
渐渐地,故事就在一个个悬念设置,悬念解除里走向了高潮,吉姆回来了。
"吉姆站在屋里的门口边,纹丝不动地好像猎犬嗅到了鹌鹑的气味似的。"
吉姆的神情"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嫌恶,根本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仅仅是面带这种神情死死地盯着德拉。"
作者打了一个"哑谜",吉姆为何会产生这种神情?
答案揭晓:吉姆卖掉了自己最珍惜的金表,去换了一套梳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欧亨利把一个个悬念安排得恰到好处,每一个悬念都在让德拉吉姆夫妇形象更有血有肉,推动情节的发展,层层引入,合情合理。
02 "巧"在素材,精挑细选,尽显百态欧亨利小说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含泪的微笑",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欧亨利小说轻松的笔调背后都是沉重的现实主义基调。
伟大的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就是取材于当时的一户穷人家庭。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富人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穷人饥肠辘辘,骨瘦如柴,贫富差距有如天堑。当时拜金主义盛行,人和人的之间的关系被金钱所物化。
欧亨利对这个"金钱场"看得十分透彻,他专门挑选小人物,对他们进行刻画,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去表扬生活里的真善美,来对抗这个假恶丑的世界。
《麦琪的礼物》就是选取了一对贫穷夫妻甜蜜又苦涩的爱情当做素材,展现了底层人民的真善美。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横行,资本家们极力发展企业和工厂,加大了对工人的压榨,吉姆的工资也从原来的30美元缩减到了20美元,完全支撑不起一家人的生活。
可尽管如此,为了让深爱的对方感受到惊喜,他们还是决定给对方买一个礼物。
德拉一直对自己的秀发引以为傲,如果她把头发散下来,那么女王的珠宝也会黯然失色。吉姆对祖传三代的金表珍惜备至,如果他摸出金表,所罗门王也会妒忌得吹胡子瞪眼睛。
他们卖掉了自己唯一珍贵的东西,仅仅是为了给对方买一件礼物,德拉买了表链,吉姆买了梳子,这些礼物都是无用的,不禁让人哑然。
欧亨利写了一个喜剧故事,但又浸染着悲剧色彩,体现了他"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他用深厚的同情去描述这对穷困夫妻,以均匀的笔力表达对他们爱情的礼赞。
同时,也引导我们反思那个社会,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是由什么造成的?欧亨利对素材的选取有其独到之处,善于抓取生活的偶然,通过描摹小人物的百态,来鞭笞这个残酷社会。
03 "巧"在线索,一实一虚,双线并行文章的线索分为两种,一种是明线,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这是"实"的,另外一种是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感情而服务,这是"虚"的。
《麦琪的礼物》明写德拉,暗写吉姆,运用了"一实一虚,双线并行"的构思方法。
在故事的前篇,作者只详细描写了德拉一个人卖掉头发的心理过程,从兴奋到留恋再到坚定,而对吉姆的心理过程却只字不提。
这种构思方式,既避免了重复,又让读者心里存了一个疑问:德拉费尽心思给吉姆挑礼物,那吉姆应当也在给德拉挑礼物,他的心理过程是怎么样的?夫妻二人都这么穷,吉姆拿什么给德拉挑礼物?
最后吉姆带着梳子来到了德拉面前,虽然作者只是一笔带过,但我们完全可以推出,吉姆也经历了同样的心理过程。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曾说过:爱的最高境界是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虽然到最后,两人买回的东西对对方来说都没有实际的价值,但是,最好的礼物,都是看不见的礼物。
礼物对德拉和吉姆来说,已经超越了表象,具备了一种精神上的价值,这份送对方礼物的心意,恰恰是能支撑他们在窘迫生活里生活下去的巨大动力。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一实一虚,双线并行"的构思,讽刺了当时社会功利的爱情观,赞扬了底层人民的善良与纯真。
写在最后:小说明明讲的是"德拉和吉姆的礼物",却取了"麦琪的礼物",答案在结尾给出了:
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就是麦琪。
"麦琪"是指耶稣出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带给他礼物的三个贤人,麦琪是聪明人,聪明绝顶的人。德拉和吉姆就是麦琪,他们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就是聪明人。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与欧亨利笔下的世界有一些相通之处,在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中,现代人的心灵也有了一层阴霾,我们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反而忽略了与身边爱的人的沟通与交流。《麦琪的礼物》就给了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1.爱情不需要很贵,用心去生活。很多人都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确实,爱情在柴米油盐中很容易被消耗,很容易因为钱吵架。但爱情不是奢侈品,《麦琪的礼物》给我们传达了一种价值观:生活不需要过得很贵,用心去对待对方,就算没有荣华富贵,也能过得很幸福。2.珍惜平凡生活里的小确幸。我们总是很容易忽视掉生活里美好的东西,觉得那是我们应得的,就是这种"理所应当"的心态,让我们总在失去之后才知道后悔。所以,要学会珍惜生活里的点点滴滴,知足常乐。3.生活里需要仪式感。就算生活苟且,也要设定一些固定的仪式,就像《麦琪的礼物》里,夫妻俩个不会因为没钱就不过圣诞节,还是为了对方准备礼物。讲究仪式感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智者。总而言之,《麦琪的礼物》不仅是一幅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还通过精巧的写作手法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纯真,带给了我们诸多启发。
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
一篇含泪的微笑的杰作——《麦琪的礼物》赏析 冯慧敏 汝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