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哥儿常在小说中讽刺世道人心,我们中学时就学过《呐喊》《彷徨》里的不少名篇,
孔乙己酸腐、祥林嫂愚昧、阿Q奴性…他的主角没有伟光正,配角也多是冷漠自私的看客。
他极擅长以典型个体写阶层特征,出场人物虽少,但看一人就是看一群,小故事中映出大社会。
小蜗今天就以不太大众的《故事新编》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迅哥儿的高超手笔:
这是一部神话魔改小说,迅哥儿把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改编得前卫而离奇,讽刺力十足。
《补天》中的女娲不是庄严的圣母,而是会寂寞会倦怠的普通女性。
她捏泥人捏得烦了,就扯下紫藤,沾了泥水,随心挥洒,泥点化成一个个小人。
迅哥儿玩了一手形象颠覆,仿佛在说:别总强调奉献牺牲,那都是对普通人的道德绑架!
他还对那些女娲造出的小人做了刻画:
有贼眉鼠目的、有满口胡言的、有卑微窝囊的…
还有的小人伪作道德的代表,批评女娲赤身裸体;
更有甚者,在女娲死后装作嫡系,占据了她的尸体的膏腴。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现实写照?放在现在看依旧能照出对应人群。
再比如《理水》写大禹治水,灾民忍饥挨饿,抗洪官员却坐在石屋的中央,吃过面包才开始考察。
他旁边汇报的专家说,那些下民有的是榆叶和海苔,他们日日庸碌无为,吃这些就够了。
一位研究《神农本草》的学者抢着说,榆叶里有维他命W,海苔里有碘质,都极合于卫生。
还有一些文化大家说,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谁说迅哥儿最痛恨不觉醒的劳苦大众?他对上位者们全方位、无死角的挞伐,才是凶猛而无畏的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