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此系列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将图中之人一一复活,并结合北宋的历史背景——北宋是一个奇案频发的朝代,和当时的社会及周边环境——外有金、辽、西夏、高丽强敌环伺,内有东南方腊作乱,从而推演图中之人的身份及发生的事件。
每一本书前面都有一个引子,前面四本分别以客船消失、鬼搬粮、飞楼、飞钱为引子,以此引出每一本里和引子相关的各类案件,待来到《清明上河图密码5》,则以“田”为引子,借以引出跟田有关的一些列案件。
说到田,就不得不说到秦国商鞅变法制定的“废井田,开阡陌”,这样庶民们就可以自由买卖土地了,这当然比之前西周制定的井田制更利于庶民,因为井田制就是田地照井字划分,中间大田归王侯,叫公田,四周小田归庶民,叫私田。
王侯需要向天子缴纳赋税,庶民则要向王侯献劳役。所有人一起劳作,先耕种公田,之后才能耕种私田。《诗经》里说道:“亦服尔耕,十千维耦”“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废井田,开阡陌——给了“农业资本家”崛起的土壤。“废井田,开阡陌”使得天下土地由公而私,由集而散,从此男耕女织,小户农家遍天下。这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是,既然可以买卖,便无法避免多寡不均。所以到了东汉末年,兼并之势已经无可阻挡,富有者田连阡陌,贫困者没有立锥之地。自耕之农难以自存,只能依附豪强,沦为奴婢依附。
这其实和资本家积累资产是异曲同工的道理。资本家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
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它——土地被兼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整个原始积累的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故而“废井田,开阡陌”本来是顺应历史潮流,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利国利民的一项举措,但是随着世家大族的兴起,东汉朝廷的衰弱,使得农民只能依附豪强,失去自由,陷入更深的悲苦中。从本质上说,这些世家大族其实就是资本家的前身。
北魏的均田令——则具有最早的社会主义萌芽倾向。北魏孝文帝为了遏制豪强、开垦荒地,颁布了“均田令”,召集流民,计口授田。
男子年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为了轮种,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百姓原有土地为桑田,桑田是世业,不在还授之列。按制度每人可拥有20亩。初受田时,原无桑田者,依制受田;桑田不足者依制补足,多余者将多余部分充做倍田;再有多余的也不充做露田来还授。随着人口的增减,多余的部分可以卖出,不足部分可以买进……。
隋唐平定天下后,继承此法,授田农户按照人丁服徭役、纳绢谷。这样百姓安生,民力舒解,一百来年,终于迎来了大唐盛世。
但是到了中唐以后,土地兼并又卷土重来,穷苦的农户连片的失去土地,但是人丁赋税却一点不少交,所以人民又重新回到了水深火热之中,经历了五代十国之乱。
对比一下我国现在的土地法就可以看出“均田令”最终会失败的原因了。
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的土地不能买卖,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为了保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受侵犯,同时也为了保护的我国的耕地资源,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除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外,公有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买卖或者变相买卖土地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我说,“均田令”是具有社会主义早期的萌芽倾向,因为“均田令”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相当于庶民们也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但是为什么最终又回到了起点,农民们又失去了土地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均田令”将土地给了个人,成为私有的,成为可以买卖的。这就给了那些有权有钱人钻漏洞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权力霸占,利用金钱购买,所以,最终又形成了豪强兼并土地的风气,农民们又大量的失去了土地。
杨戬的括田令——北宋覆灭的导火索。宋太祖平定天下后,沿袭了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为了化解民众困苦推行的一个办法,叫“两税法”,就是不以人丁征税,只按实有田产,贫富分等,按照夏秋两季纳税。这样子朝廷清简,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渐渐富庶起来。
但是,富则多欲,奢侈之风渐起,冗官、冗兵、冗费令朝廷不堪重负。而富贵之家开始广占田地,隐匿田产,逃减赋税……,于是,到了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其中最为紧要的就是“方田均税法”,重新开始丈量土地,按各户实有田地缴纳赋税。这当然有利于贫民,但是却触动了豪户的蛋糕,所以招到他们的怨怒,一直难以推行。
北宋在新旧法更迭中到了宋微宗时期,宦官杨戬推出了“括田令”,搜检荒山、退滩、淤地、湖泽,尽都归为公田,勒令百姓租佃,强征税钱。其后,更检视民田契书,追根溯源,层层追查买卖来由,由甲至乙,由乙至丙,由丙至丁…直至寻见缺误,便加重租税,甚而收为公田,招人承佃。
《清明上河图密码5》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富户王豪病故,他的儿子王小槐成为了巨额田产继承人,族里自然会有人眼红,想要据为己有的肯定大有人在,但是王小槐却是个聪明绝顶又刁钻古怪的孩子,所以一出出闹剧产生。
但是闹剧却不是本书的重点,重点是围绕王小槐发生的一系列案件,在清明节前一天晚上,王小槐被刺杀了八次,相绝陆青出手,给每个心理有鬼的人几句话,让他们在清明节那一天对着路过虹桥的一顶轿子说。
乘坐轿子的神秘人正是杨戬,陆青给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一记重击,最终杨戬心脏病犯,却自己放弃自救而亡。
杨戬虽然身亡,但是由“括田令”引发的流民、动乱、暴动却已经动摇了北宋的根基,令北宋朝廷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一旦强敌来犯,便顷刻间土崩瓦解。
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土地制度的颁布,都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所以当时的朝代也会兴盛,而每一次土地兼并的反复,也是朝代衰弱的开始,甚而是灭亡的下场。土地制度和朝代兴衰互为依存,土地制度顺应民心,顺应历史潮流,国家就会兴盛强大,而朝廷强大与否,又直接导致好的土地制度能否推行下去。
但是杨戬推行的“括田令”就是倒行逆施的一种举措,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诱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